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政务服务 > 教育服务 > 学校名录 > 初中名单名录

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

日期:2021年 12月 21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教育局

标题 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
学校名称 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
是否为集团化办学
学校照片 lisonglang.jpg
学校性质 公办
学校类别 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上级主管部门 光明区教育局
邮政编码 518106
详细地址 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志康路90号
微信公众号 李松蓢.jpeg
联系电话 0755-21382982
监督投诉电话 0755-21382982
学校介绍

  深圳市光明区李松蓢学校始建于1950年,位于光明区公明街道,紧邻深圳市青少年国际足球训练中心,是光明区教育局直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占地3266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19平方米,教学区、生态广场区、运动区等功能区域布局合理。目前,学校设有5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76名,配备184名专任教师。其中,高级教师17人,一级教师40人,区级以上名师15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33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教师41人。近三年来,教师队伍荣获省市区级各类荣誉百余人次,参与各级各类比赛累计获奖1100余人次。学校以“博我以文,雅我以礼”为办学理念,以“博雅”为校训,以“桃李品质,青松风格”为办学精神,以培养“博雅少年”为目标,开展“三礼四节”的育人活动,坚持落实育人“六会”工程:会阅读、会书写、会下棋、会踢球、会跳绳、会劳动,形成了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博雅文化”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象棋特色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人工智能实验学校”“深圳市文明校园”“深圳市安全文明校园”“深圳市三八红旗集体”“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实践基地”“深圳市德育示范学校”“深圳市足球特色项目学校”“深圳市最美图书馆”“光明区五一劳动奖”“义务教育品牌课程基地”“光明区首届最美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放眼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快国际化、现代化、精细化建设步伐,高起点、高标准地把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品位高雅、质量优异、特色鲜明的光明区品牌学校。

校长介绍

  何文彬,校长,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教育管理硕士。自投身教育领域27年来,始终致力于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教学、教研及管理等多个方面不断深耕,先后荣获“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全国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优秀辅导教师”“深圳市高考物理学科先进个人”“深圳市高考先进工作者”及“光明区物理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曾入选深圳市教育督导评估专家库,为提升教育质量贡献专业智慧。此外,曾担任光明区第一、第二届政协委员,积极推动教育与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宝贵建议。在科研领域,专注于物理教学创新及中、高考备考策略的研究,并在各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篇专业论文。

交通情况

公交(李松蓢小学站):723路、B718路、B899路。 

书杂费收费标准

不收费 

书杂费收费依据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深府〔2016〕91号),对深圳市义务教育(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练习本。 

学杂费收费标准

不收费 

学杂费收费依据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深府〔2016〕91号),对深圳市义务教育(含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练习本。 

住宿费收费标准

本校不提供住宿。 

住宿费收费依据

目前,深圳市公办义务教育按就近入学原则,无住宿生。

招生方式 统一招生
资助奖励(国家)

  1.资助申请条件: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并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孤儿,或者低保(含深圳低保边缘)家庭学生,或者持《特困职工证》家庭学生,或者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或特困供养学生(含困境儿童),或者残疾学生,或者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警等优抚对象,或学生本人患重大疾病致贫家庭,或学校学生资助领导小组认定事实上家庭特别困难学生等;(2)具有深圳市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且学籍与就读学校一致。

  2.资助申请流程:(1)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学生在缴费注册时,由学生家长向子女现就读学校提出申请,并向学校提交相关材料;(2)学校初核。各学校负责核实学生提交的材料,填报拟资助学生核定名册和经费汇总表报同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3)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汇总所属学校上报的材料及表格,并填报区学生资助统计报表报市教育事务和学生资助中心;(4)核查学籍并拨付资助资金。学籍管理部门审核学籍后,计财部门负责资助经费发放,学校负责通知学生和家长并核实资助资金是否发放到位。

  3.资助申请材料:(1)深圳市义务教育学校国家资助申请表(由学校统一提供);(2)户口簿(复印户口簿家长页、学生名字页);(3)监护人(家长)身份证(验原件,交复印件,下同);(4)对照具体申请项目以及实际情况,交其中一种:①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件(含临时救济证、低保边缘证等)或加盖发放机关印章的上述复印件(原件);②学生本人的残疾证;③原建档立卡记录簿或扶贫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④特困供养的材料;⑤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等优抚对象提供相关证件或证明;⑥特困职工证;⑦学生本人患重大疾病诊断相关材料;⑧困境儿童相关材料;⑨其他类别的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说明材料。

  4.资助联系方式:0755-88212142。

餐食情况 配餐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