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机构

光明区水务局2019年工作总结与2020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0年 03月 06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水务局

字号:

  2019年以来,特别是机构改革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水务局的大力指导下,区水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水污染治理决战年”的决策部署,以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为总目标,坚持系统治理、流域治理,坚持工程建设和管理并重,大力实施“四全一降两延伸、水务管养进社区”,全力打好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同步抓好海绵城市建设、水资源和供水保障、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重点工作,较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区水务工作呈现新局面。

  一、2019年工作总结

  机构改革后,我局着力完善部门职能和内部机构设置,以党建高质量推动治水高质量,全区上下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在治水攻坚战中涌现出一批先进个人和优秀班组,6名治水先锋上了“学习强国”,2名治水干部上了“人民网”,风清气正的水务政治生态助推光明水务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全年累计督办重点工作1142项,其中204项区领导批示、134项区长专项调研议定事项、41项常务交办事项,完成382件民生实事任务。全区完成治水投资49.67亿元,占市年度计划43.06亿元的115.3%,占区年度计划45.74亿元的108.7%。全面消除黑臭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0.09亿元,完成率130.94%。小微黑臭水体市级任务148个在全市率先完成销号。自2019年10月份以来,我区各干支流水质基本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提前3个月实现年底目标,其中11月16日除茅洲河水质不黑不臭、合水口不具备检测条件以外,其余12条支流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Ⅳ类以上,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全区全年用水总量1.4亿立方米,较好保障了全区用水需求。万元GDP用水量14.2立方米/万元,较2015年降幅为27.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9.86立方米/万元,较2015年降幅为39.09%,各项指标均达到考核要求。全区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7.15平方公里,完成41项既有设施改造,均超额完成市级考核任务;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海绵城市三年试点验收。整治内涝点38个,有效抵御台风“韦帕”和4.11、5.23等44场暴雨袭击,实现风雨无忧。

  (一)积极创新、推动改革,治水体制机制规范高效。自去年全市发动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总攻以来,我区以“实现‘全天候全流域水质达标’,高标准打造高品质生态示范区”为宗旨,以年底实现总口全消、小微全灭、黑臭全除、接驳全通、箱涵水量降一半的“四全一降”为目标,积极创新治水体制机制,全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高效协同的治水态势。一是坚持科学治污。加强顶层设计,以效果为导向,确立“互联互通、分散调蓄、三水分离、建管结合”的治水技术路线,提出由旱季水质达标向全天候全流域水质达标转变的治理标准,构建独立运行的污水、雨水、初小雨微污染水三套排水系统,通过污水管网、补水管线的局部联通,形成污水多向调度、河流多源补水能力,提高水环境应急保障水平。二是坚持高位推动。由区委书记、区长亲自挂帅指挥作战,成立全面消黑总指挥部,并分设工程建设管理、规划用地保障、涉水污染源管控3个分指挥部,由3名副区长分管工务、规划、环保指挥工作,配备5个部门联络组、6个街道协调组,抽调9名干部,110名技术人员集中攻坚。三是坚持高效治污。推行“集中办公、流水线作业”模式,租用集中办公点,“1办4部17个团队”进驻,空间集中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各流程无缝对接,压缩各项工作流程。实行“每日一会”“每日一报”,工程建设分指挥部每日召开问题协调会,研究并通报工程投资进度、项目进度、人机料投入、用地保障、设计出图、存在问题和协调情况等关键性内容。四是坚持精细化管理。创新实施“水务管养进社区”,将片区划分为34个水务网格,共派驻417人入驻,全面承担日常管网巡查、清淤、涉水违法事件上报协同处置等工作,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水务设施管养体系,实现“划片管理、网格服务、定点管控、责任到人”,工作做法获得市级领导及兄弟区高度认可。推进涉水事务一体化运营,搭建国有全资的光明区环境水务业务运营管理平台,对全区管网、厂站、河道、排水户等实施专业化管养,实现“厂网河源”联动全要素管理目标,目前《关于以非公开协议方式引进市环境水务集团增资扩股光明排水公司的请示》已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正在提请区委常委会审议。

