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机构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分局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计划

日期:2013年 02月 26日    信息来源: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分局

字号:

   

  2010年工作总结

   

  一、紧紧围绕“三大责任风险点”,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一)按照“标本兼治,打疏结合,以疏为主,以打促疏”的工作方针,扎实深入推进“清无”工作。

  1、联合行动、突出重点。分局充分发挥骨干和主力军作用,始终保持高昂斗志,大力协调公共事业局、城市管理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以及公明、光明办事处组织开展联合清理整治行动。经过认真摸排和研究分析,确定以歌舞娱乐场所、网吧、诊所、桑拿按摩足浴、“六小场所”(小门店、小旅馆、小作坊、小娱乐场所、小网吧、小餐厅)等安全隐患突出、直接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无证无照非法经营场所为重点整治对象,以“城中村”、工业区和无证无照非法经营比较集中的区域为重点整治区域,全面清理整治各类无证无照非法经营行为,大力推动“清无”行动向纵深发展。开展对光明新区学校周边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治工作,分别对一些学校周边的黑网吧、电子游戏机室和地下食品加工场进行检查,对违法经营依法予以严处。

  2、大胆创新、积极疏导。坚持“打疏并举,注重规范”的原则,积极开展“清无”疏导工作。一是大胆创新管理模式,针对新区无证无照经营的成因主要是由于违章建筑多,前置审批难等问题,经深入调研分析,以新区名义研究出台了《光明新区个体无照经营疏导办法》,有效解决了新区多数房屋无产权证明无法申办营业执照的问题。二是积极与新区消防、卫生、环保等部门沟通协调,按照市政府、新区“清无”相关政策,组织开展“清无”疏导工作,通过“现场办照”等活动,引导无照经营者走上合法经营道路。

  全年联合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城市管理局、公共事业局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清理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力量2100多人次,检查市场主体15000多户,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3846户,其中包括网吧34户(暂扣电脑390台),废品收购站210户,歌舞娱乐场所25户,食品相关行业978户,一定规模的公众聚集场所26户,燃气经营业11户,成品油经营业5户;立案查处58宗无证无照非法经营行为,罚没143146.5元。分局在疏导办证中共接受办照咨询3000多人次,发放申请表格2000多份,共疏导办理执照4200份,“清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全面履行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三大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不断强化和完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一是强化分局食品安全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筑牢根基,采取现场观摩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实地检查生产企业、餐厅食堂、学校食堂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分局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二是深入开展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积极联系新区教育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光明新区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方案》,并召集69家学校代表参加会议,督促整改落实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各项制度。三是全年完成碧眼、圳美、大围等3家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改造面积7519.17平方米,落实补助经费150.3834万元;圆满解决2006、2007年度10家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剩余补助经费问题,改造市场的政府补贴经费509.4万多元全部兑现发放到位。四是启动农贸市场豆制品经营单位限期改造及资金补贴工作。全年共完成田寮、楼村等4家农贸市场豆制品经营单位改造补贴工作,改造豆制品档位6个,改造面积38平方米,购买冷藏设备9台。进一步规范了农贸市场豆制品经营场所和设施,不断提高新区农贸市场豆制品安全保障水平。五是继续加大抽检力度,净化食品市场。对三个环节重点食品以及餐具等食品相关产品抽检共2139批次,其中1223批次合格,916批次不合格,对抽检不合格的已采取下架、封存、责令整改、停业等后续处理措施。六是以春节、“五一”、端午等节日为重点,以各农贸市场、商场和超市为重点场所,开展粮油副食品、米面制品、豆制品等重点品种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同时积极做好市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全年共办理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1554户、餐饮许可证568户。累计共出动执法人员2628人,执法车辆385台,检查食品生产企业52家次,检查各类市场、超市、食杂店2889家次,检查餐馆、饮食店、学校幼儿园食堂、工厂食堂等2776家次。立案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45宗,没收违法食品共计23654.4公斤。

  截至2010年底,光明新区共有食品生产企业31家;经营食品的农贸市场33家,大中型超市41家,食杂店1753家,餐饮服务经营主体2255家,其中包括餐厅酒楼1728家,学校、幼儿园食堂74家,企业食堂443家,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十分繁重。

