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九次全会和区委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细化的城市管理服务提升城区市容市貌、环境韧性和生活体验,有力推动全区经济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优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成效
(一)党建赋能队伍提质增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政治任务,坚持党建引领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经济运行调度,超额完成工业投资5.57亿元。全力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推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9%,招引4家企业落地光明。加强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大力推进“跟党一起创新”,党支部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创新开展科级干部分享会6次,不断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二)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圆满举办。推动第十四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在光明举办,共吸引1800余位代表现场参会。开创市场化办会模式,采取“学会牵头+行业发力+政府引导”形式,实现财政预算零投入。按照“办会就是办城市”理念,搭建产业招商交流平台,突出“论坛+展会”共办,我区8个项目首次获全国性风景园林学科综合奖项,助力拓展光明乃至深圳招商“朋友圈”。
(三)山水连城绿美光明建设成效亮眼。聚焦山脊翠脉生态连通,建成全市首条18.8公里休闲运动骑行道示范段,启用10公里绿道,打造4条特色步道,新增科学公园(北翼)、创新公园2个特色主题公园,科学公园“天空之境”、虹桥月在庭艺术驿站成为市民游客打卡新地标。打造共建花园7个,新增种植乔木2.9万株、立体绿化6.4万平方米。持续推进“科学+园林绿化”养护模式,打造3条花景林荫大道、2片赏花地,助力城市文旅发展。
(四)公园综合服务品质显著提升。新增5个咖啡吧、7处便民服务点、117个快充电桩以及一批轻餐饮点、运动健身场地,8个公园628个停车位实现“一键预约”。落地以华大基因为首的N个专业研学机构,开展自然教育活动72场。以“公园+场景”为抓手,形成5个特色品质消费热点。高标准筹办“FINE光明·YUAN生活”IP活动150余场,打造科小明、明鹭鹭、园朵朵等公园IP文创形象,丰富市民多样化的游园体验。
(五)城区市容环境面貌展现新气象。创新采用联合体投标、专业分包方式,实现“城管业务一体化”全覆盖,有效破解市容环卫工作“碎片化”管理难题,节省管养成本达4000万元。聚焦市容环境测评新要求,高频次开展专项巡查,动态调整区模拟测评模式,常态化针对短板问题研究整改举措,全区月均整改案件1.3万宗,推动卫生死角等市容环境问题整改率提升至94%。10个区域试点无人智能清扫场景应用,新改建各类公厕15座,接管48处公配物业,进一步补齐全区环卫公配设施短板。
(六)生活垃圾综合治理能力持续增强。推行厨余垃圾“一店一码”收运模式,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9%。持续推进源头管理,强化基层治理,19个社区评为“百分百行动”达标社区。“蒲公英校园”创建活动实现102所幼儿园、48所中小学100%全覆盖。光明能源生态园施工进度达65%,全市厨余垃圾单体处理规模最大的光明环境园正式运营,成为厨余垃圾处理示范样板。
(七)特色街区创建成型起势。统筹光明区全运会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完成4处拆除类、33处整治类城市品质问题整改。提升重点区域和重要企业周边道路绿化14处,面积27.85万平方米。创新打造全市首个融合“公园+街区”模式的法治文化街区新地标,营造振明路红花山片区等4个“美好街区”。创建6个有序商业街示范点,不断提升市民消费体验。完成105条“暗区”道路补建工作,移交接管道路48条,实现夜间暗区、盲区动态清零。
(八)土地监察秩序持续向好。大力推进违建减存量,顺利完成2024年度违建治理任务153.54万平方米,完成率101.41%。源头遏制“两违”滋生,严格执行巡办分离巡查处置机制,组织各街道拆除整治违法建设超1.04万平方米。分步分类逐宗完成186宗24.21万平方米存量乱占耕地建房整改工作,整改率全市第一。规范国有地块出入库,清拆接管范围各类违法乱搭建3073平方米,清退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面积约2.9万平方米,移交地块104宗、面积112.93万平方米,国土空间支撑能力逐步增强。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以系统思维健全市容环境治理制度体系
1.完善市容环境治理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市容环境全领域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光明区公园高品质建设设计导则》《光明区公共配套环卫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指引》《光明区规划土地监察执法强制执行程序指引》《光明区城市家具规范管理指引》《光明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实施细则》5项管理标准文件的制修订工作,满足城市管理新形势发展的制度供给需求。
