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机构

光明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2016年工作总结与2017年工作计划

日期:2017年 04月 28日    信息来源: 光明新区

字号:

  2016年工作总结

  一、环境保护基础得到加强。完成环保审批388宗,受理环保投诉3287宗,全面实施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联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全年共移送司法机关涉及环境污染刑事案件5宗,全年共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99宗(同比增加21.1%),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47宗(同比增长83.0%),处罚金额3836.5万元(同比增长261.8%),查封扣押3宗。并对15条河流、308个排污口、3.1万辆机动车进行了监测,每季度对24家生物质锅炉企业、30家油烟餐饮企业、57家排放其他废气企业进行废气监测。出具执法监督性监测报告360份,涉及两高司法解释刑事立案证据的监测报告6份,为及时快速打击环境污染犯罪提供强力技术支持。加强环境突发预防准备,及时处置中恒华发环境安全隐患、华星光电废气扰民、地铁6号线噪声扰民等多宗较大环境事件,有效确保环境安全。

  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梳理排定了黑臭水体治理、污水支管网建设、地质边坡治理等28项存在薄弱环节的考核任务指标,涉及21个部门和单位,印发年底冲刺方案,提请管委会部署落实。通过每周检查进度,发出督办通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等媒体全面开展专题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25项工作进展明显提速,按期完成冲刺任务。借中央环保督察之势,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法制保障之路。新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环保部门主动作为,各有关部门紧密联动,高质量办结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6宗案件,其中立案查处涉案企业8家,行政处罚告知书金额260万元。办理情况多次受到市领导表扬,在全市实现三个“率先”,即率先对违法当事人进行行政拘留、率先全部办结所有案件、率先开出100万元全市最大环保罚单。

  三、民生水务安全有效。完成11.5公里市政供水管网改造,完成8个小区供水管网改造,惠及5.3万市民。建成光明水厂,新增供水能力20万吨/日,完成3座村级水厂整合,消除供水安全重大隐患,及时处置3宗较大供水爆管事件,没有发生较大供水事故。全力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成35个项目建设,整治内涝积水点19个。按照新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主体改革要求,全力推进60个总投资6.9亿元的在建收尾的水务工程建设,完工41个,完成验收结算14项。逐步扩大水库、河道、排水管网等水务设施的管养覆盖面、提高精细度,对16宗水库、1047公里排水管网、14条河流、3个排涝泵站、2个污水处理厂和1个人工湿地进行市场化委托管养,全年未发生重大设施损坏。不断强化三防应急抢险能力,成功防御了3场暴雨和3个台风袭击,无因灾伤亡事故发生,实现三防度汛安全。

  四、治水提质提速提效。将新区“十三五”总投资约67.9亿元的60个治水提质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实施动态管理,已全部启动,其中完工13个(投资0.21亿元),在建10个(投资16.13亿元),施工图设计18个(投资26.43亿元),其余19个(投资25.13亿元)进入前期不同阶段。加快治理建成区5条河流黑臭水体,其中茅洲河干流光明段截污箱涵全线贯通,木墩河治理已完成34%工程量,鹅颈水治理已完成60.11%工程量,新陂头河、楼村水两条已分别完成12%、10.5%工程量;将公明、上下村、合水口、马田等4条排洪渠入河排污口的管网接驳完善工程纳入EPC管网标优先实施,研究采取FMBR、磁分离等技术消除楼村水河道黑臭扰民。茅洲河流域EPC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于12月28日举行了开工仪式。光明水质净化厂“厂网一体化”PPP项目加快推进,实施方案获管委会常务会审议通过。

  五、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初显。以新区为基础获批国家第二批试点,55个备案试点项目推进加快,已完工3个,基本完工4个,在建22个,其余26个进入前期工作不同阶段。财政部2016年6月下达的第一批4亿元补助资金,已完成支付3.84亿元,可确保顺利通过2017年三部委组织的绩效考核。完善“五个一”系统建设目标,即“建立一套全面完备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打造一个涵盖全类型、多层级的海绵系统,构建一个可视化、可预警的在线智慧平台,建设一个新技术、新材料的展示实验基地,选定一条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互动体验路线”。加快完成政策标准体系,率先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探索试行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作为规划许可管控条件,从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四个阶段进行政策标准制定,确保新区各行各业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有章可循;对新区近期实施的65个市政道路、建筑小区、城市综合体等类型项目进行了海绵建设技术审查。初步制定了今明两年的国家海绵城市专项资金使用计划,全面梳理完善了63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机制,促进了海绵城市建设与新区绿色发展高度融合。

