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MB2D05923C-/2025-00019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成文日期: 2025-09-18
名称: 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发布日期: 2025-09-18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5-09-18  浏览次数:-

  2024年,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锚定全域智慧城市标杆目标,加速推进光明科学城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努力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添砖加瓦,为建设数字深圳贡献力量。立足数字产业发展,与华为、中软国际、东软集团、深智城等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成功举办2024年光明区软信业招商推介大会,发布“数字光明”首批六大应用场景,软信企业数量实现倍增,行业营收增速扭负为正并大幅增长。发力智慧城市建设,光明区亮相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光明数字孪生科学城项目荣获2024全球智慧城市大会“最佳场景驱动倡议大奖”。国家数据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烈宏一行来光明调研“鹏城云脑”三期、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建设情况。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坚持多维发力,构建数字化城市治理体系,“数治光明”品牌成形。一是数字孪生科学城初显成效。全力推进CIM数字底座部署,搭建156平方公里数据底板,收集135个BIM模型,建立全区统一的空间能力平台,推出“CIM+规划会商”“CIM+住房管理”等数字孪生应用场景,为数字孪生先锋城区建设提供经验。二是数据要素价值加快释放。汇聚数据超28亿条,印发数据资源目录2批、信息项18900个,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试点改革,印发《光明区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暂行办法》,促进公共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利用,加快释放公共数据价值。三是城市治理“一张图”逐步完善。统一编码落图25万个城市管理实体,推出20个数据融合治理应用场景,实现多跨业务全链条协同。打造“数治光明”一网统管平台,建设中心区规划、智慧水务等应用场景并接入“深治慧”平台,集中呈现经济调节、生态环保等5个领域的113项城市运行指标。四是基层数字化治理能力不断提高。持续优化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2.0,将原有9个自建政务APP整合为1个,切实减轻基层人员“指尖负担”。建设区智慧巡检系统,实现事件自动抓取、自动识别,选取超4400个点位试用,预警准确率达98%以上。

  (二)坚持精准发力,推动软信业集聚发展,数字产业加速成势。一是充分凝聚招商合力。印发《光明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推动出台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协作,形成招商最大合力。招引落地长润新媒体、数联天下等96家软信企业,同比增加82.7%。二是着力补链延链强链。与华为、中软国际、东软集团、深智城等生态主导型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成功举办“数字追光 智慧启明”2024年光明区软信业招商推介大会,发布“数字光明”首批六大应用场景,2个软件特色园区开园启动。三是护航企业加速发展。用心服务企业,解决之光人才税票额度问题,助力证通与天数智芯达成战略合作,协助微品致远融资,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全区规上软信业年营收达19亿元,同比增长33.8%。

  (三)坚持协同发力,推进民意速办走向深入,高效回应群众关切。一是建立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机制。科学设置响应率、处置率、先诉后访率、有责退回等指标,完善疑难工单快裁机制,办理质效稳步提升。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区事项清单增至3451项。受理民生诉求16.8万宗,同比增长31.26%。二是推动个案办理向类案治理延伸。坚持常态化调度,召开“每周一议”会议19次、区民生诉求调度会18次。持续开展形式办结专项整治和月度主题专项治理,化解涉搬迁企业欠薪、预付式退费、学区学位咨询投诉等系列复杂诉求,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拓展。

  (四)坚持双向发力,完善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政务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完善“光明政帮办”服务体系,优化“视频帮办”,创新在线表单导办、同屏协办模式,为超过500家重点企业和2000位高端人才提供帮办导办服务。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秒报”“秒批”事项分别达到220项和130项,优化整合“一件事一次办”105项,实现408个事项全市域通办。在区政府在线开设政策专区,丰富线上线下解读模式,完善“免申即享”,实现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二是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政务服务+”模式,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引进公证服务,推出“码上服务”智慧大厅,区政务服务中心可办理事项达到1010项,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走好‘四办’新路径优化光明科学城营商环境”获评2023年深圳区级营商环境建设优秀案例。

  (五)坚持整体发力,加速推进云网数安一体化,数字底座更加坚实。一是“一盘棋”统筹推进数字光明建设。印发《光明区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2024年工作要点》。率先上线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全过程全流程监管,切实做好技术评审和集中后评估,不断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大力推广光明科学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接入20家科研机构和企业,助力光明科学城原始创新能级提升。是筑牢网络信息安全屏障。新增敷设政务光缆约140公里、接入点64个,印发《光明区政务信息系统建设安全基本技术要求(第二版)》,圆满完成“粤盾2024”广东省数字政府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全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网络安全事件。持续加强党政机关网站和新媒体管理,守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四是打造政务领域5G应用示范。推动5G与政务IT智能运维深度融合,建立“5G+安全+运维”融合新模式,获评粤港澳大湾区5G应用案例征集大赛创新应用案例,经验做法获《中国信息年鉴》收录推广。

  二、2025年工作计划

  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推进光明智慧城建设,实施数字规则引领、数字底座强基、数据要素赋能、应用场景共建、数字生态营造“五大工程”,奋力打造光明全域智慧城市应用标杆示范。

  (一)实施数字规则引领工程

  1.加强数字光明顶层设计。编制数字光明建设“十五五”规划。推动建立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领域咨询委员会,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交流,强化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统筹管理。强化全区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统筹,推动政务数字化应用整合,加强政务信息化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二)实施数字底座强基工程

  1.强化智能算力资源供给充分发挥超算智算集聚的区位优势,推动区级政务智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政企合作、应用付费模式,提升智能算力供给能力,支撑政府从数字化迈向数智化。

  2.加快建设数字孪生科学城。逐步完善光明科学城数字孪生底板,国产化升级改造视频联网共享平台,支撑“十五运”赛事及“数治光明”CIM+应用建设,推动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

  3.夯实数字安全保障防护能力。持续推进政务网络建设,完善政务网络态势感知体系,组织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现场检查和应急演练,加快推进政务领域密码应用,筑牢全区政务网络与数据安全防线。

  (三)实施数据要素赋能工程

  1.探索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新机制。优化升级大数据平台,持续推进公共数据治理和授权运营,在“数据要素×医疗健康”“数据要素×金融服务”等领域打造示范场景应用,释放公共数据价值。

  2.推动科研数据互联互通。推进连接光明科学城与河套、西丽科教城的“鹏城极速光网络”建设,实现大科学装置、超算中心、科研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互联互通。

  (四)实施应用场景共建工程

  1.打造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光明新实践”。升级区民意速办平台,完善快处快裁、预警提醒等管理机制,深化系统治理、类案治理和源头治理,强化诉求办理质效评价考核,不断提升民生诉求响应率、处置率和满意率。

  2.持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依托基层治理数字化平台全面整合区街级同类应用,推动治理通接入粤政易,优化区智慧巡检系统并在全区推广,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3.加快推进政府运行数字化、智能化。在全区上线使用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推动更多优质政务办公应用接入,打造全区政务运行枢纽。探索推动政务领域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不断提升政府运行效能。

  4.深入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高标准推进区政务服务中心新址建设,拓展“政务服务+”范围,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质效。

  (五)实施数字生态营造工程

  1.打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特色强区。聚焦数字孪生、工业软件、算力集群、鸿蒙生态等重点领域,充分发挥中软国际、东软集团等生态主导型企业牵引带动作用,招引优质企业,强化软件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动软信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争取行业营收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

  2.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与软信业发展双向赋能谋划发布第二批智慧城市应用场景,完善软信产业基金,建设软信产业孵化器,加强产业政策保障,打造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生态链“四链融合”产业发展生态,加快建设数字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