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MB2D29255A/2025-00020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 成文日期: 2025-03-17
名称: 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3-17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光明区发展和改革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3-17  浏览次数:-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聚焦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学辐射能级更加突出

  顶层设计持续完备。推动修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融资方案。制定科学城指标体系,提出资源持有、投入产出、成果转化、环境营造等4方面16项指标。印发实施集中度显示度工作方案,推动72项年度任务落细落实。装置集群加速成型。鹏城云脑Ⅲ取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可研批复。深圳超算二期机房、科研楼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设施正式启动运营。对外联动快速拓展。联动河套,“一园一城”联动方案正式发布,科学城河套创新中心启动建设。联动松山湖,战略合作协议签署落地,高压中子谱仪、高分辨中子衍射谱仪等共建设施成功出束,公交专线开通。联动香港,科学城香港运营中心正式揭牌。创新要素加快健全。全国首个生物制造领域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高水平运营工程生物、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集聚企业182家、总估值超430亿元。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成功举办,吸引近20名院士和“政产学研用资”超3000人多元主体齐聚。

  (二)聚焦经济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稳固

  高效开展经济调度。印发实施2024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振扩大消费、以旧换新等工作方案,积极壮大汽车、住餐、文旅等传统消费业态,制定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统筹推出“光明店小二”“园长制”2.0等53项任务举措。常态化开展经济运行调度,全年GDP增长8.6%。启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形成涵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1+13”规划体系。谋划低空经济新业态。光明区成功纳入全市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与中国民航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谋划落地全国首个低空航行体系安全研究机构。凤凰城低空经济产业园成功入选深圳市首批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建成各类低空起降设施34个。

  (三)聚焦建设科技金融示范区,科技金融体系更加健全

  耐心资本体系加速壮大。招商致远、东兴资本等基金总部签约落户,与中银等机构签约发布中银科创母基金、AIC股权投资基金,落地深圳市首支种子基金。科技支行产品加快丰富。新落户兴业银行、江苏银行等2家一级支行,新增中、农、建等7家科技支行,落地研发贷、并购贷等4项科技金融产品。证券保险行业稳健发展。申万宏源等证券机构落地营业。推进平安产险、国任保险等机构落户,加快推广研发费用损失险、成果转化损失险等科技保险产品。科技金融氛围不断向好。举办“深圳创投日”暨光明科学城科技金融推介会、合成生物专场“融企”对接会等系列活动,推动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深度对接。小微企业融资精准对接。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金融发展环境安全平稳。走访摸排245家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向社会公示涉风险企业113家,牢守金融安全底线。

  (四)聚焦强化项目统筹管理,投资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优化政府投资效益。严格落实过紧日子工作要求,修订《光明区政府投资管理办法》,印发《光明区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指引》,细化健全政府投资管理机制。细化项目流程管理。建立全区项目策划储备机制,策划生成全区首个EOD项目。制定固投百日攻坚工作举措、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全年完成投资900亿元以上。

  (五)聚焦抓实民生项目建设,城市功能配套更加完善

  全面助力提升轨道交通能级。6号线支线二期全线贯通,13号线二期(北延)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往返香港列车增至14趟,实现早晚高峰通勤时段过港列车全覆盖。全面守牢城中村供用电安全。首批26个城中村供用电安全整治全面完成,其中19个市任务村顺利通过市考核验收。全面提升电力供应保障。印发实施电网扩容提质建设行动计划,与深圳供电局签署高质量供电合作备忘录,完成136个配网项目、20余公里电缆通道建设。燃机电厂一期全面投产,有力解决光明本地电源供应问题。全面筑牢绿色发展根基。印发光明区首个综合性节能降碳行动计划。完成14个产业园区绿色化改造,完成率127%。10家企业获得绿色工厂认定,全市排名第二。全市首个商业化SOFC示范项目建成投产。累计完工光伏装机容量2.98万千瓦,建成超充站74座、光储充和车网互动一体示范站7座,新建普通充电桩8886个,超额完成市下达建设任务。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规划引领,加强顶层设计

  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科学总结评估“十四五”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前瞻性、系统性谋划“十五五”时期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开展轨道交通多网融合规划研究。系统梳理提出光明区轨网布局优化方案及产站城融合发展策略,推动6号线支线二期、13号线二期(北延)建成通车。

  (二)坚持创新驱动,厚植科学底蕴

  完善科学城体制机制。推动修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投融资方案,协助编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探索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投建运转”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赋能赋权科学城公司,提升科学城公司自我造血能力,逐步打造一流产业科技创新运营服务商。加快设施建设。推进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等设施联调联试、开放共享。推动鹏城云脑Ⅲ点亮、深圳超算二期建成投用。启动材料科学园建设,加快P3实验室场地装修和设备购置。丰富创新平台。建成投用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引育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强化科学联动。联动河套,启用光明科学城河套创新中心,构建“一园一城”科研机构“白名单”,加快人员、设备等便捷往返深港。联动松山湖,完善联动专班工作机制,开工光明松山湖科学城通道深圳段,推动材料基因组散裂中子源线站全面开放运营。高水平举办光明科学城论坛·2025。

  (三)坚持稳中求进,统筹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高政策解读和前沿研究能力及时跟进分析上级增量政策,研究提出光明区贯彻落实意见,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密切关注研究首发经济、银发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赛道、新风口,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提高潜力调查和数据监测能力加强一线园区、企业走访调研,瞄准各领域短板开展潜力调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强用电、用水、用工、新登记注册企业等指标监测,针对性开展专题分析,及时把握经济动态。提高营商环境改革能力。按照“三化一对照”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在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要素保障、推动AI赋能、提供一流政务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开透明高效的服务。

  (四)坚持项目为基,扩大有效投资

  提高项目策划能力。主动谋划一批文商旅综合体项目、EOD项目、智慧交通项目、低空基础设施项目。提高项目群管理能力。聚焦重点片区、年度招拍挂地块及重大产业项目,建立“统规建用”全链条管理的项目群管理机制,推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时序、施工作业有序衔接,统筹主体项目水电路气及文教卫体等配套项目建设,确保重大项目拿地即可开工,建成即可投用。提高投资控制能力。按照“过紧日子”工作要求,深化前期论证,常态化开展方案联合会审,切实提高投资精准度;严把决策关口,凡立项必联合现场踏勘,确保项目具备实施条件;强化投资衔接控制,积极落实分级审批机制,确保投资变化合理可控。

  (五)坚持金融赋能,服务实体经济

  探索科技金融普惠化支持辖区科技支行创新机制,推广认购股权贷、员工持股贷等科技金融产品。加快构建耐心资本体系完善“政府引导基金+科创母基金+产业基金+种子基金+市场化子基金”的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积极争取新型显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产业基金落地,中行科创母基金、AIC基金设立。持续完善金融生态。谋划举办第三届科技金融大会,定期举办深圳创投日走进光明、“融企”对接会等活动。

  (六)坚持试点先行,打造示范标杆

  打造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开展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规划研究,积极争取中国民航低空航行体系安全与适航技术研究院落地,召开光明首届低空经济大会。打造高品质供电先行区全面落实与市供电局合作备忘,推动能源生态园配套送出工程、220kV安农甲乙线等7回路高压线迁改、光新变电站配网出线工程等主配网工程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区。开展产业园绿色化改造攻坚行动,全年新增超充站10座以上、充电桩50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