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安全生产 > 形势分析

光明区2024年6月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形势分析

日期:2024年 07月 19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应急管理局

字号:

  一、6月安全生产事故及自然灾害情况

  (一)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6月份,光明区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53起,死亡3人,受伤10人。

  (二)自然灾害情况

  1.森林火灾情况。6月份,未接报火警。

  2.汛旱风等其他自然灾害情况。6月份,市气象台在我区共发布暴雨黄色预警7次、雷雨大风预警6次、强季风预警1次、雷电预警14次、高温预警2次。6月我区累计降雨246.5毫米,较近五年同期持平,较去年同期偏多18%,最大累计降雨310.8毫米(阿婆髻水库站)。

  二、1-6月安全生产事故及自然灾害情况

  (一)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1-6月,光明区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27起,死亡14人,受伤90人。

  (二)自然灾害情况

  1.森林火灾情况。1-6月,共接报火警6次,经核实5起不属于森林火灾,1起确认为森林火灾。

  2.汛旱风等其他自然灾害情况。1-6月,市气象台在我区共发布台风白色预警1次、台风蓝色预警1次、暴雨黄色预警24次、暴雨橙色预警8次、暴雨红色预警2次、雷雨大风预警19次、雷电预警41次、寒冷预警5次、强季风预警2次、森林火险预警2次、高温预警2次。我区累计降雨1096.8毫米,较近五年同期偏多42%,比去年同期偏多75%,最大累计降雨1180.8毫米(塘家站)。

  三、各领域安全生产形势

  (一)道路交通

  6月份,光明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起,死亡1人,受伤10人。

  (二)火灾

  6月份,光明区发生火灾事故44起,无人员伤亡。

  (三)建筑施工

  6月份,光明区发生建筑施工事故2起,死亡2人。

  (四)冶金机械八行业

  6月份,光明区未发生冶金机械八行业事故。

  四、风险研判

  (一)道路交通领域。当前处于夏季物流高峰期、暑期,大型赛事活动多,高温易燥、易疲劳、学生户外活动增多,涉酒、涉学生等交通安全风险突出。紧盯泥头车和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严查严处“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非机动车走机动车道、闯红灯、横穿马路、不戴头盔等危险行为;重点关注暑期学生的交通事故防控,加强学生线上、线下的交通安全提醒;强化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机非分离”设施建设,确保道路交通本质安全。

  (二)消防和燃气领域。暑期天气高温炎热,电气火灾、露天火灾、交通工具火灾高发。紧盯“九小”、“三合一”、经营性居民自建房、出租屋(群租房)、劳动密集型企业、分租厂房、批发市场、商业综合体、城中村、老旧场所、物流仓储、密室逃脱、公共娱乐场所、旅游景点、交通场站、高层建筑等重点场所,加强暑期火灾防控工作;开展畅通消防“生命通道”专项行动,聚焦重点场所,全力整治堵塞逃生通道隐患问题,确保火灾逃生通道畅通;开展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安全知识宣传和引导,普及初期火灾扑救和逃生自救常识,严防电动自行车违停违充火灾发生。加快推进燃气用户连接软管置换及餐饮场所可燃气体报警联网监测工作,逐村推进餐饮场所用气安全隐患整治,确保燃气领域安全。

  (三)房屋和建设领域。暑期高温炎热、降雨频繁,野蛮施工、不佩戴防护用具现象增多,中暑、高坠、触电风险高。针对汛期、台风特点,以消除高坠、触电、物体打击、有限空间隐患为重点,开展起重机械设备、基坑与边坡、外脚手架、高大模板支撑、狭小空间施工作业等安全专项整治;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措施,合理避开高温作业时段,避免员工高温日照暴晒、疲劳作业和中暑;组织从业人员接受安全教育和相应技能培训,组织全员观看学习安全警示教育片;加强对危险房屋的巡查管控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房进行靶向施策、集中整治,同时强化建筑幕墙的安全监管,确保汛期房屋安全。

  (四)工贸和危化领域。暑期高温条件下,‌各类有毒有害气体容易挥发聚集,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多发、粉尘爆炸事故易发,危化品存储和使用风险高,‌易发生中毒中暑和火灾爆炸事故。紧盯动火、有限空间等特殊作业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四令三制”、有限空间“七不准”等要求;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置等全过程全链条安全风险管控,强化有限空间风险辨识评估和隐患排查整治;严查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持证情况,严厉打击无证上岗、违章作业等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整治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不到位、涉电作业不规范等隐患。

  (五)自然灾害方面。汛期高温,雷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雷击、高坠、城市内涝风险高。严格落实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紧盯“七下八上”防汛防台风关键期的风情雨情水情变化,严格落实暴雨预警双重“叫应”机制,提前、广泛发布预警信息。各类应急队伍保持战备状态,加强防灾避险和抢险演练,做好抢险救援力量预置驻防、应急通讯设备和防汛物资储备检查、基层防汛抢险人员安全防护等工作,确保遇到突发险情、灾情,能第一时间开展抢险救援。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