  (三)全面落实特种设备监管责任和措施,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制。

  1、健全机制,明确职责。一是专门成立特种设备监管工作组,专职负责特种设备监管的各项工作任务;二是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机制,将分局承担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职责细分为10项具体任务,合理分解到质量监督管理科和各市场监督管理科,推进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格化和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三是整合质量监督抽查和商品监测职责,有效建立了“双轨并行、双向追溯”的产商品监督抽查工作机制;四是完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建立特种设备事故预防体制。代新区政府拟定了《深圳市光明新区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印发实施。

  2、深入检查、消除隐患。以“提升能力、夯实基础,全力消除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盲点盲区,有效控制风险点”为指导思想,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一是开展了原质监“六大专项”历史遗留问题的专项整治;二是顺利推进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评价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制冷系统”、“医疗计生机构”、“气瓶”和“小型锅炉”等专项整治行动;四是积极处理举报投诉,消除安全隐患。五是大幅提升辖区特种设备定检率,目前定检率已经提高到95%以上。

  全年登记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共379家。全年共出动安全监察人员886人次,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22份,处理群众投诉及其他部门移交的隐患51宗,整治特种设备严重事故隐患145台,拆除非法设备34台,拆除简易电梯23台,立案处罚2宗,罚款10000元。

  二、全面提升服务企业工作水平,促进市场主体稳定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监管窗口职能整合的优势,不断提升服务各类市场主体工作水平。一是加强整合,推行行政许可事项“一条龙”办理。将整合后市场监管涵盖的所有行政许可受理业务统一到新区行政服务大厅市场监管窗口,统一对外受理市场主体登记和年检、组织机构代码证、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户外广告设立、特种设备登记等业务,实现市场准入和对外服务由一个科室一个窗口办理,真正实现了集中统一,减少企业办事环节。二是推行对外服务的统一。不论是企业或消费者,都可以享受从登记注册、商标专利、质量管理、投诉咨询和消费维权的全程式服务。真正做到一个部门一个责任,办一件事只需找一个部门。三是开辟“绿色通道”和重点企业便利直通车服务。对办理注册资本人民币一千万元以上的企业登记业务以及新区确立的重点企业、高新企业落实专人跟踪服务、上门服务机制,做到“一次讲清楚、一人跟到底”。 四是加强市场主体动态分析。深入考察调研新区企业登记注册情况,对企业增长情况和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对新区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截至2010年底,新区共有市场经济主体27689家,其中企业9048家(内资企业6995户、外资企业2053户),个体工商户18641家。市场主体公明辖区23523家,占总量84.9%;光明4166家,占总量15.04%。2010年新成立市场主体6269家,其中企业1931家,个体工商户4338家。

  ---推行内资企业“无纸化”年检,不断提高企业服务和管理水平。今年是内资企业“无纸化”年检推行的第一年,“无纸化”年检是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加强和改进服务,提高企业年检工作实效的一项重大举措。结合内资企业“无纸化”年检工作,分局采取多项措施帮助各类企业方便快捷地完成年检,确保年检工作平稳有序的进行。一是优化年检流程。设立专门年检工作窗口,公布年检咨询电话,公开年检事项,对年检的依据、办事程序、时限等进行公开,发放年检宣传小册子,使前来办事人员一目了然。二是加强对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在年检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如在网上审验时,审验人员发现存在逾期出资的,直接电话联系企业,通知其办理出资或减资手续;针对出现得较多的前置审批过期的现象,审验人员在网上审验发现此类问题时,利用网上审验功能,详细说明具体处理步骤,指导其前来办理变更后再申报。三是在年检过程中坚持服务企业的理念,急企业之所急,对于部分因申请学籍和银行贷款等急需通过的年检,采取企业申请现场审验,通过即报即审的方式方便群众。四是强化年检各项工作中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定期梳理企业年检工作中存在问题和潜在的风险点,进一步规范年检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严格依法行政,切实杜绝年检过程中把关不严、接受年检对象请客送礼、利用年检职权“吃拿卡要”以及强制收费等现象。

