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光明新区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4年 04月 24日    信息来源: 光明新区

字号:

  今天,光明新区在这里召开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回顾新区成立以来工作,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研究部署今年各项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牢记重托,不辱使命,以思想大解放推进新区跨越式科学大发展。下面,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昂扬斗志,务实进取,实现新区良好开局。

  2007年是光明新区的开篇之年,起步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和宝安区的大力支持下,新区上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攻坚克难,谋新篇、布新局,以科学的发展理念统筹新区各项工作,迈出了新区发展坚实的第一步。市委市政府对新区成立以来的工作充分肯定,表示非常满意,赞扬我们做了大量的、艰苦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起步稳、行动快、开局好”的高度评价。

  (一)筹建工作顺利完成,实现新区正常运作。

  筹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把新区筹建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目标,时间倒排,只争朝夕,提前完成筹建任务,8月19日举行揭牌交接仪式,实现顺利交接,平稳过渡。

  一是广纳贤才,迅速组建精干高效干部队伍。积极实施“精兵策略”,按照复合型、创新型、奉献型的人才标准,在全市范围精心挑选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业务骨干到新区工作。目前,选调到位的138名干部,基本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4名,基本完成了机构搭建和团队组建工作。

  二是加强沟通,工作协调机制运行顺畅。短时间内明确了与市行政职能部门的事权划分问题。按照成熟一个委托一个的原则,与市对口职能部门签订了行政执法委托书。市公安、国房、规划、社保、工商等部门已在新区设立分局,并投入高效运作。

  三是交接有序,各项工作实现无缝对接。组织专门力量,迅速摸清了家底,理清人、财、物交接清单。及时与宝安区直部门进行了工作移交,接管政府投资项目80个,实现了交接工作无缝对接。与宝安区举行了行政责任线协议书签字仪式,通过法定程序明确双方管理责任区域。

  四是建章立制,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从制度源头抓起,建立和完善各项议事规则、制度规范和运作程序。出台了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各项财务制度,基本实现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创建了新区门户网站。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

  (二)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发展势头良好。

  全年新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26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0亿元,同比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同比增长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14.2%;预算内财力 亿元,可比口径增长 ;进出口总额48亿美元,同比增长38.9%。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8%。信泰光学、卫武光明生物制药等大型企业产值均维持30%以上增速。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首期顺利投产,日东光学、华映显示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另外,成功参加新区建立以来首次“高交会”,推介宣传光明新区。

  二是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模具、钟表、内衣三大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市重大项目YKK等14家内衣企业顺利投产。模具基地入园企业9家。瑞辉钟表等3家上规模企业入驻钟表基地。晨光鲜奶在深圳市场占有率达90%,中国香港市场占有率60%。

  三是重点产业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攀升。实现上亿元投资的重点产业项目6个,总投资额60.32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86.2%。其中,世纪晶源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完成投资50亿元,占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71.4%。

  四是进出口总额创新高,财税收入平稳增长。实现进口总额18亿美元,同比增长42%;出口总额30亿美元,同比增长37.2%。国地两税收入合计20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国税收入14.99亿元,增长24.3%。

  (三)规划编制全面展开,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规划编制工作迅速铺开。先后赴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及邻近的松山湖开发区、市高新区等地考察取经。与市发改局联合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组,抓紧编制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规划。成立绿色新城建设领导小组,“绿色新城”建设已列入市重大调研课题。在财力紧张情况下,安排规划编制经费2000万元,确定规划目录40个,已开展编修交通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23项专项规划。组织开展了中央公园国际咨询招标活动。

  二是加强项目梳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积极做好移交项目资料整理,对在建项目进行梳理。编制完成2008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确定政府投资项目252个,投资总规模280亿元,其中,市级政府投资项目59个,投资规模210亿元,新区本级政府投资项目193个,投资规模70亿元。对重大建设项目分类排队,根据轻重缓急原则,加快推进27个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5项。

