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机构

光明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2018年工作总结及2019年工作计划

日期:2019年 02月 28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水务局

字号: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光明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繁重的工作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担当意识、使命意识,打好了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局之战,治水提质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大气和水环境达到近年来最佳水平,为我区绿色发展建设夯实了基础,为加快建设“四城两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2018年工作主要成绩

  2018年光明区正式成立,对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区委区政府统筹谋划下,全区上下合力攻坚,在八个方面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团结一致,凝心聚力,六轮督察迎检顺利过关

  迎检全过程强化统筹,全员投入、日夜兼程,印发6个工作方案,成立6个专项工作组,高效协调6个街道和25个责任部门同心协力,高质量、高速度推进整改落实,解决了一批久拖不决的突出问题,向督察组和广大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通过建立健全迎检机制,以办理交办案件为抓手,全力推进整改落实,6轮督察迎检中,各督查组共调阅资料20余批,交办各类案件26宗,均已全部办结,并率先在全市开出百万罚单,鹏鑫宇浩案件和真善美案件作为典型案例,被深圳卫视宣传报道。定期对交办案件、已查处的“散乱污”企业开展后督察,严防反弹,强力清退辖区“散乱污”企业1206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科学施策,勇于担当,治水提质攻坚效果显著

  1.以河长制为抓手加强统筹协调。深化三级指挥工作体系,以“六个一”系统工程为抓手,全面做实河长制。构建完善“1+1+3+15+27+31”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责任体系,细化7项河长职责,对涉河工程土地整备、征地拆迁等“硬骨头”集中攻坚,推行“首见责任制”,健全“综合协调、规划用地、交通疏解、施工保障”四项机制,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

  2.狠抓黑臭水体治理成效突出。我们举全区之力,强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全年完成治水投资33亿元,比2017年增长114%。推动完成涉河征拆18.53万平方米,土地整备41.63万平方米,暗渠复明2公里。建成区“1+4”河流稳定消除黑臭,初步实现“长制久清”,“8+1”河流截污、清淤等主体工程完工,基本消除黑臭,达到考核目标。茅洲河干流、楼村及李松蓢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梦想逐渐变成了现实。

  3.正本清源雨污分流增速提效。新建排水管网245公里,2016年以来已累计建成520公里,提前两年完成排水管网补课任务,完成住宅区和工业区正本清源改造778个。

  4.基础设施提标改造全面纳管。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大投入抢工,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顺利建成,投入商业运营;光明水质净化厂提标改造一期工程完成50%工程量。区主力污水处理厂--光明水质净化厂干管进水量同比增长27%,COD浓度同比增长93%,顺利完成年度任务。光明区河道底泥处置工程几经波折终于落地,开工建设。

  协调推进组建光明排水公司,开创全区水务基础设施管养新局面。全区45公里市政管网、114公里城中村排水管网、86.6公里河道,69公里小微水体、3.2公里原水管、16座水库和3座排涝泵站全面纳入管养。

  5.海绵城市建设考核成绩突出。印发5套技术指引,稳步蹄疾推进6.22平方公里96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连续两年获市海绵城市建设实绩考核第一名。扎实推进光明凤凰城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细化19个排水分区,试点区域内79个项目已完工58项,在建21项,总体工程完成85%,达到考核进度要求。其中光明水质净化厂“厂网一体化”PPP项目成功入选财政部第4批示范项目库。创新开展智慧海绵城市管控平台建设,建成管控系统1套,安装在线监测设备138台。推动海绵城市建设从多点突进向区域连片实施转变,初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光明模式。

  (三)奋力拼搏,改革创新,环境治理水平稳步提升

  1.精准施策,“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2018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74天,优良率提升到80.4%,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1.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13%,下降幅度全市第一,是光明有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以来最优数据,获得推进“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全年共完成餐饮油烟整治1123家,锅炉清洁能源改造15台,挥发性有机物重点企业整治提升30家,建设充电桩1866个,改造或淘汰柴油环卫车111台,利用遥测技术监测机动车尾气60113辆,检测非道路移动机械280台,处罚超标机械6台。强力推动全区施工工地落实扬尘防治6个100%,加强道路清扫保洁,重点区域使用喷雾抑尘车减少扬尘污染。加强重点区域巡查管控和部门联动,新建4座PM2.5监测子站、3个微型监测站点,实现全区街道大气监测全覆盖。