  全年新区内资企业实际参检4463户,实际年检率为95.5%;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参检828户,实检率94.2%。内外资企业年检率在市局系统各区中均排名靠前,总体质量在去年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结合企业年检,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登记注册中的违法行为监管,共办结企业逾期年检案件14宗,罚款人民币64000元。同时,从源头上打击虚假注册,共立案查处涉嫌虚报注册资本4家,总计虚报注册资本250万,已按规定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三、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今年,在市局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分局开展了集中统一办案和案件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并成立了光明分局案件审理委员会。全年共查办商标侵权、质量违法、价格违法及反不正当竞争等各类案件155宗,罚没款总额为47.56万元,其中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0宗,没有发生一例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案件。

  ---开展“双打”行动,加大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力度,维护商标权益人和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深圳市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局协调新区成立“双打”行动协调小组,并制定方案,召开专项会议部署相关工作。积极处理涉外知识产权投诉,立案查处了包括侵犯华润怡宝、洁美来、青岛啤酒、苹果(iphone)、诺基亚(Nokia)、三星(SAMSUNG)、欧珀(OPPO)、朵唯等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共10宗,移送公安机关3宗。同时,以光明中心区、公明中心区为重点区域,开展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专项整治行动。针对辖区违法制售水泥问题,协调组织新区各类水泥经营单位与所属辖区办事处签订了《水泥建材经营单位不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责任书》,切实防止假冒伪劣水泥流入各项建筑工程,进一步强化经营者第一责任人意识。全年各项打假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组织专项行动50余次,检查生产企业和个体630家,检查销售单位6240家,查办打假案件37宗,累计罚没款21.2万元。同时,通过创建“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促进经营户合法经营。

  ---始终保持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举办大型宣传活动3次,派发《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宣传手册》、《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致新区出租屋业主的一封信》等宣传资料2万余份。继续巩固“无传销街道”和“无传销社区”成果。坚决对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露头就打,决不手软,并结合广州亚运会的召开,组织新区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开展“禁传销、保亚运”专项行动。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56人次,清查各类场所45个,查获传销窝点28个,教育遣散参与传销人员384名。2009年通过12315/12345及信访渠道转来的涉及传销的投诉共计17宗,而今年投诉仅为6宗,新区打传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积极开展质量监督管理。一是开展了质量提升和光明新区“质量月”大型宣传咨询服务活动,辖区内企业的质量意识得到明显提高;二是完成了消防产品、纸制品、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和用水器具等专项整治工作;三是完成了涂料、家具等28大类产、商品86批次的监督抽查任务,抽查合格率为78.36%,下发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26份,立案查处1宗,后处理到位率达100%;四是开展了《光明新区质量奖》的修订工作,为新区质量提升工作打好基础。

  --积极开展计量检查和标准化工作。

  在计量检查方面,一是开展计量器具监督检查,抽查集贸市场4个、商场超市4家、餐厅酒楼4家、物流主体2家,加油站10家,检查加油机55台,加油枪220支,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10台,查处不合格计量器具21台;二是积极开展“计量诚信体系建设”。与辖区21个注册集贸市场签订集贸市场诚信计量责任书;三是开展汽车衡(地磅)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生产企业1家,检查汽车衡41台,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份,确认已停业拆迁2台,7台未检定汽车衡全部完成整改;四是处理加油站计量投诉两宗;五是整理重点监管计量器具使用主体并造册归档120户,建档计量器具4000余台;六是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张贴发放宣传资料四百余份。

  在标准化和认证工作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登记工作制度,按照市局统一部署,筹备承接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登记下放到分局的相关工作,建立了“三级审批”备案工作制度;二是完成30家企业的标准实施监督;三是推动3家企业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完成企业产品执行标准采标工作30项;四是对10家企业的认证证书及体系进行了监督检查。

  --强化广告监管,开展广告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关系民生的食品、化妆品、医疗三大类广告,全年检查各类广告及经营主体483个次,拆除违法广告40余个次,处理广告投诉3宗,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5次。