  三是提高建设标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对塘明、华夏、松白、观光、光侨等5条城市主干道进行设计优化,增加投资19.71亿元,全面提高建设档次。塘明路、华夏路改扩建工程全面动工,拉开了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松白、观光、光侨3条道路即将动工。高新园区建设项目全面铺开。

  四是做好企业服务,优先保障重大企业项目建设。积极协调、千方百计为世纪晶源、世成电子、莱宝、日东等20余家企业解决污水处理、用水用电等实际问题,保障高新园区入园企业顺利建设。

  (四)城市管理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坚持一手抓筹建,一手抓稳定发展,确保了无重特大治安事件,无重特大群体性事件,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维稳综治工作成效明显。对排查出的49宗不稳定因素,实行“五个一” 包案制度,明确“四个亲自”工作要求,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确保了党的十七大期间进京到省“零上访”。构建防控集体性劳资纠纷预警防护网,劳动合同签订率93.06%,受理劳动信访案件1855 宗,结案率100%,没有发生重大劳资纠纷案件。不断加大治安防控力度,加大对涉黑、涉毒、“两抢”、“两盗”等多发性犯罪的打击,新区成立以来,共破刑事案件537宗,刑拘541人,破案绝对数同比上升7.8%,治安形势平稳。

  二是违法抢建得到有效遏止。建立健全巡查监管、台账监控、责任追究等长效机制。强势开展“查违行动月”,以严厉查处57栋涉嫌违建为重点,拆除水源保护区乱搭建35000平方米,对4000多平方米的顶风抢建全部清拆。国庆长假期间,查违人员坚守岗位,基本实现 “三零两无”目标,得到市里肯定。

  三是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周”、“清无行动月”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整治“六小”场所,共查处无证经营门店935家,取缔“黑网吧”28家、“黑诊所”7家、地下加工厂10家。11月底,开展“奋战四个月,铁腕治安全”专项整治,签订了新区、办事处、社区三级安全生产责任书,确保元旦、春节安宁祥和。

  四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圆满完成。全力做好专项整治和迎检工作,对列入整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排查,强化对薄弱环节和“五小”场所的清理整顿,共关闭不合格食品场所131家,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五)民心工程惠泽百姓,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突出以人为本,关注民计民生,全面推进文教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积极稳妥推进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努力为群众谋福祉。

  一是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年度安排资金2.2亿元,推进11所村小改造工程。光明高级中学投入使用,新增学位900个,有效缓解了高中学位不足问题。疾控、卫生监督和医疗救治三大体系逐步完善,建成32个社康服务中心、5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和9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实现“一社区一社康中心”目标。

  二是文体事业亮点纷呈。努力打造节日文化、劳务工文化、广场文化,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65场。组织参加市第八届“鹏城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获得2金5银6铜的佳绩。成功举办首届新区绿色旅游文化节。东周社区顺利通过“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考核验收,公明办事处被评为省体育先进街道。

  三是劳动保障工作扎实有效。全年开发公益性岗位670个,878名户籍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完成就业任务的103.2%。为4684名低保人员发放低保救济金1100多万元,各类补助340多万元。劳动保障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同比增长66.27%,工伤保险增长22.13%,医疗保险增长19.43%。

  四是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和同富裕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梳理重大历史遗留问题10类19宗,制定了调处方案,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工作时限,将石社区征地补偿问题等3宗已调处完毕,弃婴入户等3宗取得较大进展。积极争取市里支持,协调解决了街道政府债务及同富裕工程欠款问题。光明办事处群众盼望已久的同富裕分红春节前可实现。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共立项46个,其中在建和已建成的25个。

  (六)党建工作扎实推进,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

  我们把党建工作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

  一是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省市有关会议精神。制定了周密的学习计划,以每周二上午作为集中学习时间。召开专门会议,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切实把新区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新区发展建设上来。

  二是认真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组建了直属机关党委和机关工会、妇联和团委,成立了各办、市驻单位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健全党群组织网络。促进党建工作社区化,全年新建党(总)支部234个。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得到了中组部检查组的高度评价。

