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光明区水务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MB2D067238/2022-00043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光明区水务局 成文日期: 2022-06-06
名称: 光明区水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6-06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光明区水务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2-06-06  浏览次数:-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高质量高颜值发展部署要求,坚持党建引领、改革破题,着力推进可靠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等工作,较好完成各项任务目标并取得新突破。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引领治水品牌越擦越亮。一是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同业务紧密结合,开展专题培训、参观学习等各类党史学习教育90次,推进易涝积水点整治、优质饮用水入户等“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11项且均取得显著成效,受理办结管道堵塞、路面坍塌等民生微实事项目1260个,木墩河河心路暗渠复明段整治工程入选区“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典型案例,我局获评2021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圳基层工作创新单位。二是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展“第一议题”学习65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7次、支部学习250次,局党员干部学习强国人均学习位列区直机关前列。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制度,召开党员大会7次、支委会12次、党小组会39次,讲党课10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2次,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坚持党建引领,在项目攻坚中新成立4支党员突击队,组织27批次176名“红水工”志愿下沉社区支持抗疫,“红水工”行动计划荣获年度深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项目;抓好群团工作,党支部联合共青团、工会、妇委会开展活动14次。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及巡察问题整改。不折不扣落实党组抓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印发局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工作方案,全面梳理廉政风险点12个方面28条并制定防控措施,形成“1+7”廉政风险点防控体系。推动党风廉政教育全覆盖,全年开展谈心谈话97次、线上廉政教育66次、线下廉政教育7次。对区委第六轮、第七轮共性问题自查自纠,集中开展公务用车、公章管理等8项廉政风险点“灭租”行动并制定相应规范指引,有关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一是推动“双高”发展取得阶段成效。建立水务“双高”发展管控体系,在全市率先开展水务全要素指标管控,全年共审查项目184个,提出意见建议1012条;组建水利和海绵城市专家库,成立水务工程质量管控委员会,强化质量风貌管控;印发实施光明区海绵城市高质量高颜值精细化建设技术标准等15项标准规范。全域海绵和碧道建设助力片区颜值提升,新贯通30公里碧道,新增海绵城市面积7.66平方公里,完成海绵化改造47项。二是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离返深人员排查管理、疫苗接种、工地防疫等措施,除疫苗禁忌人员外区水务系统两针接种率100%、三针接种率99%,所有水务工地落实实名扫码登记、人员行程核查、核酸检测查验、新冠疫苗接种、“双报告”管理等“5个100%”防疫措施。三是做好信访维稳和扫黑除恶工作。全年受理办结区转办劳资纠纷信访件48宗,群众诉求服务站受理办结各类矛盾纠纷34宗;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未发现涉黑涉恶线索。

  (三)贯彻“双区”建设要求,高质量完成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一是水环境治理转向“全面提质”。茅洲河干流及14条一级支流断面V类水达标率100%,同比增长12.56%;16个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Ⅳ类水以上,其中Ⅲ类水质断面13个,同比增长86%,顺利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考核。我局获评“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二是供水节水工作再上新台阶。编制光明区供水五年计划,立项科学城供水保障工程。完工甲子塘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及31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25个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创建10个优质饮用水达标小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再生水大规模用于市政浇洒并获央视新闻报道,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通过省水利厅验收。三是城市防洪排涝体系逐步加强。完成17处积水内涝点整治,对易涝积水风险点落实精细管控。强化全过程安全度汛,涉水安全事故及重大险情“零发生”。

  (四)坚持改革破题,推动水务管理和服务优质高效。一是创新基层治水模式。全面推行以社区为单元的水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在全市率先构建“全科水务网格”,形成以“基层河长为牵引,社区书记为主导,水务网格为配套”的基层治水新模式,并依托智慧水务系统初步实现一网统管、任务秒转、处置闭环、留痕考核。二是探索海绵城市建设长效机制。完成《光明区科学城海绵城市详细规划》《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光明区海绵城市运维费用研究》编制,将政府行为纳入绩效管控,将社会建设行为纳入“红黄”牌信用管控。三是优化依法行政体系。联合区环境水务公司组建水政执法协管队伍,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水政协管体系;制作7期“水务特攻队”普法短视频并在电视台等平台宣传推广,实现水务普法进学校、进社区、进楼栋。四是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以光明科学城中心区为试点在全市率先开展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在全区率先开展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备案等5个企业行政审批事项“秒批”改革并上线运行。

