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光明区建筑工务署紧紧围绕区委“1+2+3+4”工作体系,守好政府工程建设主阵地,荣获国家、市区级荣誉奖项48项,为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提供高品质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凝心铸魂促项目攻坚
一是强化组织建设。组织召开党员领导班子述责述廉会议、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召开支部党员大会5次,支部委员会14次,党小组会议48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开展红色教育活动2次。
二是党建与工程业务“双融双促”。印发《光明区建筑工务署2024年党建引领项目攻坚实施方案》,前往项目一线开展廉政回访,署党支部与参建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廉洁共建活动。在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上打造“筑梦·红色家园”党群服务阵地。
三是从严从实抓党风廉政建设。印发《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党组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强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组织全体工作人员集中观看工程建设领域警示教育片,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廉明馆”,参观模拟看守监仓,接受廉洁教育。
(二)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一是加快畅通交通路网。光辉大道(龙大高速-楼环路)市政工程、根玉路(南环大道-玉环路)改造工程项目等37条市政道路建成通车,总长度约26.8公里,云谷片区市政道路完工20条,光明中心区“三横两纵”道路全部建成通车。
二是全速补齐教育短板。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荔园学校、光明区长育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光明学校等17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累计提供学位19350个。
三是大力推进“病有所医”工程。光明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已完工,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总体形象进度完成78%,光明区中心医院续建(二期)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完成65%。
四是全力打造文旅名片。科学公园北翼建成开园,光明国际马术中心项目场馆主体、科学城智慧公园、竞速式小轮车场地建设工程完工,科学公园工程(一期)马术越野赛道项目总体形象进度达到55%,科学城体育中心总体形象进度完成15%。
(三)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31个前期工程项目高效开工。东江智能家居工业园项目配套道路工程等24个项目开工。光明国际马术中心项目、塘尾第一学校(暂定名)建设工程等7个房建项目开工。
二是61个工程项目高质量完工。高质量推进蜀光小学(暂定名)建设工程、圳美消防站、根玉路改造工程项目等61个项目完工。
三是77个在建项目扎实推进。光明中心区05-14地块初级中学(暂定名)建设工程、轨道13号线车辆段周边配套道路工程(第一批)等77个在建项目稳步推进。
(四)不断夯实项目管理责任
一是严格把关前期设计。印发《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建设项目前期管理错题本汇编》《光明区建筑工务署设计质量内部管控工作指引》《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勘察工作管理指引》,提高设计水平;落实BIM、CIM和数字建造等工作,督促各设计单位落实正向设计。
二是不断健全高颜值体系。聚焦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围绕规划设计、土地整备、资金预算、合同签订等问题,召开高颜值小组会议5次,召开区建筑工务项目专项指挥部会议15次。
三是工程综合管理平台持续赋能。工程综合管理平台打造集中办事、智慧办事的综合体,推动合同会签时间节省70%;通过“网上办”“掌上办”,实现业务服务“零距离”、24小时业务服务“不打烊”,零跑腿事项占比50%,即办件占比90%,全程网办事率达到90%;开展短信督办62万余次,风险预警督办16864次。创新打造政治同向、组织同建、资源同享、形象同塑工作机制。
四是持续拧紧安全生产阀。修订印发《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在建工程安全行为违规处理办法》等管理办法,印发《光明区建筑工务署2024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等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光明区建筑工务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和桌面演练”等质量安全培训17次,召开质量安全季度总结大会2次,开展第三方质量安全巡查2002次。
二、2025年工作安排
2025年,光明区建筑工务署将紧扣光明“一城三区”建设的目标任务,以昂扬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姿态,谋划新思路,谱写新篇章,确保明年开好局起好步。
(一)紧盯党建引领项目攻坚,厚植红色底色
一是强化党性锤炼。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关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加强谈话提醒、警示教育,不断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一体推进“三不腐”机制。二是党建和工程建设“两手抓”。深入开展“党建引领攻坚项目”行动,持续在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打造“筑梦红色家园”党群服务阵地,开展“跟党一起创新”工作,并形成典型案例。
(二)紧盯政府工程主责主业,提升发展成色
一是完工一批。加快光明区外国语学校改扩建工程(二期)、田园路(楼岗大道-公明北环)市政工程I标(楼岗大道-松白路)等30余个项目完工。二是推进一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速推进轨道13号线车辆段周边配套道路(第一批)、科学城体育中心等65个在建项目。三是新开工一批。加快可研、概算编制和施工准备工作,推动薯田埔第二学校(暂定名)建设工程、白花片区连片产业用地配套道路工程(第一批)等23个项目开工。
(三)紧盯科技赋能工程,打造设计特色
一是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技术。坚持绿色建筑发展理念,持续加快推进同寮学校(暂定名)建设工程超低能耗设计,谋划完成绿色建筑标识申报。二是大力提升智能建造水平。严格督促各设计单位落实BIM、CIM、数字建造及正向设计,鼓励推动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智能施工管理等方面应用,提高智慧建造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