  2.系统推进,强化涉水污染源整治。全面摸排工业企业、餐饮业、农贸市场、汽修(洗车)厂4大类涉水污染源,5073家餐饮门店安装隔油池,22家农贸市场完成排水设施改造并通过验收,55家汽修(洗车)企业完成排水设施改造验收,144家工业企业完成“四清两明”规范化改造,安装废水在线监测设备108套。全面排查4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完成6个问题整治销号,拆除12处违法建筑(1.14万平方米),拆除21处纳入清退范围的历史遗留建筑(1.13万平方米),拆除农庄(农家乐)2处(4500平方米),提前半年完成一级保护区违法建筑清拆任务。

  3.管控有力,“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印发《光明区2018年度土壤环境保护和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完成140家重点企业土壤信息调查和风险筛查,开展4.3平方公里431个点位普通耕地土壤环境详查,高效推进8.61平方公里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及30.68平方公里园地土壤详查,调查点位416个,采集样品486个,基本摸清辖区土壤质量状况。

  4.创新机制,行政许可推出新举措。持续推进“放管服”,创新5大机制,出台环保设施企业自主竣工验收指引,取消排污许可验收环节,提高了办事效率。执行“深圳90”政策压缩审批时限至法定时限的一半。完善行政许可首席代表制度。创新引入环保顾问,免费开展审批前期咨询服务,引导企业绿色发展。

  (四)标本兼治,源头管控,应急保障取得阶段胜利。

  1.防御“山竹”台风取得全面胜利。成功应对继1983年“艾伦”台风之后风力影响深圳最大的台风,区主要领导坐镇指挥,全区大动员、大排查、大值守、大联动、大宣传,其间未发生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灾后我区率先在全市基本恢复城市正常运行。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三防隐患整治。修订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加强三防演练,开展三防系统标准化建设,印发《光明新区三防系统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完成6个街道标准化建设初验,全年投入三防资金2150万元,补充完善三防物资,开展5大类45处三防隐患整治。

  3.供水保障能力和监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三横四纵”供水管网系统基本形成,新增供水能力20万方/天,大力实施社区基层供水管网改造和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完成水土保持、排水项目审批118个,立案查处30家涉水违法项目。

  (五)多措并举,溯源追踪,监管执法力度不断强化

  1.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升监管执法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完善环保水政“一大队三中队”执法队伍架构,统一着装、执法装备、执法程序,开展6轮执法培训,印发《光明区“散乱污危”企业(场所)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建立了工业污染源监管全覆盖体系和按流域作战的巡查体系。

  2.强力实施“利剑二号”行动。开展4轮“双随机”、3轮“交叉检查”,检查工业企业6671家次,立案查处246宗,处罚金额3539万元,媒体曝光典型案例60宗,限制生产23家,停产整治15家,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4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96宗。连续2年开展“散乱污”整治,后督查281家企业,关停213家,责令完善手续68家,整治小废水企业120家,签订固体废物规范管理承诺书165份,发放排水许可通知225份,妥善处理信访案件6147宗。连续2年荣获市生态环境局(原市人居委)颁发的“深圳市环境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8年度又获“深圳市环保系统污染防治战先进单位”称号。

  3.智慧环水体系取得新突破。全面启动智慧环水项目建设,成立智慧环水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一期项目7大类57套监测传感器示范性建设推进顺利,已完成7套设施安装及其余设施基础施工。搭建“智慧环水综合管控平台”,整合“智慧海绵城市”等4个现有业务系统,新开发7个子系统。一期软件完成80%的工程量,“一网一图一键”智慧环水管控体系初现雏形。

