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机构

光明区科技创新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0年 03月 06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科技创新局

字号:

  一、2019年工作回顾

  科技创新局自2019年3月15日挂牌成立以来,始终以“新兵”的心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以“赶考”的姿态研究落实区委区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决策部署,从搭班子、抓定位、建机制着手,抓住“科技”和“创新”两大关键,始终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不断添砖加瓦,努力开创光明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勇当光明科学城建设发展的“主力军”

  一是以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大力引入各类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始终围绕科学城建设发力,日夜兼程、主动作为,在引入基础研究和科研平台上下功夫,通过主动走访、实地勘察、专家研究等路径,先后接洽各类科研机构和平台近30多个,已累计已确定落户5家重点实验室(包括2家广东省实验室)。同时争取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中科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深圳分院等重大项目加快完成规划,早日进驻光明。

  二是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着力点,积极引进重点科技项目。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支持落户光明科学城的科研院所与高端园区、高新企业紧密合作。协调市商务局牵头成立专责小组推进世界级金属3D打印团队立项,助力光明打造若干顶尖科研团队。广东省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营,有力推进2个中科院院士带队的石墨烯团队(单晶薄膜、海洋防腐)项目中试和成果转化,已办理申请5个专利,发表1篇Nature正刊论文。

  三是以深化港澳合作为落脚点,推动港澳科研成果产业化。积极探索港澳合作光明模式,成功对接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等港澳知名高校,推动光明区创新创业大赛首次在香港城市大学举办分赛场,共有来自港澳台三地的高校、组织、企业等26个项目参与。在广泛调研和研究基础上制订《光明区建设深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年后正式揭牌成立光明区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二)做好光明区科技创新体系的“设计师”

  一是紧抓顶层设计,高规格编制科技创新“设计图”。以光明科学城为核心,重点突出前瞻性、战略性,积极启动编制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力争成为光明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效行动指南。

  二是加强政策供给,优化科技创新“政策链”。建立“6大专项、19个类别”的《光明区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充实“1+4+N”政策体系,为科技企业在不同阶段给予最大的扶持,受到国内外各类科技项目广泛关注。

  三是聚焦创新创业,打造成果转移转化的“优选地”。针对现行众创空间和留学人员创业园管理办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完善《光明区众创空间暂行管理办法》和《光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暂行管理办法》。助力我区孵化载体发展与时俱进、有规可依,制订《光明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与管理办法》。

  (三)争当光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一是国高企业培育再上新高。2019年预计新增国高企业285家,总数达1272家,增长28%,超额完成市区两级下达目标任务,增长率名列全市前茅。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区国高企业深圳市柳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合作申报的项目“高端印制电路板高效高可靠性微细加工技术与应用”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提档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2019年企业科技创新(全部)资助高达2.28亿元,同比增长31.4%。已建成市级以上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平台78个,包括国家级5个、省级36个、市级37个,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开放完备的科技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

  三是科技金融工作逐步开展。力推政府机构、科技银行、创投机构、科技担保机构“政营投保”四位一体的科技金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建立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需求的金融服务链。探索利用金字塔型科技金融服务包(基础服务、债权支持、股权支持、入指推荐、定制服务),提供有针对性的企业服务。

  (四)当好光明区科技创新促进的“助推器”

  一是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以光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抓手,坚持“招英才、育优企”的理念,紧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2019年共通过13个优质项目评审入驻,超额完成年度招商计划。引进深圳“孔雀计划”人才4名,后备级人才13名,累计协助在孵企业获得3000万元风险投资。光明区留学生创业园在2019年底省科协年度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优秀海智计划工作站”,并获得5万元运营奖励。

  二是稳步推进众创空间载体建设提质增效。目前,我区建成各类孵化器4家,总面积约18.7万㎡,共166家企业入驻。共认定19家区级众创空间,众创空间总面积约3.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57家,创业团队137个,创客223人,在载体面积和创客数量上均大幅提升。

  三是持续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第三届光创赛历时四个多月,一共吸引了1023个项目(包括23个港澳台及 20 个海外地区项目)参赛,在第十一届深圳市创新创业大赛15个赛区中首次位列全市第一。12个光明分赛区项目获2019年深创赛大奖,其中光明区本土企业成绩突出,7个项目获得优秀奖。在11月份组团参加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充分展示光明成立行政区一周年来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期间举行区政府与深圳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6家重点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签约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五)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光明科创“先锋队”

  一是激发党建示范引领新活力。充分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契机,组织开展“三走进”(走进科技企业破难题、走进科研团队解难事、走进科技发展一线攻难关)行动,协调解决10余项企业诉求,走访调研各类科技企业80余家。

