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上午10时,世界聚焦深圳。
新湖街道楼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楼村社区党委书记陈建光和社区党员干部集中收看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直播实况,能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室很快爆满。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新湖街道和楼村社区党委上下联动,准确把握楼村社区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深入谋划构思,探索在楼村社区打造“未来社区”新样板。站在通向未来的新起点,楼村人更加关心“双区驱动”和光明科学城给楼村带来的发展机遇。“我们希望观看直播盛况,为社区发展找到新的方向、新的动力。”社区党委副书记陈坤明说。
政策大礼包
光明中心区建设打开楼村社区发展新空间
楼村,据考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村落,也是深圳土地面积最大的社区,被世人亲切地称为“中国荔枝第一村”。
800年风雨变幻、斗转星移。现今的楼村已是光明科学城高端配套——光明中心区的“主战场”,光明中心区建设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将为这座古村落带来新生机。
2019年3月,光明中心区项目楼村土地整备指挥部成立,由区直机关、街道和社区三级组建的500余人攻坚团队进驻楼村,拉开了光明中心区建设帷幕。“今年家里种的荔枝就是最后一茬了,但是想到光明中心区会让楼村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就感到非常值得,也非常期待。”一位被征收的楼村当地业主动情地对说道。
据了解,楼村社区历史遗留问题错综复杂,大量土地资源没有被盘活,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全盘统筹改革发展势在必行。通过参与光明中心区建设,综合运用“土地整备+城市更新+利益统筹”等多种二次开发手段,盘活土地资源,这一瓶颈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楼村打造“未来社区”的空间将变得足够广阔。
光明中心区作为“光明城市会客厅”,未来将打造光明科学城中央活力商务带,对标国际一流标准,重点建设中央公园大道等数十条主次干道路网,集中布局科技馆、国际科技交流中心、光明书城、少年宫、图书馆、楼村中学、科技公园等一批高质量公共配套设施,崛起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高品质住宅区,规划建设高度超400米的城市地标建筑。
未来的楼村社区,将发挥楼村“山、水、园、界”独特优势,围绕深圳西湖建设生态旅游观光带、地铁6号线等资源布局谋篇,打造“两带两轴一中心”。
“一幅美好的蓝图已经绘就,等着我们去实现它。楼村社区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未来发展令人期待。”在楼村土生土长的社区班子成员陈美晓说。
城区综合整治推动建设大美宜居新社区
今年8月18日,光明区首条地铁——6号线建成通车,这是几代楼村人翘首以盼了几十年的大事,更是让这座古老的村落重新焕发生机活力的民生纽带。
在老支书陈清林看来,地铁6号线的开通让楼村旧村片区的交通有了“零”的突破。“楼村旧村范围内设置了科学公园站,楼明路上有楼村站,居民的出行一下子就方便了。”据悉,地铁6号线在楼村辖区共设了三个站,可覆盖辖区全部居民。
谈及改革开放40年来楼村居民最大的变化,除了“居民再也不用上山下田了”之外,另外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社区的交通越来越顺畅。当地居民陈耀流开心地拿起手机展示起前一天乘地铁去市区游玩时拍的照片。“以前去市区要等孩子周末开车带我们去,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坐地铁了,除了不用担心堵车之外,在时间上也可以更好地做规划,真的特别方便。”
驱车从龙大高速楼村出口出来,就能看到一个充满现代感的巨大云环矗立在公常路边,云环后面的石阶整齐堆叠,绿植错落有致。这是楼村社区今年的新晋“网红”打卡点——云环公园。几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个小山坡,长满了杂木杂草。
继续沿着公常路往东莞黄江方向行驶,两座充满现代感的天桥相继映入眼帘。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两座人行天桥就披上了“梦幻彩衣”,为繁忙的公常路增添了许多光彩,公常路楼村段的景观已是焕然一新。
旧貌换新颜。2018年起,楼村新村率先开始城中村升级改造,人行道铺设、立面刷新、雨污分流、管道天然气改造、三线下地等项目相继完工,曾让人望而止步的脏乱差城中村俨然成了整洁有序的城市生活区。
挂点楼村社区的街道领导麦富昌介绍,新湖街道将支持楼村社区党委大胆干实事,在建设“未来社区”上进行探索,把群众所忧所盼所需的一件件实事办好,把楼村一寸寸建设好,用看得见的改变提升,回应楼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新期待。
党建引领社区基层治理改革新征程
这些年,每到“七一”建党节,社区党委都要组织全体社区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演唱红色曲目,这已经成为楼村社区每年最重要的活动。“楼村社区的党员干部,是社区的主心骨,通过这样的活动凝聚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把楼村建设得更加富裕、宜居。”楼村社区党委负责人说。
回望来路。在楼村参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楼村社区党组织带领居民把握机遇,走上富裕之路。1982年,楼村就引进了深圳最早一批“三来一补”企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2001年,在楼村举办的“荔枝交易会”,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嘉宾参加。2002年,楼村股份合作公司成立,村民将资金汇集起来,兴建厂房、宿舍,所得的利润则按股分红,走出了“空间换增长,土地换租金”的发展路子。
近年来,在新湖街道党工委的统筹谋划推动下,楼村社区全面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提高社区党委谋大事、抓大事能力,吸引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打造了“陈老工作室”等一批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平台,每年开展40余项民生微实事,深入实施社区德治工程,打通服务群众末梢,统筹社区发展和抗击疫情,社区发展步入全新快车道。
世事更替,沧海桑田。面对新的历史机遇,楼村社区党委继续发挥主心骨作用,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上步子迈得更大更实。“低端租赁经济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战略。”楼村社区党委副书记陈国奇表示,目前第二工业区项目物业年租金收入为2580万元,更新后集体资产预计可达40余亿元,增值比例达200%以上;年租金收入可达8000万元以上,集体物业年租金收入提高200%。
说起生活的改变,老支书陈清林最有发言权。“我小的时候全家七口人住25平方米的瓦房,现在搬到楼村花园小区,这中间经历了四次搬家,每次都是越搬越好,这得益于改革开放好政策,得益于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我们这代人,怎么都想不到能过得这么好,生活在楼村真的感到很幸福。”
新湖街道主要负责人表示,新湖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推动各类资源下沉楼村社区,支持楼村探索建设“未来社区”,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样板,在楼村社区“续写春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