  (六)全力以赴,积极谋划,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1.主动作为,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在保障水质的前提下,调整石岩水库、长流陂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6.81平方公里,其中一级区0.16平方公里,二级区6.65平方公里,释放出土地空间6.81平方公里。印发《光明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上报红线面积19.3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12.41%,完成现场踏勘和研究方案,建立红线内建设用地信息数据库,为我区可持续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2.全面发力,压实生态文明责任。启动编制《光明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9-2025)》,印发《光明新区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计划》,分解实施359项生态文明建设任务,10个职能部门和6个街道狠抓落实。全年削减COD2.18万吨,任务完成率163%,削减氨氮2350吨,任务完成率152%。完成市治污保洁任务59项,创建四星级省宜居社区4个,五星级省宜居社区1个,万元GDP能耗、水耗降至历史最优水平,下降幅度全市领先,全区绿色发展支撑体系初步形成。

  (七)打牢基础,严守底线,安全保障工作平稳向好

  1.强化环境安全和应急管理。印发《光明区环保水务局2018年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修订《光明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3个区级预案,联合专业技术单位开展突发环境应急处置“实战盲演”,开展企业环境安全培训4次560人次,排查305家企业环境安全隐患问题479处,发放环境安全资料1120份。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妥善处理了龙大高速危险品运输车氢氟酸泄漏事件、玉田河漏油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危险废物1100吨,有效保障全区环境安全。

  2.精细化管控工程安全生产。严格落实水务工程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水务行业危险化学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面开展18个在建水务工程安全检查,开展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4轮72次,整改安全隐患360个,认定不良行为责任主体6家,发挥良好警示教育作用。在建水务工程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3.基础设施管养运营安全可控。全力抓好水库、河道、泵站安全运行,对16座水库大坝进行安全运行和维护,抢险抢修9条河流18处河道水毁工程,整治水务工程危险边坡10个,修复管网缺陷隐患23个,完成了1个污水处理厂干管紧急维修,切实保障了基础设施安全运行。

  (八)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

  1.提高政治站位,全力配合区委巡察。区委将区环保水务局列为第一批巡察对象,全体党员干部珍惜巡察“体检”机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政治纪律,以巡察整改为抓手,全面肃风正纪,在巡察工作期间,高度配合,认真查摆6大方面17个问题,立行立改,设立4个党小组开展党建活动。开好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查摆出3大方面8个问题。

  2.务实党建,全面从严治党。印发《光明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2018年度落实党建工作实施方案》。规范支部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两学一做”、“主题党日”活动,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全年召开支委会9次,党员大会7次,支部开展党员活动2次,4个党小组常态化开展党建活动8次。局长办公会、班子会、支委会共开展集中学习21次39个议题。其中,1名党员获得“深圳市新担当新作为先进典型”荣誉称号并获得表彰。以党建引领业务,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3.压实责任,加强廉政建设。印发《局领导班子2018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签订《廉政责任书》7份,召开4次支部会议研究部署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民主决策,召开审批会8次,案审会17次。局领导与各科室负责人、重要敏感岗位工作人员谈心谈话12人次。全年未发生严重违法违纪、被问责追责的情形。

  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要强化斗争精神、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正确的策略和方法,以敢闯敢干、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决当好保护生态环境的钢铁卫士。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强调,2019年底前任何一片黑臭水体都不允许存在,巴掌大的一块都不行,深圳这座城市发展到了今天,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有担当,必须在今年以全市之力打好“水污染治理决战年”。区委一届二次全会要求,坚持蓝绿是根本底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当前,我们要特别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严峻形势,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体制、机制还不优,整体的履职能力还不强,个别同志作风还不硬。区污染防治攻坚战需要统筹协调完成任务共有126项,任务繁重。年底前,要全面消除辖区黑臭水体,干流及一级支流水质要达到V类水标准,难度极大。生态环境建设力量不足、缺乏统筹、手段简单还没得到彻底解决;水务设施管养机制还没有完全调整到位;环水工作单打独斗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得到实际性改变。全局干部职工的能力水平、敬业水平还参差不齐,忙闲不均的现象在各科室均有存在。