  二是扎实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围绕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科技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对策研究等9个课题,深入科技企业、科创团队和科研平台进行走访调研34次,形成了《关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提质的调研》等9项调研报告。

  三是狠抓干部作风建设。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持之以恒纠正“四风”问题,分批次先后与11人开展谈话,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推进公共管理辅助人员队伍廉洁建设,以制度创新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先后出台《光明区科技创新局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光明区科技创新局财务管理办法》等26项制度并严格执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万事开头难,成绩来之不易。这一年的成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各兄弟单位大力支持、协同推进以及科创干部职工日夜兼程、主动作为、甘于奉献、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这一年的成绩,凝聚着全体科创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心血,也证明了只有实干才能出成绩,只要勇于进取、勇于挑战、攻坚克难、奋发作为,我们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战胜任何困难、应对各种挑战。

  二、2020年工作计划

  2020年,是科技创新局成立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全局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建设世界一流光明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为核心,主动作为、突出重点,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在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一)加快集聚重大科创资源,助推科学城建设

  一是建立科研机构落户工作规范。一方面,商请市区部门尽快研究成立光明科学城专职管理机构,厘清职责分工,注重市区联动、资源整合,建立一套协同高效的推进机制和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出台一套科研机构引进规范化程序,精简审批流程,对科研机构引进实行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分策支持,为机构落户提供快速高效的“一体化”窗口服务。

  二是抢抓更多重大创新要素布局。积极争取中科院各大院所、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等落户光明,逐步提高光明科学城集中度和显示度。拓宽合作途径,探索推动科研机构落地主体多元化,大力引进非中科院系科研机构。

  三是引入港澳科研平台建设。依托光明科学城已规划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港澳高校优势学科的重点实验室、专家团队等落户光明,合力创建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为一体的国家及省重点实验室。

  (二)大力提升科技企业质量,引导高精尖发展

  一是推动国高企业量质双提升。注重培育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力争2020年底国高企业达到1400家,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打造一批具有规模优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高企业。

  二是打造亮点创新载体。完善创新型产业用房政策,尽快出台《光明区创新型产业用房管理办法》,推动产业空间由粗放供给向精致供给转变。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拟新认定区级孵化器3家、科技园区1~3家,为科技型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

  三是建立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建立“光明区科技金融在线服务平台”,完善光明区科技金融相关政策与操作规程。每月按照六大行业(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互联网)举行投融资路演对接活动,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量与效果。

  (三)不断深化港澳科技合作,促进大湾区融合

  一是打造高水准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提供5000平方米的创业空间,完善科技创新配套服务,引进8个以上港澳科研团队,实现各类政策全面覆盖,促进港澳产业技术研究成果转化,把港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打造成为深港澳科技合作新样板。

  二是导入港澳科技服务资源。充分利用香港在科技金融、信息咨询、检测检验、科技评估、财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优势,优化产业分工合作,引进港澳优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助力光明区企业跨越式成长。

  三是加强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河套地区)联动衔接。在境外高端人才税收优惠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成果转化制度等方面,充分发挥差异互补作用,强化联动合作,共同助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四)全面优化科技创新服务,营造创新好环境

  一是引进优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街道、行业协会、商协会等多方面发掘引进一批资质较好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政策咨询与辅导、法律咨询、知识产权、财税咨询等方式为科技企业提供战略支撑。

  二是办好各类大赛和展会活动。高标准办好第四届光明区创新创业大赛、高交会等各型科技展会活动,策划推动特色会展活动落地光明,为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提供交流展示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三是成立光明区高新科技产业化联盟。加快整合现有科创载体、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科技要素,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构建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五)持之以恒抓好党建,打造科创特色品牌。

  突出以党建引领科创事业发展,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为科创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一是努力争创科创“红色引擎”特色品牌。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加强问题整改落实,推进机关文化建设,扎实开展模范机关创建工作。以党建为引领,在全市科创系统内率先打造“科技先锋”党建品牌,创建科创志愿者队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解决一批制约科创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结构性难题。

  二是全力塑造“五型”机关。以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提升工作效率为出发点,在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及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中发挥科创引领作用。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KPI绩效考核机制,努力构建“创新、服务、奋斗、高效、活力”的组织价值观,打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科创干部队伍。

  三是打造清正廉洁的科创队伍。深刻剖析廉政风险点,重点查找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构建抓早抓小机制,开展谈话提醒工作和“八小时外”监督,听取企业等服务对象的意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强对重大决策部署实施、重要法规制度执行、经发资金发放等重点事项的监督,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