  六、队伍建设扎实推进。在迅速完成从城建局分拆组建工作基础上,同步推进完成了环水局内部职能分工优化调整工作。人员入编手续全部完成,环水局现有68人,其中公务员20人,职员26人,雇员8人,临聘、劳务派遣等14人,全部按“人岗匹配”原则妥善安排到位。推行政事分开,保留机关科室骨干力量,专心负责行业监管业务,做大做强治水提质中心,配备17人负责治水提质、海绵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牵头抓总工作。申请设立了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出台了环水局工作规则、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合同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了项目资金使用,着重强调了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和财经纪律。局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激励引导全局干部职工加班加点投身至岁末年初迎接中央环保督察、治水提质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冲刺、特别防护期保安全等工作,干事创业、积极作为、担当奉献的氛围迅速形成。

  2017年工作计划

  一、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推进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绿色生态、新型城镇化、循环化改造五大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环境经济核算(绿色GDP2.0)体系”试点研究工作。一是抓好统筹。一季度印发实施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召开新区环境形势分析会,及时研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办事处的联络沟通,强化第三方和联合督查督办,落实生态文明考核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确保任务落实。二是推进污染减排。狠抓工程减排、结构减排与监督减排,建立并完善环境统计制度,总结迎接中央环保督察联合执法经验,出台部门联动规定,建立部门联动长效机制,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年度污染减排任务。三是创建宜居社区。结合社区“品质提升”行动,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环境整治,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做好创建服务指导,完成4个四星级、1个五星级宜居社区创建任务。四是完成治污保洁任务。发挥治污保洁平台统筹协调、监督考核的作用,合理确定年度治污保洁任务,稳步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管网、河流综合整治等重点工程,提升我区生态环境质量。五是补强薄弱环节。建立与新区城建局定期会商制度,加强施工扬尘整治;建立与新区城管局定期会商制度,加强道路扬尘、垃圾处理、露天焚烧等管控;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关,源头控制环境污染负荷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结合环保垂直改革,积极探索推行市、区、街三级环保网格制度,夯实基层环保基础。

  二、加快建设“五个一”海绵城市。抢抓全国第二批试点契机,按照“五个一”、“三化(集成化、精品化、综合化)”等要求,引入国内外高素质技术团队,高起点谋划推进新区海绵城市建设,顺利通过三部委第一年度考核,擦亮新区绿色名片。一是打造一个涵盖5种类型、3大尺度的海绵系统。将光明小镇、天安云谷、交通大会战、社区品质提升、公园之城建设、治水提质等重大项目全部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考量范畴,构建集低影响开发、灰色和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空间保护相结合的海绵系统。二是构建一套全面完备技术标准和管理机制。突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年内出台《光明新区海绵城市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指南》、《光明新区海绵城市项目竣工验收要求》等6项技术标准和修编《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导则》、《光明新区低影响开发管理办法》2项管理政策,对政府投资项目和示范区社会投资项目进行海绵审查,研究建立设计、施工、验收、运营规程规范体系。三是打造一条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体验互动路线。包含近期参观3条路线,远期参观2条路线,年内在原有约8公里线路上增加华星光电人工湿地、鹅颈水生态河道等节点,总长达到20公里。四是建设一个新技术、新材料的展示实验基地。加快规划木墩海绵主题公园建设,全国招选海绵城市建设相关产品的生产企业入园,集中示范展示国内外先进海绵城市技术、产品、工艺、设备,加快制定出台应用指引。五是建立一个可视化、可预警的在线管控平台。实施智慧海绵项目,与海绵设施建设高度融合,构建地块、排水分区和流域三级监测考核评估体系。

  三、全面铺开治水提质攻坚战。充实力量,每月会商,狠抓基础,攻坚克难,重点打好管网建设、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建设四大战役,按期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一是消除5条河流黑臭水体。加快河道综合整治进度,完成鹅颈水、木墩河、白花河三条河道整治工程,完成新陂头河、楼村水两条河道整治工程60%以上工程量,积极采取生物治理等措施,一季度消除鹅颈水黑臭现象,其余4条河流黑臭问题年底前解决。二是完成14条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一季度落实全区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结合EPC、PPP和相关河道工程建设,纳入相关工程优先实施,争取年内彻底解决。三是建好150公里污水管道,力争完成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主体工程。制定分解工作方案,细化落实建设任务。研究实施管材质量控制、管道基础提标措施,委托第三方开展飞行检查,确保建设质量。一季度完成PPP项目招标,二季度开工建设,G11专管年内提前建成。四是加快内涝整治。新开工整治东坑水、大凼水、玉田河、西田水4条支流,合计完成河道综合整治21.8公里,开工建设松白工业园、下村等2座排涝泵站,与社区紧密联动,查清内涝积水主要成因,指导EPC、PPP等污水管网建设项目,结合城中村“三线下地”改造,同步实施雨水管网改造工程,同时解决污水收集、雨水排放问题。五是加大统筹力度。一季度修订出台新区河长制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治水提质、海绵城市、生态文明、河长制四个平台作用,及时协调、跟踪、督办、汇报,推进治水治城高度融合,大力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征地拆迁、管线迁改、方案优化、弃土弃渣等难题。