  (二)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全面消黑工程全速推进。全区治水干部和各参战单位勠力同心、顽强拼搏、攻坚克难,以“不为自己找退路,只为治水找出路”的精神大干快上286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提速提效,顺利完成“4.15”“6.30”“8.30”“9.30”“11.30”等节点目标,得到市领导及市级部门的充分肯定。一是河道整治成效显著。加快推进总口销号,291个高危排口已全部消除。全面推进生态补水工程建设,建成河道补水管道56.77公里,12条河流及17条小微水体实现生态补水。全力实施干流箱涵降水位(清污剥离)工作,茅洲河截污箱涵光明辖区水量下降至约11.08万方/天(包括宝安区来水约3.5万方/天),比8月份下降58.19%,提前完成箱涵水量降一半的目标。二是小微黑臭水体整治加快推进。完成81个正本清源小区改造,新建管网37.46公里,占年度任务25.56公里的146.6%;修复改造管网47.4公里,占年度任务37.65公里的125.9%;完成16.7公里暗渠整治,148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黑臭。三是正本清源、雨污分流提质增效。2016-2018年新建管网520公里全部验收移交,798个正本清源小区全部验收移交并督导复核达到雨污分流效果;实施114个城中村的排水管网接驳工程全部完工,其中督导合格的87个,合格率76.3%。四是污水处理能力有效提升。完工光明水质净水厂二期工程和光明水质净水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稳步实施水质水量“双提升”,2019年1月至12月,光明水质净化厂进水负荷率82%,其中旱季平均进水COD、氨氮浓度分别为521毫克/升、18.90毫克/升,较18年分别上升96.95%、36.27%;雨季平均进水COD、氨氮浓度分别为401毫克/升、15.11毫克/升,较18年分别增长19%、5%;12月份,光明厂氨氮进水浓度均值为22.16毫克/升,已达到考核目标。公明水质净化厂进水负荷率90.88%,其中旱季平均进水COD、氨氮浓度分别为316.19毫克/升、34.61毫克/升,较18年分别下降12.1%、3.4%;雨季平均进水COD、氨氮浓度分别为247.21毫克/升、24.40毫克/升,较18年分别下降19.14%、9.76%,均高于考核目标。

  (三)两个延伸、七大行动,河湖长制进一步抓实。以“六个一”系统工程为抓手,构建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及覆盖全区小微水体的三级湖长责任体系,分级负责、分片包干,推动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一是河湖长积极履职尽责。各级河长定期召开河长会议,并开展辖区内河流周边环境专项治理、河道综合整治、河流周边垃圾等面源污染管控和执法监管等工作,区总河长、区副总河长现场调研29次,召开总河长会议6次,区级河长累计巡河260次,召开河长会议108次,协调解决重点问题372个;街道、社区级河长累计巡河4170次,共计解决问题2236个,有效推动治水工程攻坚、涉水土整攻坚、涉水污染源管控等工作。二是全面完成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建立河长台账清单,实行“销号”制度,全力攻坚涉河湖违法违建“硬”骨头,“五清”行动中共清理非法排污口101个,排查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共32处;“清四乱”行动中共发现并清理问题88宗,其中乱占2宗、乱堆18宗、乱建68宗,河湖水域岸线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公众满意度超过90%。三是创新实施“一个意见”“两个延伸”“七大行动”。研究出台《深圳市光明区水污染治理责任追究的意见》,压实各级责任。颁布实施《关于推动水环境治理从工程向管理延伸的决定》《关于推动各级河长从巡河道向巡流域延伸的决定》,要求七大职能部门、六大街道和31个社区联合开展“规范排水行为”“环境卫生及面源”“汽修洗车行业”“农贸市场”“散乱污企业”“黑臭水体拆违”“在建工地”七大专项整治行动;各级河长按照《河长工作手册》任务台账,既巡河湖也巡陆域,既抓建设也抓管理,建立形成以河长制为主体,社区为主战场,水务网格为抓手,并联七大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涉水污染源的良好局面。七大行动开展以来,累计巡查发现错接乱排、面源污染等典型问题2519个,已整改2124个、整改率84.3%。四是“河长全面上岸”全力攻坚“四全一降”。打响“四全一降”攻坚战,制定《光明区河长挂点源头治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通过河长挂点,开展源头治理攻坚行动,集中攻坚城中村正本清源效果达标、暗渠整治征拆,进一步完善治水工程体系,加快实现长制久清。

