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工作计划及总结

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办事处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日期:2024年 11月 22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公明街道办

字号: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公明街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工作成效显著。现将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年工作成效

  (一)突出抓好全会法治工作精神学习领悟。7月24日,公明街道召开党工委(扩大)会议,原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突出抓好全会“法治篇”学习领悟,重点学习法治政府建设的指示要求。9月29日,举办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培训采取“线下+线上”“主会场+分会场”形式,由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等共计300余名学员参加。聘请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特约讲师晏世乐,在全面讲授大会精神的基础上,着重突出法治工作指示精神的学习,结合街道发展实际和法治工作特点,剖析执法、司法、守法工作实例,加深学员对全会法治工作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把学懂悟通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工作的首要任务,通过专题讲座、分组交流、学用结合等形式,持续加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10月25日,街道组织各部门业务骨干、人民调解员及法律明白人共计87人,邀请常年法律顾问张慧律师,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为题进行集中授课,结合劳资纠纷、互联网纠纷、金融领域纠纷等热点问题,不断夯实工作人员解决多发、常发、新发矛盾问题的理论基础。

  (三)严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认真研读、全面落实中央《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年初,召开部署会明确法治工作的重要性,根据各部门职责分工,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安排,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班子领导成员将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及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纳入个人年终述职报告。召开专题会议3场,听取法治建设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推进重大行政决策、诉讼复议案件处置、信访案件化解等工作。

  (四)创新打造“一张图”治理模式。街道持续将城市治理“一张图”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牢固树立一个城区工作理念,全面整合“政府、城市服务商、社会主体”三方力量,实现打造“干净、文明、安全、和谐”街区四个目标。为构建“1+3+4”城市治理体系,梳理城中村、市政道路等10个治理场景,划分95个城市治理最小单元,全年各单元共开展2006场居民议事会,社区组织红棉议事会259场,共协调解决群众诉求300余宗,群众安全感、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满意度、平安建设工作满意度等9项指标均位居全区第一名,基层治理成效显著。

  (五)持续加强执法工作正规化建设。今年,街道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和制度建设,加强和规范督查工作,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65家,开具行政处罚决定书90份,经济处罚金额累计41.94万元。邀请人民监督员亲临现场实地监督10次,法制人员参与一线执法工作200余次,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做到执法前告知法律依据,执法中听取陈述申辩,执法后告知救济途径,同步将执法情况在广东省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公示,规范行政执法全过程。街道深化行政执法改革,创新行政执法方式,通过将“水电燃气不加价”纳入村规民约,有效减少水电燃气加价行为,降低处罚频次,带动辖区形成全民共建共治的良好局面。司法局、城管局等上级单位组织的17次案卷评查工作中,审查卷宗189份,评为优秀卷宗185份,优秀率为97.88%。

  (六)构建多元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为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街道共建立6个调解组织,本级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9个工作室,配备79名调解员,推进人民调解规范化管理,经常性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分级分类化解纠纷工作。全年街道各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矛盾排查314场,共处置矛盾纠纷1255宗,成功调解1209宗,化解率96.33%,其中达成书面调解协议354宗,确认法律效力118宗,涉及金额为554万余元,着力把纠纷化解在萌芽、平息在基层,辖区万人成讼率为83.5,相比去年降低29%。行政调解方面,街道受理劳资纠纷660宗,调解成功456件,调解成功率为69%,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民意速办平台,加快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今年街道民意速办平台共分拨诉求9279宗,办结9232宗,办结率99.5%,按时办结率100%,特别是自9月初以来,连续15周平均满意度达97.7%,连续14周获满分评价。

  (七)着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街道开设企业微信号“公明企业‘家’”,为企业提供财会、法律咨询等服务,目前共提供咨询服务260余次,解决惠企政策、财会、安全生产、产业空间、民生等各类诉求242条,通过推进政府机构职能优化,不断扩大对商事主体的服务范围和广度。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街道全年未印发其他规范性文件,开展2次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并将清理情况进行公示。通过落实“统筹执法+扫码入企”工作,有效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大幅压缩进企频次,以减少行政手段干预,推动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至今年10月,共开展扫码入企执法17次,联合消防、市监、环保、安巡等部门共同入企执法检查9次,同比入企次数下降41.3%。

