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越来越严重的健康问题。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大约有75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其中绝经后的妇女所占比例较大。在美国和欧洲,每年大约有250万因骨质疏松症引起骨折的病人。世界卫生组织更提出警告:“骨质疏松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造成健康问题的第二大疾病!”。据估计,到2050年,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病率以亚洲国家增长占首位,尤其多见于中国。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老年人群急剧增加,也面临严重挑战。而骨质疏松的特殊性在于,一旦发生骨折,人的生命质量迅速下降,甚至致残致死,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
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
腰背痛: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关节痛:位置往往比较固定,常与工作体位有关,较常见的有肩关节、踝关节等!
虚汗:即在安静休息时(如晚间入睡时)会有出汗现象!
腿抽筋:走路较多、爬楼、下肢受凉时,腓肠肌发生抽搐!
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1、种族:高加索人与亚洲人患病率高,而非裔美国人的患病率最低。
2、年龄:一个人的不同年龄阶段都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症,但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出现骨质疏松。
3、女性:≥50岁的老年女性中,约一半的人会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的老年男性中,四分之一也将会出现骨折疏松引起的骨折。
4、母系家族史:若您父母特别是母亲成年后发现骨质疏松或骨折,那么您也很有可能出现骨质疏松。
5、瘦小:身材瘦小或骨架子小的人更易患骨质疏松症。
6、雌激素水平: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许多女性会出现骨密度下降,绝经期后或卵巢切除后的女性,因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骨密度下降。经常无月经的年轻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质流失。
7、缺乏活动: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对于维持骨骼健康极为关键,缺乏运动导致骨骼的废用性吸收。
8、吸烟:吸烟可刺激雌激素向无活性形式转化,戒烟可逆转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
9、酒精:过量饮酒明显会使骨骼变得脆弱,损害全身健康。
10、咖啡因:无论是从咖啡还是从其他含咖啡因饮料中摄入过量的咖啡因,都会导致机体钙质流失,一杯咖啡所含的咖啡因能导致大约一汤匙牛奶中所含的钙质流失。
11、药物:一些药物能导致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类固醇药物就是其一,风湿性关节炎、哮喘或其他疾病患者时常需要使用此类药物,这些患者需要警惕骨质疏松的发生。
12、疾病和其他情况:许多疾病也会增大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如高血压、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等。治疗这些疾病的同时也要增强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的三级预防
目前人类尚无能力阻止衰老,因衰老所致的骨骼退化也无法逆转,但是,人类可以采取措施延缓和减轻这个衰老和退化过程,即便实现了长寿的目标,也不一定患骨质疏松症。从这个意义上讲,骨质疏松症是可以预防的。尽早树立骨骼健康意识,做好以下三级预防,十分重要。
一级预防: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
注重调整生活方式,注意多使用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坚持锻炼,多做“日光浴”,不吸烟酗酒,少喝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尽可能在年轻时就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为今后一生储备最充足的骨量。具体包括。
⑴平衡膳食。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要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这些食物中的含钙量较高。