  (四)试点带动、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扎实有效。以圆满通过国家海绵城市试点验收为核心,试点带动、全域推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十大坚持”海绵城市“光明模式”。一是高标准推进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紧扣验收要求推进试点建设,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海绵城市三年试点验收,试点区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6个历史内涝点全面消除且未“返潮”,光明实验中学、万丈坡小区、甲子塘社区等成为全市海绵城市样板,地铁6号线长圳车辆段、华星光电等项目获优秀海绵奖评,光明水质净化厂二期工程和鹅颈水景观提升工程获评2018年度深圳市治污保洁工程优秀项目,“十大坚持”打造光明海绵模式的做法得到三部委检查组的高度肯定。二是全域全面推进海绵建设。紧扣市政府考核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与区域开发建设、区域基础设施完善、正本清源、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整治工程、碧道建设等工作全面融合、系统推进,全区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7.15平方公里,占市级考核年度任务的130%;完成41项既有设施改造,占市级考核任务的137%。打造水生态景观,茅洲河碧道光明段及玉田河、楼村水、新陂头河“一河一景”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建成新陂头南、鹅颈水湿地公园,完成东坑湿地公园、上下村湿地主体工程建设。三是优化项目管控机制。统筹衔接“深圳90”改革,在全市率先印发《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融入我区现行的管理流程,强化管控机制;严格落实项目设计审查、过程巡查和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管控工作,累计开展海绵城市技术审查275项,对项目建设过程巡查督办累计860项次,参与项目验收3项。加快建设“智慧”海绵管控平台,完成全部147台在线监测设备安装,构建了建设项目海绵城市审批流程和自动核算工具箱,实现海绵城市在线监测、量化评估及智能化管控。

  (五)狠抓基础、规范管理,水源供水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围绕满足光明区发展日益增长的用水量需求目标,不断提升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资源消耗和总量“双控”行动为抓手,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一是不断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持续推进供水管网和设施提标改造,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四期、五期,基层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六期、七期、八期均完成市级年度考核任务,完成2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14个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完成87.1公里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任务,管网漏损率为8.07%,公共管网漏损率逐年下降。加快供水设施建设,甲子塘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具备进场施工条件,光明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可研,北片区供水保障工程启动前期工作,长圳泵站、华星光电G11供水管网等节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全区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二是加强水源地管理保护。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要求,全力冲刺一级水源保护区土地移交工作,石岩水库、鹅颈水库、公明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已完成土地日常管理移交书协议签订,纳入市水务局日常管理。规范小型水库管理,完成水库运行市级督查整改工作,开展光明区13宗小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编制完善光明区小型水库管理制度方案。2019年光明区水功能区水质检测结果达标率为100%。三是扎实推进节水管理工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积极创建节水载体,新增创建1家节水型企业、1家节水型单位、5家节水型居民小区。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完成《光明区城市更新“十三五”规划》《光明凤凰城开发指导规划》等水资源论证工作;我区取水信息已录入省级水资源管理系统,积极承接光明高尔夫球会公司取水许可事项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并完成用水计划备案,完成2项农业取水许可审批。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我区2019年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率达8.2%,较2018年提高1.1%。开展8场节水专题宣传,宣传节水知识,推广节水器具,增强辖区居民爱水、惜水、节水意识。