  (八)依法高效预防突发事件。街道定期开展处置生产突发事故、突发性事件等应急演练,大力宣传普及预防火灾、防溺水、防台风等常识,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全面提升街道应急处突能力。截至10月底,共计对239家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查处安全隐患167项,开展防溺水演练1场,应急森防演练2场,防灾减灾、消防安全、安全生产宣传活动8场,火灾事故警示教育会22场,教育引导企业员工和辖区居民熟练掌握应急疏散技能,不断增强避险自救能力。

  (九)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结合国家安全教育日、国际禁毒日、国家宪法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各社区利用讲座、居民群、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累计开展主题活动29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多份,已建成禁毒、反邪教等法治文化主题公园,不断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组织街道全体在编工作人员参加年度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活动,全员按时完成网上学习,并在学法考试中实现参考率、优秀率100%。

  二、去年问题整改

  (一)着力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遴选光明区行政执法讲团优秀讲师,结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背景,针对行政执法中的重难点问题,组织一线执法人员开展10场执法业务培训,以行政处罚法、行政执法领域复议诉讼风险防范、行政法在行政执法中的体现等为重点学习内容,并组织现场交流答疑,切实提升执法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业务娴熟、廉洁高效、权责一致的执法人才队伍。

  (二)不断强化公共法律服务效能。依托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统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为每个小分格配备人民调解员和法律顾问,公示公共法律服务清单,突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全年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69宗、出具法律意见238份、开展企业法治体检142次、法律援助咨询294宗。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并网入格,组织人民调解员开展宪法、民法典等业务培训9场,参加线上法律微课堂培训39场,实现兼职调解员培训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破除“兼职等于不专业”的问题积弊。

  (三)持续深化普法宣传工作质效。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制定普法计划,分类精准普法,在社区公园、企业园区、老年活动中心,分别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案例进行普法宣传。依托30名“法律明白人”,建立社区志愿者普法队伍,全年开展普法宣传103场,有效提升街道普法宣传的效果,增强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社区的法治建设。紧密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向辖区居民开展“候鸟式”巡回普法宣传活动,寒暑期进社区,开学日进校园,哪里有未成年人,就把普法工作带到哪里。

  三、今年存在问题

  (一)诉源治理成效尚显不足。自6月起,法院开通“融平台”以来,街道人民调解委会已在平台受理诉前调解案件164宗,正在调解68宗,调解成功7宗,调解成功率较低。街道仅有12名专职调解员和43名兼职调解员,对比过千的纠纷总量,人力缺口明显。同时,多数兼职调解员为网格员兼任,调解业务能力薄弱,“一缺一弱”的现实短板制约了纠纷化解的质效。

  (二)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仍需提高。今年以来,公明街道共收到涉及行政执法的行政复议3宗,其中1宗复议因行政处罚决定送达不及时,被复议机关确认程序轻微违法。暴露出少数执法人员业务能力薄弱,严格按章执法的意识有所欠缺,距离执法必严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普法宣传效果有待加强。普法力量相对薄弱,普法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存在宣传内容针对性不强、吸引力不大等问题,尚未形成浓厚的普法宣传氛围。街道通过张贴普法标语,分发普法书籍,组织普法讲座等手段开展普法工作,形式过于陈旧,难以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四、明年重点工作

  (一)多措并举提升诉前调解成功率。加强与光明区人民法院业务沟通,强化诉源治理,从标的特点、矛盾种类、涉诉金额三个维度,结合每名调解员擅长领域制作调解“画像”,并对照标准分配调解任务,让最适合的调解员处理最适配的纠纷,尽力推高诉讼调解成功率。同时,遴选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对首次未调处成功的纠纷进行案情复盘,酌情开展“再调解”。

  (二)持续提升执法业务能力水平。针对行政复议中反映出的程序违法问题,加大对执法人员培训力度,通过案例分析、经验交流、专题讲座和监督评查等方式,提升法规意识,补齐程序缺口,斩断问题源头,杜绝类似问题反复,打造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的执法队伍。

  (三)打造普法宣传精品工程。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刑满释放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普法教育,充分发挥巡回法庭、法治系列文化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普法阵地作用,不断创新普法方式方法,遴选优秀普法题材,用优质的普法工作,多维度培塑群众法治观念。

  特此报告。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