  --加大价格监督检查,保证市场价格稳定。全年分局查处价格违法案件4宗,涉及医疗机构及机动车维修行业等关系民生的敏感、热点行业。共受理12358价格投诉39宗,主要涉及公交票价、教育收费、医疗收费三大领域,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100%。一是积极开展节日市场价格专项检查。以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节假日为重点时段,对市场主副食品和应节食品价格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累计检查各类门店239家,认真查处经营者不明码标价或不按规定明码标价行为,严厉打击价格欺诈、哄抬价格等价格违法行为。二是加强涉农价格与收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重点对农民工收费、教育收费、医院收费等进行检查,严厉查处乱收费行为。共检查行政单位1家、医院门诊4家、中小学及幼儿园25家。三是针对去年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这一情况,根据省物价局和市局相关部署,分局加强农产品价格异动专项市场巡查,加强农产品价格报备工作,及时反馈市场信息。重点检查新区公明农贸市场、光明农贸市场等167家门店东北米、绿豆、薏米、生姜、大蒜、田七等农产品的进货价与销售价及库存情况,严查变相涨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四是积极开展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检查,对新区城市建设局、公安分局等6个单位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收费项目和标准的执行情况、收费“许可证”亮证及收费票据管理、收费公示、“收支两条线”等制度的落实情况等。五是开展2010年春运客运票价检查,共检查执法车辆43台,检查各类售票点40个。

  --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快速处理12315/12358/12365转来的各类投诉件584件。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工单处理率始终保持在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万余元。完成消费者权益服务站建站工作6个,目前,光明新区的建站总数已达58个,建站范围拓宽至餐饮、汽车修理和旅游等行业。精心组织“三局合一”后第一次的“3·15”大型活动,活动呈现出“主题新、内容新、形式新”的“三新”特色,充分展示出新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高效统一。共有14家企业及单位共3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接受消费者咨询超过200多人次。全年发放消费维权资料4万余份。

   

  2011年主要工作

   

  一、牢牢树立“服务第一”的新理念,按照特区一体化的要求,为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最直接、最优质的服务

  严格贯彻落实市局“服务第一”的理念,结合光明新区实际,将重点放在大项目建设、高新园区建设、以及旧城改造统建上楼和新城建设上,为市场主体准入和良性经营提供优质高效贴身的服务。一是结合特区一体化的契机,紧跟全市登记注册改革步伐,按照全市登记注册的标准和质量,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无差别服务。二是坚决贯彻落实市局《关于鼓励社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实施意见》(即“28条”),实施登记注册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登记注册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优质化,不断优化工商、质监、知识产权等行政许可事项“一条龙”办理,减少企业办事环节,实现市场准入的统一。三是积极推进登记业务现代化建设。按照市局要求,大力推进“智能大厅”项目建设和网上注册业务,不断完善窗口硬件建设,提高窗口业务申请的自动化和自助化程度,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光明新区的实际,通过整合窗口业务,提供集中专业的服务,提高窗口工作效率。四是本着“放水养鱼”的原则,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登记程序,积极鼓励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加快发展。五是加强年检服务,优化年检流程。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方便快捷地完成年检和验照,继续深化内资企业“无纸化”年检,探索年检网上预约制度,继续开展“年检验照进社区”活动。从帮扶企业、减轻企业负担出发,对因客观原因未能按时参加年检的企业,酌情减免处罚,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登记注册和年检遇到的问题。

  二、坚持产业第一、结构优化的原则,不断提高企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实现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紧紧围绕光明新区建设“光明现代化国际化先进高技术产业园区”的目标,以国际平板显示、LED、IT、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产业为重点,积极支持新区高新企业的发展和做大做强,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支持重大项目及企业总部落户新区,开辟“绿色通道”,指派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指导企业做好工商登记注册的准备工作。扶持本地优质企业上市,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解决企业经营时遇到的各类问题。三是根据我市的《产业导向目录》以及新区产业相关政策,对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收益的“三高一低”产业不予登记、逐步淘汰。四是对已经设立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存量企业通过年检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帮助其转变升级。