  (六)提前部署、稳步推进,水安全保障水平有效提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源头管控,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一是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全完善组织体系,在区三防指挥部的体系下创新设立防洪排涝分指挥部,将各街道、水利设施管养单位、在建水务工地施工单位纳入分指挥部,实行统一指挥调度、协调联动处置;率先创建社区防洪排涝小组,提升社区防涝排水自救能力。加快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完成市下达排洪排涝新增建设项目6项,动态新增50处易涝点完成整治38处。全力抓好防汛工作,实行24小时全程督导调度水利行业防汛避险,汛期共发布台风预警10次,排查危险区域、重点部位10486次,加固设施16处,设置警示牌347个,确保了安全度汛。二是水土保持监管成效明显。规范水土保持审批,制定光明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备案和设施验收备案指引,受理并通过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备案)67宗、设施验收备案10宗。强化监督检查,分类别、分项目、分流域对在建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监管,20余次联合住建、城管、街道等部门开展专项行动,社区网格员、巡河人员等每日无死角巡查,合力构建“发现网、整治网、执法网”工作机制;全年监管生产建设项目200宗,下发各类整改文书40余份,跟进督办20宗未批先建项目按期完成整治,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17宗,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平方公里。三是水务行业质量安全形势平稳。健全区水务领域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成立光明区水务局安全委员会及全市首家区级水务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制定完善《水务工程行业监管实施办法》等管理制度,及时修编《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深刻吸取1103、1116教训,完善安全生产奖惩和绩效考核制度、危险作业施工许可制度、现场安全监管制度等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形成安全生产全链条管理的刚性约束。积极推进风险源辨识和分级管控,共提出整改意见83条,已全部督促整改;引入第三方巡查机构对在建水务工程进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日巡夜查,形成“部署-巡查-交办-整改-核查”隐患治理闭环模式。对辖区排水管网、排水设施、水质净化厂、水库、泵站、在建水务工地等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检查供水管、排水管5181公里,检查边坡、地面坍塌、电气火灾、有限空间作业等7009处,发现隐患1376处,已整改隐患1354处,整改率为98.4%。

  (七)依法行政、为民服务,共建共治共享格局逐步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水务格局。一是坚持为民办实事。积极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全面梳理优化我局承担的行政许可服务事项,19项全部设置为“不见面审批”“容缺办理”,其中7项实现“即来即办”,全部事项的法定办结时限由340日缩短至承诺办结时限106日,压缩比达到69.8%,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办事便捷度。密切联系群众,通过设置意见箱、设立“治水论坛”专栏、在线咨询、一线走访、问卷调查、开展“光明治水市民体验日”系列活动等方式公开征集公众意见13条,全年协调处理处劳资纠纷案件129件,回应解决了一批民生热点问题。二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制定印发法律顾问管理办法、水政执法“三项制度”等6个管理制度;落实案卷评查制度,年度案卷评查工作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全年行政处罚25宗、处罚金额42万元,行政许可1664个,行政备案19宗,行政服务14个。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开展专题培训5次,印制派发普法宣传海报、折页55000份,年度曝光涉水违法处罚案例33宗,设立打击围剿黄泥水“以案释法”专刊,印发《关于坚决整治乱排污水行为的通告》并制作排水规范宣传册和小广告,引导广大企业、群众知法懂法守法、规范排水行为;在光明区“谁执法谁普法”年度履职评议活动中获得第三名。严抓水政执法,积极开展打击黄泥水入河、规范“三产”排水、河湖执法等专项行动11项,开展工地执法检查1511次,排查“三产”企业928家、其他单位849家,督促工地整改323次、餐饮及企业整改393次,已立案35宗,立案率同比增长20.69%,处罚金额139万元。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梳理出30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措以及水务系统可能存在的9类重点涉黑涉恶涉乱行为并建立工作台账,2019年摸排并移交处理有价值线索2条。三是抓好治水宣传工作。专门设立局宣传组,建立形成局领导、局办、科室或单位三级联动的宣传机制。积极调动各类媒体资源,及时宣传治水进展成效、讲治水故事,全年在媒体刊登稿件共213篇,其中国家级媒体宣传报道11篇,省级媒体7篇,市级媒体158篇;围绕黑臭水体治理等重点工作、关键节点和先进人物开展专题报道,推出7期光明治水周刊、6期光明山水经专题报道,做到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角度全方位、宣传内容有亮点,营造了积极正向的治水氛围,获得市民群众点赞支持。