  四、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和环监执法并重,日常监管和专项行动并举,推行精准治污、铁腕治污。一是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加快构建完善涵盖空气、地表水、环境噪声等环境要素的质量监测体系,每季度编制环境质量报告,在监测过程中发现的突发污染及时响应,形成环境质量监测、污染企业监管及环保管理工作的有效联动,为研判新区环境质量状况提供技术支持。提前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前期准备。二是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管。加强电镀、表面处理和线路板企业及锅炉企业等监督检查,并纳入相关诚信信用体系。推行水污染源企业动态化、精细化、可核算化环保监管新模式。对照全省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要求和考核指标体系(十项30条),加强危废物规范管理。三是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蓝天计划,加强工业废气、施工及道路扬尘专项整治,加快VOC企业源头改造和污染整治,落实餐饮油烟排放控制标准,减少重污染天数。四是严厉打击环保水务违法行为。联动市新区办事处三级力量,通过沿管排查、溯源追踪、全面核查,实施顶格处罚,严惩违法排污;引入第三方专业技术机构完成158家重点污染源的核查工作;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水环境、大气环境、排水、水土保持、河道等各类环保水务专项执法行动,从严查处一批环保水务违法案件。五是创新环境监管手段。继续深入实施污染源双随机抽查工作制度。加强执法信息化建设,建设网络移动执法系统。探索“互联网+”环保监管新模式,全面提升环保移动执法硬件配置,深化网格化监管。推进噪声自动监测点建设,通过购置仪器设备、应急监测车、完善自动监测点位等工作,积极提升环境监测管理能力。按照市人居委部署,积极与中国电建合作开展工业污染源整治工作。加强与公检法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对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案件依法进行移送,杜绝以罚代刑。通过各类媒体,持续加强环境水务违法行为曝光,形成震慑作用。

  五、全面落实环保水务安全和民生职责。通过创新模式,压实责任,持续整治,加快建设,坚守安全底线,落实民生导向。一是进一步加强“三防”体系建设。完善新区、办事处、社区“三防”工作体系,健全应急联合指挥、“三防”会商、信息报送等工作机制。细化防洪防风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排查防洪防风,进一步提升台风暴雨灾害防御能力。二是创新水务设施维护管养模式。认真落实市治水提质指挥部第六次会议精神,重点从安全保障、运行效率、政策法规三个方面考量,积极加快推动落实水务设施管理专业团队,以组建排水集团或招选水务设施管理PPP项目公司为主要方向,加快实现水务设施专业化、精细化运行管理。三是持续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继续协调推进排水管网、暗渠化河道隐患排查工作,按照隐患等级及所属地理位置分类开展整治工作。继续推进水务危险边坡整治,年内完成7个边坡整治。汛前完成剩余的红坳水库等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以及旧白花路排水渠建设和G11临时排水渠道等建设。加大下沉办事处网格人员力量和培训力度,优化相关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整治工作,筑牢环保水务安全防线。四是加强水库山塘河道管网湿地过渡期管理。继续委托原有单位负责管理,大力加强对委托单位的检查指导评价,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健全隐患点整治台帐和“消号”制度,确保安全度汛,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五是加快环保水务惠民生。年底前完成优质饮用水工程第一二批项目的施工,第三批完成工程量60%。完成社区给水管网改造工程五期、六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并进入施工阶段。开展社区给水管网改造七期工程的前期设计工作。做好玉律、长圳两座已整合村级水厂后续工作。完成光明水厂建设投产,研究16宗小型水库功能优化整合,启动石上线原水管双管道保障项目。督促供水企业严格落实供水生产安全责任措施及服务保障承诺,联合有关单位开展供水水质监管、二次供水设施检查、供水反恐应急演练等工作。加强信访投诉问题处理,妥善解决群众信访问题,严防矛盾纠纷蔓延升级,服务民生福祉。

  六、大力加强队伍能力建设。一是夯实基层党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支部建设,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规则,全面提高党建标准化水平;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党员日常管理,通过强化学习、强化执行、强化督查,推行首问负责制,严防各类腐败。二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消化部分冗员,增强干部责任意识;针对性加强干部行政能力和业务知识培训,着力解决好“不会干”问题;通过战略合作、采购服务、申请增编等多种方式,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充实环保水务工作力量。三是推动体制机制优化。会同新区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出台环保水务权责清单,会同新区网格办和各办事处不断强化环保水务进网格工作机制;根据省、市要求,配合上级部门做好环境监察监测垂直改革工作,确保人、财、物等平稳过渡。四是打造智慧环水。按照市人居委全市智慧环保体系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已有系统作用,学习宝安经验,依托水务设施管理公司和茅洲河治理EPC、海绵城市PPP、智慧海绵等大项目,开展智慧环保水务系统前期工作,加快构建新区智慧感知环保水务体系。五是加强宣传工作。成立宣传专责小组,尽快完成新区环水局网站建设,统筹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实现全方位全覆盖宣传报道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治水提质等中心工作。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生态文明宣教系列活动,推进绿色家园系列创建,普及环保知识,提升市民环境意识,凝聚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合力,提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