  三是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开展“阳光工程”,实施党务、政务等七大方面公开。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干部任前廉审备案制度,召开了各级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加快推进新区电子监察系统规划建设,出台了建筑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区成立之初,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还不够健全,机制不够顺畅,人员尚未完全到位,运转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对新区发展的总体谋划还不够细致深入,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我们干部的领导水平、工作能力、基层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开拓创新精神,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四是新区基础薄弱,发展滞后,与高标准、高水平开发建设新区的目标和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以上困难和问题,亟待我们克服和解决。

  同志们,回顾新区成立半年多来,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情况下,建立了新区基本架构、各项制度和运作机制,实现了新区顺利交接、平稳过渡、社会和谐,成绩来之不易,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和体会。

  第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直各部门和宝安区的大力支持,是推进新区工作的强有力保障。

  市委市政府对光明新区非常重视、寄予厚望,专门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挂帅的领导小组,在半年时间内召开三次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新区成立、交接、管理和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出台了《关于支持光明新区工作的意见》,大力支持新区发展。

  市直部门给予了新区很大的关心和支持,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行政审批和执法授权委托。市直部门驻新区单位迅速设立了分局,委派综合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同志担任主要负责人。宝安区对新区筹建和交接工作鼎力相助,积极支持新区抓好社会管理,确保了体制过渡期间的社会稳定。

  第二、办事处和广大群众顾全大局、全力配合,是推进新区工作的可靠保证。

  各办事处、各社区顾全大局,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服从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与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全力支持新区筹建,认真抓好社会管理,确保各项工作不受体制变化的影响。光明办事处在办公场所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牺牲。

  新区广大群众对市委市政府成立光明新区的战略举措非常理解和支持,对新区未来抱有很强的信心和期待,大家前所未有地关心这片热土,关注新区发展。新区成立以来,过渡平稳,社会治安明显好转,也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新区上下敢于创新、甘于奉献、充满激情、追求一流的昂扬斗志,是推进新区工作的强大动力。

  新区万事待举,新区人不畏困难,体现出一种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气、神。

  一是团结协助的精神。大家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众志成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斗志。

  二是甘于奉献的精神。大家讲大局、讲风格、讲奉献。无论是从市里调来的干部,还是从各区、街道来的干部,大家都一心扑在工作上,加班加点,不计个人得失,体现出很高的精神境界。

  三是认真负责的精神。大家在工作上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尤其是新区筹建期间,两个办事处抽调的同志既要做好筹备工作,又要兼顾办事处工作,体现出了很高的工作责任感和责任心,是一支可以信赖的队伍。

  四是顽强拼搏的精神。大家面对困难,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敢打敢拼,体现出一股加快发展的干劲和闯劲,确保了新区的正常运作,体现出很好的工作面貌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同志们,这四种精神是新区创业的“第一桶金”,是新区积累的第一笔宝贵财富,是推动新区发展的不竭动力。有了这四种精神,新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没有实现不了的目标!在此,我代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在新区筹建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全力配合的市直各部门、驻新区各单位,各办事处和各社区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忘我工作、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各级干部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凝聚新区上下不辱使命的强大合力

  在深圳谋求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从全市战略全局的高度、政治历史的高度,高瞻远瞩,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深圳新一轮发展跨越,必须继续扛起解放思想的大旗、争当解放思想的先锋。我们要全面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认真学习玉浦书记、市长的讲话,把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按照新区思想大解放讨论学习活动领导小组的具体部署,迅速掀起思想大解放的学习热潮,将解放思想落到实处,贯穿于推动新区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是要增强使命意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光明新区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的产物,肩负着增创特区新优势、开创特区新局面、赶超世界一流城市的两大历史重任:一是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配套工业化的进程中,进行综合试点,闯出一条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二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绿色光明新区,探索出符合深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循环型、资源节约型的新区发展模式。

  重任在肩,使命所系。市委市政府成立光明新区,就是要建设特区外的“特区”,光明新区在深圳新一轮发展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发挥着特殊作用。一定程度上,光明新区建设的成败,事关深圳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关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事关深圳能否再创辉煌、叫板国际一流城市!