  (八)创新机制、党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以模范机关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党建创新,基层党组织和队伍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主题教育全面融入治水工作,印发《光明区水务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处级干部集中学习6次、讲党课4次,形成调研报告、对照检查材料各4份、检视剖析材料5份,检视问题2218个、立行立改1875个,激发了“红色活力”,发扬了治水“红色精神”,展现了治水“红色战绩”,主题教育实效获区指导组高度肯定。二是积极创新党建模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建立促党员干部自学机制,邀请专家授课培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支部建在项目上,红旗插在工地上”,推动成立全面消黑工程建设分指挥部临时党委、临时党支部,构建“一点一链一系统”的“党建+”创新模式,并发挥组织优势开展联合党建,打造治水“红色链条”,“不为自己找退路,只为治水找出路”的治水精神得到大力弘扬。开展党支部建设达标创优活动,支部书记荣获“十佳党组织书记”称号。三是不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成立局党组,建立“三重一大”事项决策机制;签订公职人员廉洁自律承诺书30份,系统查摆公共管理辅助人员岗位风险查摆防控表114份,编制《合同履约管理制度》《合同签订及工程款支付管理制度》《工程变更管理制度》《光明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分指挥部管理制度》等19项水务工程建设管理制度,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谈话提醒、批评与自我批评、讲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强化监督考核等方式,警示教育党员干部时刻坚守“红线”、不踩“底线”。全面整治“文山会海”,我局全年发文量同比减少35.45%。四是坚持好干部标准。启用年轻后备干部,提拔重用6名科级干部到关键岗位锻炼;向区委区政府举荐人才,在火线中考察、提拔2名科级干部担任副处级领导岗位,让有为者有位,干部队伍整体战斗力明显提升、结构明显优化。

  二、2020年主要工作思路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全面落实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关于“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的使命任务,围绕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目标定位,按照区一届二次党代会和区两会部署要求,聚焦“安全、生态、美丽、人文、智慧、为民”六大目标,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深化水务改革创新,全面对标全球最高标准,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巩固管理提升年”工作及水安全保障和用水效率提升等工作,着力将光明区打造成现代水务治理先行示范区。

  2020年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年计划投入治水资金24.61亿元,修复改造管网60公里,茅洲河干流及一级以上支流水质力争达到地表水Ⅳ类,2条入库支流达到地表水Ⅳ类,完成市下达30公里碧道开工建设任务。用水总量控制在1.5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同比下降4%。新增海绵城市面积6平方公里。完成剩余12个内涝积水点整治,水资源、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生态环境治理稳步提升。

  (一)水质景观并举,推动光明水系换新颜。一是开展管网提质增效行动。按照《深圳市管网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开展已建管网验收移交、存量管网测绘和检测、GIS数据库建设、老旧管网破损修复等工作,9月底前完成全区存量管网排查测绘工作,分批实施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并全面落实排水管理进小区、深化水务管养进社区,全面开展排水户调查办证工作,逐步实现排水户监管全覆盖,确保管网系统发挥效益。二是继续推进“四全一降”行动。完成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续建项目建设和完工项目收尾工作,消除小微黑臭水体总口、点截污。加快完善沿河初雨系统,完成9个调蓄池建设,实现初期雨水精准截流;加快推进一级支流清污剥离,持续开展光明、公明水质净化厂进水量和进水浓度“双提升”行动,全面实现“三水分离”治理效果,攻克雨季面源污染、污水溢流等问题,实现河流水质雨季达标。三是高品质推进碧道建设。坚持治水治产治城融合,完成光明区碧道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100公里碧道项目分布;建成投用茅洲河(光明段)6.8公里碧道试点,启动光明湖、新陂头河、楼村水碧道建设,2020年底初步形成“碧道环”,加快打造生态活水、产业兴水、市民乐水的现代水务治理先行示范区。四是打造水环境治理亮点工程。配合做好光明水质净化厂“去工业化”设计工作;优化改造两个BO污水处理站、马田调蓄池、上下村调蓄池等治污设施,打造水环境综合服务示范园;开展河流生态本底调查及修复,重点打造水质净化厂补水节点,提高景观补水标准,进一步改善水质,提供安全优质的亲水平台。