  三、深入推进三大战略的实施,为新区实现经济方式转变和产业升级转型提供动力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探索建立新区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和知识产权服务体制。进一步完善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制和发展环境,完善企业与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对接机制,协助企业做好专利、版权申请资助工作,帮助、引导新区企业申请注册商标、争创驰著名商标。培育知识产权发展第二梯队,即中小企业梯队,提升新区知识产权整体发展水平。同时,结合市政府LED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光明新区LED企业实施名牌战略,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建设,扩大光明新区LED产业国外市场影响力。

  按照上级的部署,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双打”行动),严肃查处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形成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高压态势。今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在我市举行,分局将严格按照市局和新区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深圳市迎大运、创全国文明城市标兵200天行动纲要》,对涉及到市场监管的工作,做到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强化行政监管与执法,打击侵犯大运会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树立深圳良好的国际形象。

  ----实施标准化战略,进一步完善标准服务平台。对新区工业企业的标准化状况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加强企业自主产权标准研制和采标工作,完善和优化标准化战略实施环境,继续强化新区重点产业领域和重点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加强中小企业标准化培训和指导,推进中小企业采用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

  ----实施质量提升战略,树立“深圳质量”的理念,积极打造质量服务平台。积极推动建设“依靠政府、联合部门、抓住企业、监管产品、质量优胜、高端发展”的大质量工作机制,争取将质量工作实绩纳入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引导产业走安全、优质、高效发展之路,促进产业经济从总量速度优势转向质量效益优势。及时向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提交区域、行业分析报告,为产业政策调整提供重要依据。积极开展第二届光明新区质量奖的申报受理和评审工作,同时,推进光明乳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申报工作。

  四、把关注民生作为市场监管的根本出发点,紧紧围绕“三大责任风险点”,不断创新监管方式,营造公平、有序、和谐的市场环境

  (一)认真履行“清无”职责,深入开展“清无”整治行动。

  一是坚持“疏导为主、打疏结合”的原则,继续深化已出台的《光明新区个体无照经营疏导办法》,解决新区大部分无照经营户因房屋无产权等历史遗留问题无法申办营业执照的问题。积极联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出台涉及前置审批“清无”疏导政策,将新区无证无照经营减少到最低限度。二是建立“清无”长效机制,积极协调新区和相关职能部门探索推行业主责任追究制,对为无照经营提供场所的出租屋业主,依法依规追究其相关责任。三是建立由新区管委会统一领导、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协调、各办事处和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作战、社区积极参与的三级联动执法机制。四是积极协调新区出台针对无证无照废品收购站、小加工行业等的“清无”疏导政策。经过初步摸底排查,新区有900余户无证无照非法经营废品收购站,2600余户无照各类小加工作坊。分局将充分研究许可准入相关政策法规,积极协调市局和新区出台疏导措施,将此类无照经营行为纳入规范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二)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整合作用,实现对食品安全无缝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一是充分发挥改革后大市场监管职能作用,加强对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消费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实现食品安全无缝监管。二是不断完善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生产经营单位责任管理、社会各界协助管理、行业协会自律管理的“四位一体”监管机制,依托网格化监管,将食品安全巡查、监管、查处等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单元网格责任人,实现食品安全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三是不断健全餐饮行业食品安全分级管理机制,提高新区A级餐饮单位的比重。目前新区共有餐饮服务经营主体2255家,其中A级仅14家,与其他区相比,所占比重较少。分局将引导有条件的餐饮单位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积极参与申报评级工作,提高辖区A级单位所占比例,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四是探索原特区外小型农贸市场转型超市。对新区少数较偏远落后地区使用临时用地或闲置厂房改建的,卫生条件均比较差,管理也不规范的小型农贸市场,从规范市场和店档主体资格的角度出发,探索集贸市场推行“一照制”改革,将小型市场改造为超市,缩短管理链条,推行市场管理模式的整体优化升级。