  光明区绿色发展迈进新时代,环保水务工作必须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要深刻认识准确辨析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全力开启新征程。

  三、2019年工作部署

  今年的环水工作要与宏伟蓝图同频共振,要与蓝绿底色相得益彰,要从过去“被动应对”、“以上级考核过关为指挥棒”的工作思路,向“全面对标最优、主动谋划提升,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转变。面对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改进作风,以新担当引领新作为,以奋斗挣得幸福!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推动巡察反馈整改落实

  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一是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严格落实《中共深圳市委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机构改革单位机关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制定全年党建工作方案,完善党支部设置,常态化落实好党小组活动,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二是抓好巡察反馈整改。制定巡察反馈整改责任分工方案和整改落实方案及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方案,制定支委会对“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议事范围和规则,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照区《关于实现高质量党内组织生活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切实开好民主生活会,扎实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组织生活会。以党建引领业务,力争年底前基本完成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建立风险警示清单,每季度对重要敏感岗位工作人员开展谈心谈话,通过每季度讲党课,推动干部作风改进。开展“廉政+业务下基层”专项活动,接受基层群众监督。三是强化学习机制。定期学习党章及党内法规、规章,严格执行党员大会、班子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落实“两学一做”。以“学习强国”平台为抓手强力推动党员干部学习常态化。

  (二)持续聚焦攻坚,打赢黑臭水体治理歼灭战役

  1.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一是定标准。坚持“高标准、全覆盖,互联互通,分散调蓄,三水分离”技术路线,推进“十个全覆盖”、“六个一工程”,做大做强国有排水公司,坚持推行“厂、网、河”一体化建设运营,构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和工作联动机制,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二是建体系。成立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联合指挥部,分设工程建设管理、面源污染管控和规划用地保障3个分指挥部,组建联合项目部,明确议事规则和工作制度。组建治水技术专家委员会,聘请治水技术管家,以全新的治水架构推动治水工作迈入新时代。

  2.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一是坚决打赢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攻坚战役。2019年,全区共安排水污染治理工程46项,年度计划投资69.2亿元。3月底前动工建设2个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即光明水质净化厂服务范围、公明核心片区及白花社区范围),全面开展初雨截流、生态补水系统建设,加快8个调蓄规模为11.7万立方米初小雨调蓄池等场站建设,新建18.9公里干支管网和2座污水处理设施,确保2019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Ⅴ类水的目标,茅洲河干流及一级以上支流消除劣Ⅴ类水体,196个小微水体完成整治,其中160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面消除黑臭,确保全水域全天候稳定达标。

  二是加快推进生态补水工程与河流景观提升工程。完成光明水质净化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标准达到Ⅴ类出水,形成40万吨/天的补水规模。3月31日前,完成光明、公明水质净化厂补水管道建设29.3公里。全面掌握河流丰水、平水、枯水期流量情况,利用好补水系统解决旱季河道干枯问题。积极落实茅洲河14.6公里“碧道”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玉田河等15条河流一河一景工程。

  3.加快正本清源改造。一是推进正本清源圆满收官。全力冲刺275.9公顷81个正本清源改造,力争5月31日前正本清源100%达标验收,实现全区正本清源全覆盖。二是抓好工程管理,实现正本清源技术督导全覆盖,加强雨污分流管网检测和飞行检查,完成“最后一米”管道接驳,认真组织竣工验收、移交管养。三是全面落实排水许可制度,加强引导“三池”接驳、清理、改造。四是强化“一张图”管理,巩固提升正本清源雨污分流成效。五是加大投入,争取上半年完成水务管养进社区工作。