  (二)促进能力提升,全力保障区域供水需求。一是着力构建完善供水“四横四纵”布局。全力配合市水务局开展西江引水工程引水至公明水库,推动西江引水工程尽快投入运行,切实保障我区水资源供给;开展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汛前完成水库大坝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养护工作,年底前完成8座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标准化建设,提高水源地管理水平。持续推进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建成甲子塘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光明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完成项目前期报建及施工招标,推动光明北片区供水保障工程、碧眼泵站改造工程、长圳泵站改造工程完工,以及光侨路和公常路等市政路主干管工程建设;完成5个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7个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完成二次供水设施提标改造工程一期6个小区提标改造、二期30%施工任务和三期施工图设计,进一步提升我区供水保障水平。二是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推进省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对全区节水情况开展普查和评估,编制出台光明区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方案,探索将节水指标纳入水务空间规划,开展节水激励政策研究,严格实施水平衡测试备案,着力推进供水管网漏损维护及更新、节水器具推广,全年开展不少于6场节水宣传工作,促进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用水效率提升,实现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三)巩固夯实基础,促进防灾减灾水平再提升。防洪排涝方面,一是优化顶层设计。结合2019年汛期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我局防汛防风各类应急预案及水库调度规程;全面梳理研究提升防洪排涝能力的措施,科学规划辖区防洪排涝工程体系、防御体系、排险体系,优化雨水调蓄设施布局,进一步提升片区防洪排涝能力。二是完善工程体系。将2020年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任务纳入消黑工程一并快速实施,加快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进度以及李菘朗泵站、松白工业园等泵站新(扩)建工作;按照“发现一处、整治一处、消除一处”的原则和“一点一对策、一处一预案”的策略,加快推进剩余12处内涝点整治,力争在2020年汛前辖区所有内涝积水点得到有效控制,最大程度缓解积水内涝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三是强化预防预警体系。充分发挥防洪排涝分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压实各级各单位防汛防风工作权限责任,全面实现防汛防风工作统一指挥调度、协调联动处置、抢险力量有序整合、险情处置及时。落实水务防汛队伍和物资储备,组建一支30人以上的专业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强化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水务部门专用防汛物资仓库,完善管理调拨机制。加快防洪排涝信息化建设进度,完善河道、水库、排水管道的水文监测站点,提升防灾减灾的科技效能。水土保持方面,完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管理制度,制定行业规范,完善监管体系,精准制定监督检查方案;实行“抓大放小”方针,集中力量监管存在严重及以上水土流失隐患生产建设项目,重点抓好外环高速、赣深铁路、中山大学等水土扰动较大的生产建设项目裸露土地专项整治,建立责任清单和隐患台账;继续加强与市区相关部门、街道等单位联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查处拒不整改、敷衍整改项目。