  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的神圣使命,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勇挑大梁、敢于担当,凝成一股加快发展、赶超一流的拼劲、干劲和冲劲,勇当思想解放的“探路先锋”, 成为破解深圳发展难题的“开拓者”;成为改革创新的“排头兵”,打造深圳的“浦东新区”、深圳的“滨海新区”。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是要增强机遇意识,激发活力,勇探新路

  解放思想是一次发展机遇。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为新区大胆改革、锐意创新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创造了更宽松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抓住思想大解放带来的发展机遇,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思想的大解放,加快新区发展,实现新区大跨越。如果因循守旧而丧失机遇,行动迟缓而延误战机,就无法向市委市政府交待,无法向新区人民交待,无法向历史交待!

  解放思想是一场自我挑战。新区体制是一种开创性的体制,无先例可遵、无惯例可循。要突破发展瓶颈、打破条条框框,关键是看我们有什么能耐、有什么招数,充分发挥新体制、新机制的强大优势,探索发展的新路子。

  解放思路是一种永动力。历史证明,每一次思想大解放都会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通过不断解放思想,燃烧激情,激发潜能,迸发活力,始终成为保持昂扬向上的朝气、开拓创新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勇气、领先一步的豪气的不竭动力。

  解放思路是一条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弘扬老一辈特区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杀出一条血路”的胆识和魄力,大胆解放思想,大胆求新求变,为深圳落实科学发展观“闯出一条新路”。

  (三)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是要增强创新意识,锐意改革,打破陈规

  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新区尚属深圳相对落后的地区,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诸如典型的城乡二元化状态、落后的基础设施与建设国际一流城区之间的矛盾;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与经济基础薄弱、财力紧张之间的矛盾;精简的人员机构与社会管理精细化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都是新区面临的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如果不敢突破,不敢创新,只会矛盾越积越多,困难越来越大、差距越来越大。我们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创新意识,才能彻底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才能攻坚克难,迎难而上。

  (四)进一步解放思想,就是要增强责任意识,全力以赴,只争朝夕。

  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和其他先进地区,和国际一流水准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但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失责任意识,精神涣散、不思进取、自甘落后。责任重于泰山,实现新区跨越式科学发展的重任,已落在我们每个人肩上。责任无可推卸,无论哪个环节缺失,哪个步骤滞后,都可能影响新区工作的大局。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真正做到不自满、不松懈、不停步,把来新区创业当作追求人生,实现人生价值,体现人生成功的宏伟事业。

  同志们,解放思想的出发点、解放思想的落脚点在于统一思想。就是要通过思想大解放,统一新区上下对历史重任、历史使命的正确认识;统一新区上下对困难形势、艰巨任务的正确认识;统一新区上下对光明前景、美好未来的正确认识。

  我们都清醒地认识到,新区的基础还很薄弱,工作环境、物质条件、生活待遇等各方面还很艰苦。同时,在新的体制机制、新发展模式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每一位同志的工作强度更大、工作难度更大,承受的压力更重。这些困难、这些问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会倍加关心爱护我们的干部,为大家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我们也要自信地看到,市委市政府建立光明新区,是为了加快“两明”地区发展,将新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园区,成为深圳新标杆、新典范。市委市政府对新区的支持态度是明确的,力度也是空前的。我想,有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艰苦奋斗,不过三五年,新区的面貌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变,新区的日子一定会好起来,会一天比一天好!