  (三)开展在用未注册特种设备疏导,加强特种设备监察,全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

  一是探索开展在用未注册特种设备疏导工作。由于历史原因,光明新区存在部分非法安装、长期未办理注册登记手续、长期未经检验合格的特种设备,分局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出台疏导措施,对符合使用条件的特种设备予以疏导,严厉查处无证制造、安装、使用等违法行为。二是结合光明新区实际,对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开展对游乐设施、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检查,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并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和措施。三是加大对安全监察人员的培训,组织开展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做好特种设备事故应对工作。

  五、充分履行市场监督管理职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立和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是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我们要严格按照市局各项工作部署,充分履行市场监督管理职能,提高监管效能,为促进新区经济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继续强化质量管理和计量监管工作。通过政府引导,以龙头企业为辐射带动中小企业,促进企业提高质量意识,继续做好新区区长质量奖的标准制定和制度修订等各项工作。同时,继续加强计量惠民工作,重点加强群众关注的加油机、电子秤、停车场计时计费装置、商品过度包装等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继续坚持“四个一”的市场监管执法理念。目前,国内经济发展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处于复苏阶段,要继续给企业休养生息的机会,重点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帮扶和引导规范,对企业轻微违规的行为,若违规企业无主观故意,则采取能教育的不处罚,能轻罚的不重罚的原则进行处理,规范其不正当经营行为。

  ----继续深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新监管模式,拓宽监管领域、加强对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执法等高端行业的监管。继续巩固消费者权益服务站、“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街、示范店”等创建工作成果。组织新区打假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开展联合打假行动,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杜绝集中性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问题,为“平安大运”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严厉传销和变相传销行为。在市场监管中,不仅要发挥专业执法队伍监管执法的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和利用群众性的监督举报机制,对传销行为要保持高压态势进行重点整治,严惩从事传销活动的组织者、经营者、策划者及传销骨干,并积极配合公安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摧毁传销网络,进一步完善“打、控、防”体系,同时,不断加强直销产品销售网点的监管。

  ----继续加强价格监督检查。以促发展、保民生为重点,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民生价格监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涉及农民工收费、农产品收费、教育收费、医疗服务收费、药品价格等民生价格问题。大力整治虚假标价、两套价格、模糊标价、虚假折价、模糊赠送、隐蔽价格附加条件、虚构原价等价格欺诈行为。

  ----加强消费者权益服务站建站工作,继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对符合建站条件的商场、超市、改造升级的农贸市场进一步扩大建站范围,深度挖掘服务站在法律法规的宣传、商品质量提示、检测不合格商品后续处理方面的作用,让服务站兼具消费争议解决的作用和商品质量的信息窗口功能。加强服务站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对服务站的站长、协商和解员、物价员和食品安全员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充分发挥服务站调解纠纷的能力。

  ----继续加强广告、合同监管。严厉查处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食品、药品、医疗等违法广告;加强合同监管,加大查处合同违法行为力度。

  六、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法制、制度和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和履职能力

  (一)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进一步规范完善行政执法的制度和流程,组织分局全体执法人员分期分批参加市局或分局法制培训,加强依法行政意识教育,加强依法行政能力训练。完善分局业务部门对基层的业务指导机制,及时跟进指导和有效解决基层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为执法工作提供及时的指导和指引。进一步推进集中统一办案和案件分级管理工作,探索分局统一执法模式。

  (二)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今年,分局要结合工作实际,重点抓好制度建设,将各项行政管理、内部管理和监督考核等制度汇编成册,不断健全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突出激励机制建设。

  一是大力开展市场监管文化建设。以友军局长提出的“纪律、效率、敬业、公平、关怀”为核心,倡导为市场监管事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的责任感、使命感。二是建立多渠道、多种形式的选拔机制,将年轻优秀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和第一线。三是深化干部考核工作,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四是完善纪律约束、责任追究等机制,破解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难题,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一致,凝成合力。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探索推进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具有市场监管特点、符合市场监管事业发展需要的拒腐防变教育机制、反腐倡廉机制和履职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围绕行政许可、市场监管执法、采购、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重点环节,确定廉政风险点,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促进干部廉洁从政,切实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责。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具有光明市场监管特点的廉政防腐机制。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