  (四)探索长效机制,打造海绵城市2.0版本。一是打造科学城海绵城市示范区。以“精品海绵”为目标,以科学城开发建设为载体,配合编制科学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紧抓科学城片区海绵城市建设竖向设计,对科学城片区实施整体开发建设管控,科学设计竖向高程,构建雨水走地面明沟(渠)或盖板、污水走地下(浅埋)的类自然雨污水排放路径,推动科学城海绵建设形成连片效应,打造科学城海绵城市升级版和示范区。二是加快海绵长效推进机制建设。修编《光明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探索将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市场信用评价体系;编制海绵设施精细化建设指引,提升项目品质与显示度;研究海绵城市运维系统,制定涵盖运维主体、费用标准、绩效考核等全链条、全流程的海绵设施运维体系;推动海绵城市立法工作,明确和压实各方责任,形成集体自觉;研究编制光明区长效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谋划未来5-15年海绵城市建设路径。三是创新转变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模式。改变就建设审建设的海绵技术审查方式,从方便后期运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海绵城市技术审查,严格过程管控和验收环节把控,构建以管理为导向的建设模式,打造喜闻乐见的“小家碧玉”式海绵设施。借助智慧海绵监测系统、平台,对海绵效果实施后评价,向世人展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并推动全域海绵全管控,进一步节约人力资源。谋划建设海绵展示与互动平台,让海绵成效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精品示范教学点;联合教育部门实施“小手拉大手”工程,推动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到学校教育与暑期实习项目,让孩子成为带动社会认识了解海绵的信使。

  (五)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推进水务设施与空间体系规划模式改革。坚持理念先行、规划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个生态系统做好水务设施和空间规划,将生态保护及现代水务设施纳入城市规划体系,构建系统、科学的流域水系空间格局,加快建设现代水务治理先行示范区。二是实施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运营。完成辖区两家排水公司整合,构建“厂网河源”全要素、供排水一体化的运维管理模式并强化运维考核,成为“长制久清”的可靠力量。三是加快建设智慧水务系统。启动智慧水务二期建设,在光明区选择一个片区建设示范性试点,突出用智慧化手段解决排水一体化管理问题,待试点经验成熟后再全区铺开,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共享、深度融合、智能决策”的智慧水务系统,提高水务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创建水务工程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工程建设全链条、全覆盖管控。四是推进水务规范执法、高效执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网络”,形成“部门联合、齐抓共管”执法亮点;协调推进行政委托执法,解决目前执法力量单薄、人员不足等瓶颈问题。五是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健全水务工程监管制度体系,尽快完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规范飞行检测、监督抽检和日常监督工作,坚持对全区水务领域安全隐患定期排查、挂牌督办、信息定期公布以及风险源辨识和分级管控等制度,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档案,实现质量安全监管闭环;加强科技兴安,充分利用“智慧工地”APP系统、全区水务防灾微信工作群等平台,打通信息传递和指令传达的“最后一公里”。六是加快形成全民治水局面。以排水公司为抓手,以水务网格为单元,在加强涉水违法查处和水政执法警示的同时,定期进校、进企、进村、进户开展水务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引导市民、企业树立规范排水意识,纠正乱倒乱排排水习惯,推动真正实现全民治水爱水护水。

  (六)全面从严治党,塑造光明水务新形象。一是抓好党建工作。始终坚持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立场、树牢政治理想,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促使干部职工站在全区全市的高度思考、谋划、推动工作,确保中央、省、市、区决策部署在我局落实落地。着力抓好党史学习教育,建立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体系,制定学习计划,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学习、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制定完善机关文化建设规范,创新机关文化活动载体,营造党建氛围,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专题研究,认真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充分运用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手段,咬耳朵、扯袖子,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各种警示教育活动,加强廉洁教育,全方位筑牢廉政防腐思想防线。加快引进、培养工程建设专业人员,加快完善工程体系岗位廉政清单和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流程规定,形成互相监督约束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审批流程的内部审查、审计,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堵塞漏洞。三是加强作风建设。配合区纪委监委做好正风肃纪工作,全面自查我局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干部个人重要事项报告、大额资金使用、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工作情况,加强对局系统干部职工履职情况、工作纪律和制度执行情况抽查检查。继续加大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力度,不断健全工作机制,从源头引导党员干部改进文风会风和工作作风,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