  三、瞄准一流,创新思路,科学谋划新区美好未来。

  新区成立以来,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深入思考,大胆谋划,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新区的发展定位,初步形成了新区的发展思路: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绿色新城”为抓手,实施“一城两轮”战略,坚持以高品质环境、高科技项目、高档次设施、高素质人口、高水平服务”的“五高”目标为发展内涵,以“先规划后建设,先修路后开发,先地下后地上,先绿化后发展”的“四先四后”为开发时序,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规划思路、创新产业模式、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用人机制”为发展举措,加快新区开发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把光明新区建设成为“绿色新城、科技新城、宜居新城”,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具体而言:

  在发展战略上,坚持“一城两轮”发展战略,围绕建设绿色新城,以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走出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区开发拉动新城建设的新路。

  在发展目标上,坚持“五高”,一是环境高品质,打造既具繁华都市功能,又有田园牧歌、乡村情趣的生态家园;二是项目高科技,打造生态产业链,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三是设施高档次,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树立特区新标杆;四是人口高素质,通过产业高端化,促进人才的高级化;五是服务高水平,建立运转协调、廉洁高效的新体制新机制。

  在开发时序上,努力做到“四先四后”,即先规划后建设,规划优先,稳定规划,维护规划刚性;先地下后地上,打造城市“共同沟”,确保地下管网几十年不落伍;先修路后开发,拉开新区建设的骨架;先绿化后发展,构建城市生态区间,提升整体环境品质。

  在发展举措上,坚持“五个创新”,争取成为深圳综合改革的实验区。一是创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克服“见物不见人”的弊端,关注人、重视人,以提高民生净福利为指挥棒,做深圳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综合发展的示范新区。

  二是创新规划思路。坚持规划先行,整体规划,分期开发。坚持“功能分区、动静分离”,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坚持“七通不平、道路先行”,尽量不破坏地形地貌和生态植被;坚持“公交优先,步行优先;客货分流,人车分离”,科学布局并率先完善交通网络;坚持严格控制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打造“垂直城市”、生态城市。

  三是创新产业模式。坚持产业第一,瞄准世界一流,以循环经济、自主创新为核心,突出“增量优选、存量优化”,大力发展高端产业,打造生态产业链,成为深圳新时期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四是创新管理体制。按照“重心下移、指挥靠前、属地管理、错位布局”原则,推进管理“扁平化”,实施精细化、网格化和错位管理,努力完善“一站式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积极推行服务外包,形成“小政府大社会,小机关大服务”的格局,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五是创新用人机制。实施“精兵”策略,按照“复合型、创新型、奉献型”的用人标准,重点引进和培养有强烈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人才,要求每一个新区干部既能“独当一面”、又能“以一当十”,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同志们,建设新城不能一蹴而就,实现光明美好蓝图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辛的努力。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分清轻重缓急,抓重点、抓关键,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远景目标与近期发展之间的关系。瞄准国际一流,建设绿色新区,打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是我们的远景目标,当前必须抓好近期发展,夯实发展基础。市委市政府要求新区一两年内有一些最基本的亮点,两三年内初见成效,我们要通过重点抓一批能迅速带动新区整体面貌变化的重点基础设施,抓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大项目、大企业,为新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二是产业第一与统筹兼顾之间的关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们的核心任务。要始终坚持“产业第一”,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高端产业,主动承担特区内高科技产业转移,成为特区产业“消长平衡”的“调节器”和“稳压器”。积极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和“三来一补”企业改造升级。在注重集约式发展的同时,要有量的扩张,做大经济规模,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为统筹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保障。

  三是立足自身和借助外力之间的关系。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主要因素,是第一位的。加快新区发展,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市委市政府支持新区的态度非常明确,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这为新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我们一定要用具体行动,把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社会的关注变为实际的支持,争取市里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和更宽松的政策;要借用“外脑”,借助外力,为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强力支撑。

  四、明确目标,真抓实干,扎实推进今年各项工作。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趋好,国际产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正走出低谷,步入新的增长周期;国内经济持续高位运行,继续保持旺盛发展态势;CEPA顺利实施,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逐步扩大;深港合作进一步增强,共建深港国际大都会;深圳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核心,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新区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国际形势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家宏观调控的趋紧,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新税法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整体营商成本的逐步上升。这些都对新区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新区实际,今年新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稳规划,打基础,快发展,严管理,重民生,保稳定。