⑵适量运动。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平衡能力,减少摔跤几率和骨折的发生率。
⑶晒太阳。多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储存,维生素D有助于钙在肠道吸收。
⑷额外补充充足钙质。资料显示,5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日钙适合量为1000mg,而事实上平均每日膳食摄入量离推荐量相去甚远,还需额外补充600mg左右的钙。
二级预防:中年以后,尤其是妇女绝经后
这时人体骨量流失速度加快,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进行长期预防性的补充钙和维生素D。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避免摄食过量酒精或咖啡因,不要过度减重,避免长期服用类固醇;适量且持续的负重运动(如每周三次30到60分钟的快走、跑步、爬楼梯等),能有效地增加骨质密度,并可强化心肺功能,增加柔软度、肌肉力量与平衡感,间接预防跌倒,减少骨折发生率。
此外,跌倒预防也很重要,家中是跌倒最常发生的场所,居家安全不可忽视。随着年纪增加,家中摆设应尽量符合无障碍空间。光线要充足,尤其楼梯与浴室最常发生意外,最好加装扶手与防滑设备,尽量移除不平或可移动的地毯,减少地板衔接处的高低落差。视力不佳者,应到眼科诊治,若须配戴眼镜,要提醒与鼓励配戴眼镜,使其能看清楚周遭环境,避开危险因素。
三级预防:步入老年后
坚持适当运动、加强防摔措施,预防骨折。老年人仍应积极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已发现骨密度低下或已患有骨质疏松症,可适当配合药物治疗,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在药物治疗方面,目前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包括双磷酸盐药物、抑钙激素、副甲状腺素;停经后女性还可以考虑荷尔蒙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SERM)或锶化合物等。
对已发生骨折患者,积极治疗不容迟疑,除对骨折的及时处理外,合理的康复治疗和骨折后预防再次骨折的治疗尤其不可忽视,因为已骨折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膳食补钙
值得推荐的金牌高钙食品:
牛奶:牛奶是最好的钙质来源,其中富含乳酸钙,人体比较容易吸收。
豆制品:豆腐和黄豆制品除了含有丰富的钙质外,还含有一种叫做异黄酮的物质,可以降低骨破坏,增加骨形成和骨密度。
带壳食物:虾蟹等动物肉本身也含有一定钙,如小虾米能嚼壳一起吃,吃进去的钙就更多。
菌藻类食物:紫菜、海带、黑木耳等含有较多的钙质。
除此之外,全鱼干、芝麻酱、杏仁、花生、莲子等也富含钙质。
可以将牛奶作为钙质的主要来源,正常人每天喝500ml的高钙奶,再吃些绿色蔬菜就可以基本满足一天所需的钙质;不喜欢喝牛奶的老人也可常喝豆浆并搭配豆制品补钙,300克豆腐含钙量也能满足一日所需。做菜时多用虾皮和芝麻调味,多食用动物骨头,最好骨髓和软骨一起吃都是补钙的好方法。
增加膳食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食物中的钙质进入人体后并非马上被利用,必须透过维生素 D 的转化才有可能被吸收储存。人体中的胆固醇透过“阳光日晒”产生维生素 D,然后经由肝脏、肾脏转为活化型 D3,这种活化型 D3 会刺激肠胃细胞,使其分泌可与钙结合的蛋白质,才能将钙质吸收至人体,达到补充钙质的效果。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主要有鱼肝油、动物内脏、深海鱼、蛋等。
增加膳食中富含维生素C食物的量
维生素C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向骨骼中沉积。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柳橙、芒果、奇异果、番茄、芥蓝、菜心等。
少吃盐和腌制食品
盐里所含的钠,其排泄过程伴有钙的流失。尽量将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减少酱油、味精、鸡精等调料的用量,少吃或不吃盐渍或腌制肉、酱菜、咸菜和咸味零食。
避免高脂食品、抽烟饮酒,以及喝咖啡、浓茶等饮料,因为这些食物会促进骨钙流失。
避免摄入过多草酸
菠菜、苋菜等含草酸丰富的蔬菜能使钙形成难吸收的草酸钙,烹饪前最好在80摄氏度的热水中焯一下,将草酸清除后再食用。
运动促钙吸收
如果单纯补钙而不参加运动,钙质很难被吸收,也难以沉积在骨组织上缓解骨质疏松症。体育运动除了提高骨骼强度外,还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降低各种骨折的发生率。研究表明,常打太极拳和不打太极拳的人相比,跌倒的概率可减少47%,髂部骨折率可低25%。
钙补充剂
如果无法在日常饮食中摄取足量的钙质,可以考虑服用钙补充剂。选择补充剂的时候应该要阅读成分和剂量,并遵循指示服用。钙补充剂最好在饭后1-1.5小时后服用,避免食物的干扰可以促进吸收。钙的消化吸收需要胃酸的协助,胃酸分泌不足者不宜空腹服用,应该在餐后服用以利吸收。各种钙补充剂的钙化合物不同,所含的钙量差异很大,吸收率也不相同。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