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光明信访工作获国家信访局通报表彰

日期:2020年 06月 03日    信息来源: 宝安日报

字号:

  随着光明区进入大开发、大建设的高速发展阶段,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对此,光明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建设覆盖全区的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和全天候社会治理信息平台,配合一整套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变上访为下访,把矛盾化解在群众身边,消弭于萌芽,将信访“围追堵截”的传统工作模式彻底颠覆,有机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全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依托于“两个平台”和“一套机制”,光明区2019年区人民来访接待厅群众来访同比下降50%,到市集体访同比下降77%,仅占全市0.69%,信访工作绩效考核位列全市第一。

  2020年,光明区信访局因在重大事件、重大隐患防范治理等方面成绩优异,获国家信访局通报表彰。

  线下平台

  群众诉求服务站 建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案例

  受疫情影响,马田某服装材料公司于4月21日停产停业,并辞退497名员工。拖欠工人工资约495万元,拖欠股份合作公司租金及借款约858万元。区政法、信访、劳动、公安、街道等部门单位第一时间联动,在厂区设立临时群众诉求服务站,现场接待员工460人次;经过多轮谈判协调,最终促使劳资双方达成共识,494名员工签署调解协议书,3名员工决定与公司自行协商,矛盾纠纷得到圆满处置。

  解析

  群众诉求服务平台的建设是去年光明区基层治理工作的一大亮点。

  光明区搭建起“1+6+31+N”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即1个“区诉求服务中心”、6个“街道诉求服务中心”、31个“社区群众诉求服务大厅”,以及在全区6个派出所、1个交警大队、90多个建筑工地及大型企业园区、住宅小区等人流密集场所和矛盾集中地区设立的近200个“群众诉求服务站点”……得益于这些诉求平台建设,去年全区92%的欠薪纠纷在工地诉求服务站得到解决。在以往,全区有近五成信访案件来自于劳资纠纷。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劳资纠纷再度成为信访工作的重点。光明区有备无患,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发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疫情期间共排查、受理社会矛盾风险559宗,其中涉劳资纠纷344宗,已化解322宗,化解率93.6%。

  治理关口前移,主动听取诉求,就地化解矛盾,从而实现治理效能的精准化和高效化,这是光明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建构逻辑和治理起点。简而言之,群众集中在哪里,矛盾萌芽在哪里,诉求服务站就要建到哪里。

  线上平台

  动动手指提诉求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案例

  2020年2月11日,东明公寓居民通过小程序上报:公寓几部电梯门经常闭合不上,且有震动和撞击声,怀疑存在安全隐患。居民多次要求物业修理无效,请求政府介入。系统自动分拨后,社区通过电话联系物业督促修理。事后,居民反馈问题已解决,对处理过程表示满意。

  2020年2月14日,楼村社区人员胡某通过小程序上报:自己负担一家人的生计,但因为是湖北籍,一直滞留梅州,不能回深工作。希望政府给予帮助。系统分拨后,街道及社区人员第一时间联系胡某,承诺协助办理回深通行证,并告知他做好防护。在社区人员帮助下,胡某返深正常工作。

  解析

  社会治理智能化、信息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手段。大数据信息平台给光明群众诉求服务插上了翅膀,让诉求更快捷,让服务更高效。

  对百姓来说,光明区的群众诉求服务工作正朝着“订单式”的愿景不断进化:只要动动手指,就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大小问题。

  记者了解到,光明区搭建群众诉求服务智慧管理系统,开通群众诉求服务微信小程序、“光明通”,实现群众诉求服务事项上报、受理、化解、确认、反馈全流程网上管理。所有案件被分街、分片、分级、分类,形成光明区社会矛盾风险评估一张图、一张表,在指挥中心大屏和手机APP上实时显示、动态更新,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分拨、第一时间化解、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评估。

  同时,运用大数据思维,整合辖区公、检、法、信访、劳动、建设、网格管理等多部门平安建设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协同化解,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归而言之,群众动动手指,工作人员就要跑腿到位。

  一套机制 社区吹哨“号令”部门 问题解决在基层

  案例

  2020年3月25日上午,上村社区某电子公司员工江某在宿舍内猝死。死者家属提出80万元的赔偿要求,但公司只同意补偿5万元,双方无法达成一致。

  由于涉及社保赔偿、劳资纠纷等专业问题,上村社区当即发出吹哨单,请求街道政法办、社会事务办等协助。同时启动群众诉求化解程序,一方面由心理社工疏导安抚家属情绪,另一方面由人民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及社区民警进行深入了解和取证,共同协调并向双方解读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引导依法依规解决相关诉求,将事件控制在社区范围内……在街道和社区的努力下,双方于4月11日达成协议,这宗重点纠纷案件顺利化解。

  解析

  “村长不是干部”,但在光明区,凡是涉及群众诉求调解事件,社区书记能够调动各个部门的资源——这就是“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

  光明区通过赋权社区,印制统一编号的信访事项协调处理通知,授权社区党委管理使用,调动全区各级各类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到社区协同处理群众纠纷,解决群众诉求。对需要区、街道相关部门参与调处的矛盾纠纷,由社区书记签发通知要求到场调处,对不按要求落实的,在全区进行通报并在绩效考核中相应扣分,让职能部门真正以群众诉求为哨、闻哨而动,让社区党委真正成为社区事务的“话事人”。同时,建立区、街领导定期下访机制,区领导每月、街道领导每周到社区诉求服务大厅当“调解员”“接访员”,带头参与群众纠纷调处,给社区站台,为社区撑腰,让社区的群众之哨既吹得了、又吹得响。

  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确保基层事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有人办——近年来的实践充分证实,赋权-下沉-增效,是做实“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充分释放群众诉求服务中心治理效能的关键词。用一句话总结:突破传统体制机制,一切为了群众。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