  稳规划,就是要坚持规划先导,整体规划,有序发展;打基础,就是要坚持产业第一,项目优先,投资拉动;快发展,就是要坚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能快则快;严管理,就是要坚持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效率优先;重民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体现公平;保稳定,就是要坚持大局为重,维护稳定,促进和谐。

  按照上述思路,2008年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约束指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8亿元,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56.8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4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增长15%;进出口总额55.2亿美元,增长15%;预算内财力5.22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5%;人均收入 万元;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以内;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11%,水耗下降4%,能耗下降3.5%。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加快规划编制,强势推进“绿色新城”建设。

  以建设“绿色新城”为抓手,加快规划编制,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尽快改变新区形象。

  第一,科学编制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充分学习世界先进城市的经验,用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突出产业发展高端化和规模化,突出后现代化发展理念,突出区域功能辐射带动作用,突出提升民生福利和社会和谐水平,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第二,高标准编制新区产业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坚持产业第一,结合新区现有产业状况,高标准编制产业规划。组织编制新区整体城市设计和重点片区详细蓝图。加快完成综合交通、中水及雨洪利用等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城市直饮水系统建设的研究和探索。

  第三、加快启动绿色新城规划建设。尽快制定绿色新城建设行动纲要和实施计划,率先探索和建立中国“绿色城市”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积极争取市里支持,加快2平方公里“绿色示范区”规划建设,通过制度创新、政策保障、技术引进和资源支持,确保“绿色示范区”建设尽快取得成效。在此基础上,全面营造以和谐为主题的“绿色社区”,强调动静分离、合理规划的“绿色空间”,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等,逐步实现新区的全面“绿色城市”建设。

  第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前期准备。今年计划启动政府投资项目252个,安排年度资金21.6亿元,其中市级资金12.6亿元;新区负担9亿元。今年项目的落实情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取得市里更多的支持,我们要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下足功夫,签订责任状,加强督办,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加快推进,如期完成。要坚持“引导规划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前期准备一批”原则,加快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策划,加快项目前期,积极做好项目立项等工作,安排好道路、排污等关键性和增长性的项目,实现重大项目的滚动发展。

  第五、多点启动中心区建设。光明新城是在旧城的基础上建设新城,要实现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新区,必须多点启动,尽快形成新区新的景观。一是尽快启动光明新城整体拆迁安置工作,积极开展土地整备。二是加快推进中央公园及两侧主要道路规划建设,打造新区“绿心”。三是适应高新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塘明路、观光路等主干道路建设,加快建设工业配套设施、高档物业小区、居民安置区、高等级酒店。四是启动行政服务中心和文体中心建设。

  第六,抓紧新区路网建设。以完善区内骨干道路体系为重点,华夏路、塘明路主体工程力争今年完成,松白路、光侨路、观光路年内完成形象进度的40%,完成投资18亿元;加快项目前期,实现东长路、周家大道、公明南环大道、风景北路等13条道路年内动工。集中力量打通公明北环路等一批“断头路”,完善道路微循环。积极推动轨道6号线前期工作。

  第七,加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抓紧做好中央公园、牛山科技公园、明湖城市公园,以及体育中心、文化中心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力争完成光明新区高级中学、李松蓢小学等6所中小学改扩建工程。积极推动新明医院、公明医院新住院大楼、光明医院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开展新区地下市政管线普查工作,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施有效管理。

  第八,强势推进拆迁安置工作。争取市里支持,积极推进光明新城整体拆迁,加快安置房建设。办事处要成立专门机构,抽调精兵强将,切实抓好广深港铁路专线、松白路改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的拆迁工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第九,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开展光明新区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铁腕治污,积极推进治污保洁工程。年内完成11个村的达标整治。加大茅洲河综合治理。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干管及防洪排涝设施规划建设。力争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或建立垃圾不落地收集处理系统。配合做好公明水库扩建、马田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工作。

  第十,加强国有土地管理。尽快完成新区建设用地调查和清理,加大闲置土地处理力度。抓紧做好城市化土地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明确办事处职责,创新管理办法,加强城市化转地后续监管。加快开展项目用地选址及招拍挂用地工作,增加土地有效供给。