2.建立低成本高效能国有土地管理机制。根据《关于落实国有土地低成本高效能管理机制的工作方案》要求,切实做好方案内涉及土地的移交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土地违法侵占行为的线索移交流程。探索街道以及各部门主导实施公益性项目的土地使用路径,积极破解国土监管工作难点、堵点,推进国有土地长效管理。
3.切实维护规划、土地管理“两个秩序”。做好违建综合防控和违建整治,修订巡办分离综合防控和线索移送工作规范,保持违建治理高压态势,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严格开展卫片执法和自然资源督察整改,严控新增占耕建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持续推进存量违法用地整改,通过规划管理秩序与土地管理秩序“双管齐下”,有力保障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以改革思维塑造亮点品牌工程
1.引导产业链招商。坚持以行业高效能治理牵引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本地的环卫、园林、市容产业优势,成立光明区环卫绿化协会。协会通过收集会员单位常用工具、耗材需求,鼓励会员单位研发相适应的工具产品,对内优惠价出售或进行订单化、统一化集中采购,帮扶辖区内企业获取订单,搭建区级企业交流平台,打破企业之间信息壁垒,带动全区环卫、园林行业产业发展。
2.打造骑行经济。加强骑行道与绿道、碧道、公园园路等有效衔接,以点带面推动骑行网络建设。依托喜德盛等本土企业,探索引入骑行运动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赛事+”融合性产品体系。通过环湖骑行、时尚秀场、品牌赛事等新潮业态活动,激发文旅消费潜能,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
3.加速打造消费新业态。深化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聚焦沉浸式体验和多业态集成,在公园草坪、广场以及空闲地等区域划定开放共享区域,进一步完善公园特色消费场景,更好地促进公园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社会价值。
(三)以破局思维推动绿美光明建设转型发展
1.共建共享推进护绿增绿。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绿化,采取共建、捐建、认养等形式参与城市绿地的管理和养护。加强城市树木保护管理,高效推进绿化审批,规范树木移植和养护管理,努力让光明成为绿美满目的田园新都市。
2.全力打造绿色生活圈。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全力推进石榴籽公园、龟山儿童公园2个公园、10公里绿道、4个绿地景观节点和25公里休闲骑行道建设,夯实连生态、连生活、连生产的魅力山水骨架。增设儿童游乐、休闲健身等设施,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完善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和智能便民设施,全面提升公园服务品质。制作光明区全域全季自然生态纪录片《去有光的地方》,推动在CCTV-9频道等全媒体平台重点推介,集中展示绿美光明建设成果。
3.优化公园商业运营综合效能。引入社会资本一体化开展公园商业运营、改造提升、维修管养,进一步盘活公园资源。创新公园商业运营联动效能,推动大雁山森林公园与长圳服务区融合运营,打造深圳交旅融合示范点。推动科学公园与光明科技馆、国际美术馆等大型文体地标联动运营,拓展公园业态空间,丰富公园绿地的可消费潜力。
(四)以精细思维全面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治理
1.提升市容环境质量监测绩效。智能化、机械化、精细化“三化”联动,打造区级环境卫生样版道路。紧盯市容环境质量监测短板,制定环卫黑点一张图,加强环卫企业履约监管考核。提升改造公厕53座,增设13座高品质装配式公厕,提升公厕供给能力。2025年全区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排名力争全市前五,所有街道达到“A”等次。
2.持续优化城区环境质量。持续推进“街区制”改革,推广街道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综合运维模式,抓牢“城管业务一体化”工作,增强区、街道、社区、企业环卫管理工作合力。优化城管执法方式,在坚守法律底线的同时,注重情理法的贯通。
3.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高标准运营光明环境园,推动厨余垃圾处理工作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光明能源生态园建设,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能源生态园,具备试运营条件,提升减污降碳效能。高标准打造生活垃圾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50%以上。
(五)以美学思维营造雅致街区环境
1.用好赛事契机。以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为契机,加强重要道路、赛事通道、场馆周边、重点企业和重要场所等地的市容品质提升和氛围营造,打造一批优美雅致的景观大道和精彩亮点,塑造高品质城市风貌。
2.营造安全舒适的照明环境。按照“六区·八横·八纵”照明总体格局,推动美术馆、科技馆及周边景观照明落地实施,保障长圳地铁站等特色景观照明工程,对观光路(光侨路-观澜交界)1059盏灯进行照明功能提升,激发夜间经济活力。
3.加强市容美学管理。按照“全场景、全要素”理念,开展“美好街区”打造,对6个街区内城市家具、广告招牌进行梳理提升,实现市容景观问题精准治理。开展云谷片区小环境营造,通过街区市容界面功能完善,助力商圈环境“大提升”。
特此报告。
深圳市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5年2月10日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