  4.推进管网提质增效。一是全面启动排水户调查,分类建档,精细测绘,构建排水“树状图”,建成GIS管控系统,形成排水管理“一张网”。二是抓紧完成存量管网隐患排查。对600公里存量管网实行全面“体检”,修复完善3539处存量管网,清淤疏浚1596公里管网。打通断头管,补齐缺失管,修复破损管,清疏堵塞管,改造瓶颈管,力争年底前管网全部完好全面通水。三是加快新建管网验收移交工作。全程跟踪参与,分段验收,优先通水,全面纳管。6月底前排水管网通水率达到95%以上,移交运营率达到100%,区域污水管网收集率达到95%以上。四是构建管网互联互通体系。根据水质净化厂服务区域和排水规划,开展管网织片成网行动,实现管网污水片区调度,确保年底前敞开式水体旱季污水零直排,力争做到全水域全天候污水零直排,控制初雨水污染。

  5.强化“五清”专项行动。一是全面清理排污口。建立入河(湖)排污口信息台帐,实行分类整治、限期销号;建立溯源“树状图”,实行“一口一档”、“一口一图”管理,快速推进错接乱排整治。二是清理水面漂浮物。建立河流两岸垃圾堆放点信息台帐,强化沿岸生活垃圾收集、转输、清运全流程管理,垃圾中转站污水纳管处理;建立清漂台帐,责任到人,确保水面无垃圾。三是清理底泥污染物。加快底泥处理厂建设,6月底前建成投产,确保所有黑臭水体基本完成防洪清淤。四是清理河湖障碍物,抓好全区河流(湖库)、小微水体清障工作,确保水中无障碍。五是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全面调查河湖沿岸建筑物及土地性质,评估岸线空间,依法整治“乱占、乱采、乱堆”等违法行为。

  (三)坚持标本兼治,强力实施“深圳蓝”可持续计划

  1.源头管控,全面排查大气污染源。一是利用好污染源普查成果和“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成果,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实行一厂一策、分类管控。二是开展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重点针对PM2.5和臭氧,摸清内源和外源输入,探索、分析产生机理,加快形成精准防治对策。三是严格涉挥发性有机物建设项目准入。新、改、扩建工业涂装项目全部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

  2.强化治理,开展“深圳蓝”专项执法行动。一是加强工地扬尘治理,定期开展施工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检查,严肃查处6个100%落实不到位的施工单位。二是加强餐饮业油烟整治,对已完成整改的餐饮油烟排放企业加强监管,督促做好油烟净化器维护。对6个炉头以上的重点油烟排放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器。三是加强工业企业废气污染整治,对重点VOC排放单位、化工、建材、电镀、线路板等废气排放量大的单位定期复查、定期监测。每季度开展一次大气污染源专项检查,全面完成工商业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四是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和面源、移动源整治,充分利用好喷雾抑尘车压尘、降尘,对重点防控区域增加清扫保洁和洒水降尘的频次,严厉查处露天焚烧垃圾、烧烤等严重污染大气的违法行为。

  3.全面提升空气应急监测能力。依托“智慧环水”项目,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系统。新增1台环境空气应急监测车,配备车载式空气监测设备,提高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四)构建环保网格,创新基层监管执法支撑体系

  1.创新推进环保网格下街道。一是推动在各街道成立环保所,加强基层环保监管力量,推动执法重心下沉、执法关口前移。二是合理划定环保网格,以街道为大网格,以社区或大型工业区、工业集聚区为小网格,按“一格两员”的配置实行“定格、定责、定员”管理。三是组建146人的环水技术服务网格员队伍。压实街道对网格员队伍日常管理责任,开展日常巡查、初信初访调查,形成“发现网”、“整治网”,增强“执法网”基础工作,切实解决基层环保力量薄弱的短板问题。

  2.继续深化环保顾问制度。擦亮环保顾问“金字招牌”,结合环水技术服务网格管理,深入开展环保顾问专家团队送环评咨询、污染防治技术指导上门服务,形成“服务网”。

  3.继续深化环保主任制度。扩大企业环保主任制度覆盖面,在重污染行业、工业园区业主单位、沿河重点企业设立环保主任,并纳入环水技术网格管理。

  (五)坚持建管并重,水务管养进社区实现全覆盖

  1.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社区水务设施管养职责清单。以社区为单位,全面摸清水务设施管养底数,实行“网格管理、张榜公布、定人定岗”。督促管养单位落实人财物配备,确保满足运营要求。