  (二)坚持产业第一,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要按照“一轴两带”发展布局,重点建设IT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化合物半导体照明基地、高端服务业基地、生物制药基地、观光农业及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六大产业基地。

  第一,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建立引进项目评估制度,严格按照“两低三高”(低能、低耗,高技术、高附加值、高税收贡献率)的标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世界工业100强企业、跨国公司和国内外上市公司;发挥龙头企业聚集效应,引入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入驻,在功能上与大企业形成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第二,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特色产业。努力打造以模具、钟表、内衣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基地内增设总部功能区,建设公共服务技术平台以及中小企业孵化器,增强产业集聚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生态旅游和休闲产业项目,打造现代都市观光农业和休闲旅游产业基地。

  第三,着力打造总部经济,加快发展高端服务业。重点打造一批功能园区,如总部集聚区、物流园、软件园、创意园、中小企业孵化器和产业加速器等。一是重点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物流、生态旅游、高端旅业等产业,打造适合于总部经济的高端商务区。二是建立已上市或拟上市科技企业研发生产基地。三是加快推进光电加速器、企业加速器规划建设。四是配合建设我市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规划建设光明软件园,大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五是积极引进大型连锁商业企业进驻,完善新区商业配套。

  第四,扶持社区股份公司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实力。加强指导,规范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管理,提升经营水平。盘活土地物业等优质资产,逐步实现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由租赁型向实业型转变,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招商选资”全覆盖,帮助股份公司抓好招商工作,提高项目的含金量,减少闲置厂房,提高厂房的产出率。

  第五,积极推进旧改,集约利用土地。抓紧制定旧改办法。加快启动公明、光明商业中心,公明陶瓷厂,东周、塘尾片区等旧改项目。积极对中小园区和现有闲置厂房进行摸底,结合产业发展,整合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功能置换、提升档次。引导工业企业逐步迁入园区,逐步迁出不适应新区功能定位的企业或项目。尤其要把旧改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包括商贸物流项目、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等,真正实现“腾笼换鸟”。

  第六,强化企业服务,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建立重大项目、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将科技研发资金、技术进步资金等扶持资金整合打包,设立新区经济发展资金,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和中小科技企业。积极协调,超前建设,加大电网投入,保障新区电力需求。加强价格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创业激情和进取心,使新区成为创业者的沃土和乐园。

  第七,切实加强统计,做好经济社会形势分析。科学、及时、真实做好统计工作,提供可靠数据,科学判断新区经济社会运行情况,为新区决策提供参考。

  (三)关注民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重点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事业的资金投入,关注群众困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一,实施十大民心工程。投入4.95亿元,逐步推进排涝工程、农改超、邻里中心、圳美医疗站等十类和群众息息相关的项目建设,争取按进度推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净福利水平。

  第二,加快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和同富裕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市里政策支持,尽快拿出具体方案,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抓紧研究解决群众住房难等问题。加大“两规”处理力度,妥善处理生态控制线内建成区问题。加快完成第四期同富裕工业园建设,并做好招商工作。开工建设第二期安居工程。

  第三,加强社区建设。加快社区道路和供水供电、排洪排污管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推进“固本强基”项目建设,改进社区办公及服务条件。继续开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建立社会工作者服务制度,通过购买服务招聘42名社工,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

  第四,大力发展文教卫体等社会事业。加快村小改造,规范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化。逐步解决代课教师比例过高问题。加强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全国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继续抓好少儿医保工作。加快建立人口计生公共管理与服务体系,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抓好侨务工作,积极解决归侨侨眷的实际困难。

  第五,切实关心困难群众生活。切实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衣食住行、生病就医、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切实保障1000多户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建设新区慈善捐赠点,多渠道救助困难家庭。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加大对失业人员特别是归侨侨眷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扶持力度,在岗位开发、培训和就业政策上给予倾斜,通过产业园区和新城建设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第六,切实保障外来劳动者合法权益。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完善劳资纠纷监控网络建设。着重解决农民工最低工资保障、信访案件办结、仲裁案件法定时限内结案等具体问题,建立和谐劳动关系。通过财政补贴、失业保障基金等多渠道,积极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

