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MB2D05923C/2020-00147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光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0-06-11
名称: 光明区229个“V爱之家”覆盖全区暖人心
文号: 发布日期: 2020-06-1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光明区229个“V爱之家”覆盖全区暖人心

发布日期:2020-06-11  浏览次数:-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

  2018年9月,光明区率先试点打造深圳首家社区心理关爱空间“V爱之家”,2019年4月在全区推广,8月建成6个街道心理服务空间和31个社区心理服务室,“V爱之家”成为它们共同的名字。10月,成立光明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对全区“V爱之家”工作进行整体统筹、指导和分析研判。从推广到铺设,光明区仅用半年时间便建成“区有中心、街道设服务站、社区设服务室”三级服务体系。

  目前,全区已拥有229个心理服务室,形成全覆盖的“1+6+31+N”社会心理服务网络,硬件和机制建设均走在全市前列。

  用“心”挽救生命 降低社会次生风险

  案例

  2020年3月2日,光明街道“V爱之家”接社区转来心理个案:患者小彬(化名)确诊为重度抑郁症、焦虑症及躯体化障碍。因近期被公司辞退,小彬放言如果开庭结果不如意,自己的精神状况没有好转,会用极端手段报复前用人单位,并结束自己的生命。“V爱之家”立即联系小彬家属,同时上报光明街道、光明派出所。光明街道迅速组织“八位一体”工作小组,就“如何帮助小彬走出心理和生活困境”召开帮扶会议。

  经过多方联动,“V爱之家”心理社工每日联系跟进小彬身体、心理健康状态,开展9次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同时,协调律师援助,促成小彬与其前单位公司和解,并签署和解协议。事后,小彬主动为光明街道政法办赠送锦旗表示感谢。

  解析:

  光明街道“V爱之家”心理关爱空间设在富安花园的一栋单元楼里,除了门口挂着“光明街道心理服务室”和“婚调室”的牌匾,其他与民居无异。内部的墙壁为淡绿、淡蓝色,整体上营造出一种轻松、安静的氛围。几间卧室分别被用于沙盘康复、音乐辅导、危机干预等,客厅融合接待、团体辅导、园艺康复等多个功能区,为群众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普及、专业心理特色团体活动、重点人群转介跟进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光明区在全市率先创立“八位一体”关爱帮扶机制,实现社区、社康、监护人、残联、民警、网格员、社工和“V爱之家”协作管理服务,帮助特殊人群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信、恢复社会功能,与社会和谐相处。目前,已跟进精神障碍患者233例。

  心没有距离 多方介入婚调为家护航

  案例

  韦女士(化名)与丈夫经常因为生活琐事争吵,丈夫对她使用冷暴力。韦女士向妇联部门救助,被转介至“V爱之家”。心理社工运用专业知识缓解韦女士忧虑情绪,引导其正面评价和看待两人的关系,接纳不完美的彼此。经过多次咨询,韦女士与丈夫的关系明显改善,丈夫也保证遇到争吵会主动和她共同解决,不再使用冷暴力。

  解析:

  对社会而言,婚姻关系是最小关系单元,对个人来说却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光明区每一处“V爱之家”都挂着两块牌匾,一块是心理服务室,另一块便是婚调室——光明区政法、群团等部门形成协作共识,依托“V爱之家”在各街道设立婚调室——婚姻调解与心理服务被放在同等位置。随着“V爱之家”建设,光明区基层婚调心理服务也实现同步全覆盖。心理服务人员兼职婚调员,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处理夫妻情感、恋情纠纷、亲子关系等。

  全区同时建立一套婚姻矛盾调解报送机制,“V爱之家”与派出所、妇联、网格等部门联动,打通消息壁垒,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理”。截至目前,共介入婚调回访702宗。

  爱不会隔离 疫情期间的“心灵卫士”

  案例

  今年3月,马田某酒店做隔离使用。马田街道“V爱之家”作为心理服务组,进入酒店24小时值班。一天晚上8点半左右,某房间接受隔离的万女士因得知父亲病危,情绪异常激动。“V爱之家”值班人员秦银凤到达时,万女士正在房间门口痛哭,并不时用头撞击墙壁。秦银凤安抚万女士,扶她到床边坐下,及时表达共情,协助其宣泄对父亲的亏欠和内疚,引导万女士进行深呼吸,避免过度伤心造成对自身的伤害。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心理疏导,万女士的情绪稳定下来,并向秦银凤表示感谢。

  解析: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政策之下,心理健康工作的常态化防控也需紧跟。

  “今年由于疫情,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特别是集中隔离人员点的人员,他们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和外界接触,很容易产生恐慌和无助心理,更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心理服务组成员小王介绍,他们主要通过面谈、心理热线、回访、发放心理测量表和问卷等方式,常态化关注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状态,重点关注精神障碍患者和陷入焦虑、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员,并分级分类精准提供一对一的心理评估、心理疏导、心理支持服务。截至目前,全区累计为集中隔离人员提供心理服务4458人次,在帮助集中隔离场所人员走出疫情阴霾,防范心理压力引发极端事件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