  2.加强监督考核,狠抓全过程管养治理。督促设施管养单位建立水务设施网格化巡查管理机制,做好河流、水库、湿地、管网等清疏保洁工作,上半年完成水务设施管养进社区工作;开展飞行检查和第三方监督考核,将考核触角延伸到社区。

  3.加强责任担当,确保运营管养无缝衔接。积极开展汛期防洪排涝工作,对社区各易涝点“贴身防护”,紧扣各项治水任务,协助开展污染源溯源摸排、正本清源管网接驳、黑臭水体治理考核迎检工作,将运营管养队伍打造成治水的可靠力量。

  (六)推进督察整改,掀起环保水务监管执法高潮

  1.持续做好环保督察整改。一是深化全区部门街道联动机制,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任务责任到人。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统筹、督促、考核、指导职责,扎实做好研判分析、沟通协调、案件跟踪等保障工作。二是确保国家黑臭水体整治考核评估通过。积极对接国家部委,按时上报河流消除黑臭的自评材料,加大治水宣传,以实实在在的整治成绩,确保顺利通过生态环境部、住建部黑臭水体整治考核评估。三是紧盯问题狠抓整改防止回潮。定期跟踪已办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省环保督察交办的26宗案件,建立“一案一档”,自主开展“回头看”,实行全程动态跟踪,防止回潮。

  2.实施最严格的环保水务监管执法。一是强力推进“智慧环水”项目建设,加紧完成“智慧环水”一期,6月底前建成七大类57套监测传感器,一期软件系统平台初具规模并投入正式运行。同步启动二期项目,力争建成100个空气质量网格微型站、工业园区“厂—管—排污口”50个管网节点窨井监测传感器、14条河流、16座水库自动监测系统,基本形成规模化、数字化、信息化“智慧环水”管控体系。二是强化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运用,对“散乱污”企业实行分类分级监管改造。三是加大专项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开展“利剑行动”等专项执法行动,大力实施环保公安联合执法,重拳打击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等重大违法行为。积极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和沿河工业污染源排污检查。按照“三个一批”的要求,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集中力量开展水政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偷排泥浆、向河道管网违法排放污水、不按排水许可排放污水等违法行为,保障治水成效。

  3.开展固体废物规范化整治。一是规范申报。对辖区内产废单位按规范纳入系统平台监管,督促机修企业纳管申报,严查危废申报不规范、不及时或瞒报行为。二是加强执法。全面排查固废违法线索,对存在问题企业提高执法频次,做好危废规范化管理考核验收迎检工作。三是防范风险。强化重点环境风险源企业环境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杜绝重大危废污染案件的发生。

  (七)强化规划引领,统筹推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1.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压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二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生态红线边界勘定,编制红线界桩标牌布点规划。三是编制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落地,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四是开展光明科学城区域环境影响评估,加强环境承载力研究。五是配合启动工业定点入园前期工作,编制工业入园实施方案,实施2个特定园区建设改造试点。

  2.健全生态文明考核体系。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对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考核标准,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良好考核氛围;协助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生态环境保护年度目标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情况。二是强化任务分解。认真分解污染减排、宜居创建、治污保洁等专项考核任务,坚决完成茅洲河流域重污染企业关停10%的任务,全区削减化学需氧量1.74万吨以上、氨氮0.145万吨以上。三是加强协调督办。对各项考核任务进度滞后、落实不力的单位以发送提醒函、书面通报、约谈警示和通报批评等方式进行督办。每月召开生态文明考核分析会,每季度向区委区政府报告进展情况。

