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中国居民疾病谱发生重大变化,慢性疾病如中风、缺血性心脏病、肺癌等,现已成为中国人群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为了解辖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分布情况,以及相关社会因素对居民健康及慢性病的影响,我区开展了社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和慢性病管理日常监测工作,并据此形成《深圳市光明区慢性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根据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指标要求中关于“辖区政府定期发布慢性病及社会影响因素状况报告”的要求,现将《报告》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二、社会因素方面
光明区生态环境优美。2022年辖区常住人口111.57万,其中,户籍人口17.78万,非户籍人口93.79万。
2022年末,全区公园共279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85平方米,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空气质量指数(AQI)一、二级天数达全年的89.84%;体育设施完善,群众运动热情高涨,全区体育设施总数达784个,人均体育面积2.68平方米;2022年全区居民整体身体素质达标率、整体体质优良率分别为90.7%、8.3%,体育锻炼率达42.9%,2017-2022年居民体质健康情况见表1。
表1光明区2017-2022年居民体质健康情况
三、人群健康方面
一是慢性病仍是导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全死因占比从2017年的67.99%上升至2022年的74.50%,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位居前四位死因。二是监测数据显示,2017-2022年光明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与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趋向稳定,2022年其发病率分别为204.74/10万(标化率315.17%)、248.61/10万(标化率419.95%)、64.12/10万(标化率103.33/10万)。三是主要慢性病得到遏制。专项调查数据显示,光明区18~69岁居民COPD、糖尿病患病率、超重率、肥胖率呈下降趋势,高血压患病率则呈上升趋势,具体数值见图1。四是主要慢性病影响因素得到控制或改善。调查显示,居民食油及食盐日均使用量2018年对比2014年显著下降,具体变化情况见图2。五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断提升,从2017年的13.95%上升至2022年的53.68%,年均增幅为30.90%。2017-202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见图3。
图12014及2018年居民COPD、糖尿病、高血压、超重及肥胖患病变化
图22014及2018年居民食用油和食用盐日均使用量
图32017至2022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四、管理与政策方面
2011年以来,光明(新)区以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逐步形成以“探索创新、注重实效、科技引领”为特色,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全民参与”为核心的慢性病防控新格局。区委区政府定位健康优先发展策略,从光明科学城建设、宜居环境提升、重点工程、民生实事、健康光明行动、党建服务等多领域协同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并建立多部门联合督导及区政府绩效考核机制督促任务落实,辖区慢性病防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五、主要结论
(一)光明区委区政府已从环境治理、景观提升、运动设施建设等生态文明打造,及宏观经济投入、教育文化提质、社会生活引导、医疗卫生升级、全方位民生保障等社会文明建设,全方位落实健康优先发展策略,大力打造健康宜居环境。
(二)慢性病已成为光明区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且占比不断提升,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仍是前一、二位死因。在区政府引导全社会多方努力下,辖区恶性肿瘤、脑卒中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趋向稳定,COPD、糖尿病、高血压患病以及人群超重、肥胖与血脂率呈下降趋势或得到一定控制,食用油盐使用等主要慢性病影响因素控制亦显效果,居民体育锻炼率与慢性病防控健康素养快速提升,光明区慢性病综合防控效果初具成效。
但上述主要慢性病发病、患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仍处较高水准,慢性病综合防控任务仍任重而道远,需深层次布局,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深入民心并成为政府核心职责。
六、主要对策与具体措施
以慢性病三级预防理论为指导,针对现阶段光明区五类主要慢性病及重点行为危险因素,制定光明区慢性病防控优先策略。
(一)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夯实健康光明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多部门联合督导机制,引导及督促各部门主动将慢性病综合防控专业任务与常规工作职责融合,创新工作模式,不断充实慢性病综合防控成果。
(二)夯实健康光明行动推进委员会职能,创新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扩展“三减三键”专项行动,提高人群覆盖面。
(三)建立慢性病综合监测与预警平台推动疾病监测与社会因素融合提升综合监测效能。
(四)充分发挥区域健康服务信息平台效能,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理顺辖区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发现、诊疗、管理机制与流程,强化自助检测设备在高危人群发现中的作用。
(五)依托光明科学城,推动慢性病防治研究转化运用,提高慢性病管理效果。
(六)加强养老机构能力建设提升慢性病宁养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社会资源效能补充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
深圳市光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3年4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