  二、2022年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污水零直排示范区、水务综合改革示范区、水生态修复典范区“三区”建设目标,推动治水由“治污提质”向“长制久清”迈进,原“三水分离”向优饮水入户、生态水入河、再生水入厂的新“三水分离”迈进,努力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长制久清、水安全有效保障、水生态明显改善,打造水务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

  (一)强化党建引领,打造能力过硬的坚强战斗堡垒。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引导党员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高度。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引领全覆盖,打造水务系统“智慧红网格”党建品牌,建设水务党群服务中心,“党员下沉网格里,党徽亮在网格中”,持续发扬“不为自己找退路,只为治水找出路”的光明治水精神。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常态化推进整治“四风”问题,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加强廉政警示教育,严格执行谈话提醒、廉洁风险预警处置等制度,完善审批执法、自行采购等领域廉政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服务单位的廉政监督,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二)推进“污水零直排示范区”建设,推动河流水环境“长制久清”。一是提质增效工程全完工。加快完工存量排水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完成公明水质净化厂二期干管工程、新陂头河上游整治工程及上下村、马山头、马田河泵站改造提升工程,推动茅洲河干流箱涵再降水位、水质净化厂进水BOD浓度进一步提升。二是污水零直排全覆盖。加快推动全区34个污水零直排区、1355个零直排小区创建,完成50%污水零直排区和80%污水零直排小区创建验收。三是强化基层河湖长制。创新实施河湖长制街道、社区双考核机制,将涉水事务管理、工程配套完善、涉水面源管控等事项纳入考核范围,进一步压实基层河湖长水环境、水安全等管护责任,促进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三)推进“水务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工程、运维、内审4个中心建设,进一步强化水务项目技术方案审查、技术路线论证,规范合同、预结算、造价管理等工作。二是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构建智慧水务调度中心,推进智慧水务二阶段项目建设,推进BIM+GIS的CIM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真正实现水务事务一体化、全要素“一网统管”。三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全科水务网格”,建立与社区级河长、社区网格对接联动机制,编制全科水务网格工作方案、工作指引,完善涉水问题发现、整治、执法“三张网”,全面强化涉水源头管控。修编《水务设施管理考核办法》,完善水务设施管养考核工作,提升水务管养精细化水平。

  (四)推进“水生态修复典范城区”建设,打造水资源利用和水生态修复光明名片。一是优饮水入户。推动符合改造标准的小区优饮水入户全覆盖、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率不低于85%、优质饮用水达标小区创建率不低于50%,并谋划打造直饮水示范。三是生态水入河。依托科学城北片区山水蓝绿本底,高质量谋划并立项科学城北片区水专篇,引西江水激活片区生态环境,推动五库联通和区域大海绵建设,打造韧性科学城区,形成都市型水库与城市融合和服务城市的典范。三是再生水入厂。按五步走推进“节水典范城区”创建,全面推行道路冲洗、市政浇洒和工业冷却用水使用再生水,谋划推进普联技术、光明燃机电厂等项目及华星光电、旭硝子等耗水大户使用再生水,预计年再生水替代自来水量将突破500万方。四是探索“+海绵”全流程管控。海绵城市建设由“管项目”向“管行为”转变,推动印发《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光明科学城海绵城市建设详细规划》,试点竖向高程管控和浅表流排水系统,推进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海绵型校园、光明燃机电厂海绵工业园区建设。五是推进碧道建设。分批编制碧道详细规划,重点推动茅洲河碧道贯通,以及光明湖、楼村水、玉田河等碧道建设。

  (五)推进水安全保障工作,夯实城市水务发展基础。一是强化城市安全。按照“城市双水源、小区双回路”思路,重点推进水厂—科学城的转输水干管,以及长圳、羌下、大装置区等给水加压泵站建设,保障科学城“十四五”供水水量、水压无忧。推进地面塌陷全预防,开展12条重点道路地面塌陷隐患整治,确保及时消除风险。推进水灾防御全智能,实施水文水安全预警监测能力提升项目。推进应急排涝全方位,加快推进剩余14处易涝积水点整治,强化积水点应急排涝联动处置。二是强化水利安全。推进小型水库安标一级创建工作,推动13座小型水库实施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取得水利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三是强化工程安全。实施标准化样板引路,推进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标准化和水务工程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强化质量安全评估结果运用,对区在监在建水务工程质量安全评估情况形成“红黑榜”,并作为水务工程招标择优选优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