  3.努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一是强化审批服务功能。引入专家团队为环保行政许可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环境保护准入负面清单,推行“秒批”、“不见面”审批方式,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二是引导企业绿色发展。大力推进企业绿色生产,积极开展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5家,配合完成10家企业自愿清洁生产验收。贴身服务好重点项目、规上企业、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主动开展政策咨询与技术指导。

  (八)强化底线思维,狠抓三防应急工程安全质量

  1.强化三防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一是健全预案体系。汛前完成《光明区防台风应急预案》和《光明区防汛应急预案》,编制《光明区全民防灾减灾手册》,开展多形式场景式三防演练。二是加强内涝整治。开展内涝调研,制定整治计划,重点开展科学城排水研究,综合施策解决重点区域内涝问题。三是强内功补短板。优化提升三防信息报送体系,推广三防对讲系统,加密2个三防对讲基站,形成三防对讲信号全区覆盖。加强三防物资储备,增强三防应急队伍力量。

  2.加强水务工程安全质量管控。一是狠抓水务工程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加强现场督导,对工程安全质量未履约到位的施工单位严格处罚。二是引进工程安全、质量第三方技术督导单位和管家团队,对在建水务工程实行全过程安全质量管控。三是加强隐患排查和问题整改。建立健全安全质量管控体系,严格落实责任制,发现问题隐患立即通报并停工整治,真正硬起腰杆,对安全质量问题实行零容忍。

  (九)高效全域推进,海绵城市阶段目标圆满收官

  1.持续发力全域推进。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年度考核任务5.5平方公里,其中新增项目40项4平方公里,续建项目40项1.5平方公里,加快推进上报住建部剩余18个考核项目,力争顺利通过国家海绵城市3年试点建设工作验收。

  2.智慧管控创新监管。完成智慧海绵城市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国家海绵城市试点项目自评和绩效指标监测评估,确保通过国家终期验收。持续开展试点区域监测评估工作,强化对外展示海绵城市建设光明模式。

  3.强化改造提升考核。完善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机制,积极协助社会投资项目申报资金奖励,协调规土部门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光明科学城海绵城市建设,打造光明模式2.0版本。抓紧开展试点区域海绵化改造工程,提升源头海绵设施功能和景观效果。完善PPP项目绩效考核机制,出台考核办法,总结推广“厂网一体”经验模式。

  (十)新担当新作为,切实加强执行力穿透力建设

  1.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开展公众调查和作风评议,加强审批、执法、工程管理、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防控。结合机构改革及时更新完善权力清单和廉政风险点。强化“四风”问题排查整改,坚决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2.锻造环保水务铁军。坚持“好干部”20字标准,实施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加强青年干部培养,在急难险重任务当中考察、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的干部,深化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努力打造一支肯担当、能吃苦、打硬仗的环水铁军。

  3.强化执行力提升战斗力。一是建立工作机制。从灵魂深处真正理解执行力是政府工作生命线的重大意义。制定《光明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执行力穿透力建设方案》,实行表格化、项目化、数字化、责任化“四化”管理,纳入考核督办范围。二是坚决落实执行力“八项”规定,对重点工作每周一议每周一推,办文必精简,办会必高效,勤调研、“捞干货”,严肃督察督办,加强结果运用,认真执行相关各项决议、决定,将上级决策部署精神穿透到最基层,贯穿到全过程。

  4.高质量做好机构改革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拥护、支持、服从机构改革工作大局,制定落实机构改革实施方案,严格对人、财、物进行划转,确保工作无缝衔接。提前谋划、布局,积极协调办公场所,配齐办公设备,确保新单位成立之日即有场地办公,有条件开展工作。加紧推进环保服务网格招标工作,力争环保监管服务网格体系与新机构同步建成。紧抓机构改革重大机遇,全面构建以河流为中心、分流域监管的水政执法新架构,依托“河务通”建设智慧河长督办APP系统,政令能执行,信息能穿透,责任全闭环。

  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新作为。全局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战斗力、执行力、凝聚力、创造力、免疫力,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决战决胜污染防治攻坚,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美丽光明而不懈奋斗!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