  (四)全面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按照“重心下移、指挥靠前、属地管理、错位布局”的原则,明确办事处在社会管理中的责任,加强社会管理,确保社会稳定。

  第一,加强维稳综治工作。全力抓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行责任倒查,完善维稳综治责任追究制度。继续在各社区、集贸市场,特别是在“城中村”、“同乡村”,广泛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推行居住证制度,加强人口管理与服务。坚持严打、严管、严治相结合,群防群治,大力开展治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种严重暴力犯罪活动。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地段、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周边的治安整治。探索推广“租赁通”,加强出租屋管理。建立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遏制多发性案件的发生。

  第二,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各村(居)社区建立安全组织,将安全生产监管向村(居)社区延伸,实现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力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救援和预警体系,提高突发事故处理能力。

  第三,加强查违疏堵工作。继续保持查违工作高压态势,全面落实网格化监管和台账管理制度,严格队伍管理,坚决打击“黑五类”,持续推进“重民生,保水缸”工程,保证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安全,确保违建“零增量”。同时,争取查违疏导政策出台,解决查违出路问题。

  第四,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完善食品“户口”制和进货台账制,保障食品来源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强化网格化监管措施,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食品安全制度,巩固和完善食品信息化监管工作,确保大中型食品经营场所准入管理覆盖率100%。

  (五)创新体制机制,确保运转高效。

  光明新区实行的是“大部门”综合制,我们要充分发挥体制优势,大胆开展体制、机制创新,为新区开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第一,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按照管理“扁平化、网格化、精细化”原则,争取市里支持,加快推进办事处、社区体制改革。尽快明确新区职能部门和办事处之间的事权划分。开展干部体制改革试点。逐步完成新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第二,强力推进行政审批体系改革。推行“信息资源共享,并联式审批”模式,探索建立“一口、一表、一网”审批服务。实行技术审查和行政审查相分离,技术审查外包,切实提高办事效率。

  第三,理顺新区财政体制。建立健全新区与办事处财政体制。加强办事处财政收支管理及新区部门预算编制,完善会计管理及核算,加快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提高理财水平。

  第四,加大投融资及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力度。制定出台新区投融资改革方案,明确投融资改革领域,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区建设,缓解新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稳妥推动光明集团所属国有企业改制,支持国有企业在有条件发展的优势领域做强做优。积极推动股份合作公司改制,调整经营模式,规范运作。

  第五,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光明新区信息化规划。完善光明门户网站,积极推进“数字光明、数字社区”建设。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打造“电子政府”。

  (六)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党的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坚定不移地推动思想大解放,通过解放思想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新区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第一,强化班子建设。按照“务实、和谐、善政、廉洁”的要求,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加强民主集中制,凡改革措施出台、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开支等都必须由集体决定。落实领导干部包点联系社区责任制,密切与基层联系。大兴调查研究,坚持现场办公会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注重工作实效性。

  第二,强化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做好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确保直选率70%以上。加强社区班子建设,要把立场坚定、敢抓敢管、服从大局、善做群众工作的社区干部选拔到基层组织的关键岗位上,使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得到贯彻落实。继续推进“居站分设,一站多居”,建立健全社区工作站管理与服务制度。实施“党内关怀”工程。继续健全两新组织建设。

  第三,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决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惩治和预防体系。推行“首问责任制”,建立“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构建“业务主办人”责任体系。问责治庸,强化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切实加强审计工作,探索开展绩效审计等新模式。切实加强政令检查和效能监察,确保新区各项中心工作的落实。

  同志们,新区是一幅正在描绘的美丽蓝图,在座的每一位都是这幅美丽蓝图的设计师,都是这片热土的创造者、见证者。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思想大解放催生工作的大举措,实现对科学发展的大推动,加快光明新区的大发展,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把光明新区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地区、为建设光明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