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工作计划及总结

光明区财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5年 03月 26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财政局

字号: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光明区财政局积极抓收入、调结构、防风险、保民生、促发展,为光明区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承载区提供坚实保障。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讲政治守规矩,基层党建“领”的作用持续增强

  一是持续抓实抓好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召开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安全生产、保密、法治等工作。开展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45次,“国资党建大讲堂”获评区“终身学习品牌”。二是全面建强建好组织根基。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运用参观廉明馆等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方式,带动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二)拓财源促增收,财政运行“稳”的基础持续夯实

  一是科学有序组织财政收入。成立“培固服”工作专班,强化财税协同、部门协作,2024年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52.3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9.72亿元。二是持续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印发主动向上争资金争政策工作方案,推动形成全员参与、应争尽争的工作局面。

  (三)强支撑提效能,经济发展“进”的动力持续增强

  一是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全年发行新增专项债券51.81亿元,有效补充区级财力。发行再融资债券24.64亿元,有力保障到期债券还本资金。二是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成立资产盘活工作专班,盘活低效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三是积极健全基金体系。参与市区联动“20+8”产业基金,推动光明科学城种子基金成为全市首只种子基金。通过基金合作撬动东兴资本落地光明,有效丰富科技金融生态。

  (四)优支出保平衡,资金使用“紧”的要求持续提升

  一是落实落细过紧日子。出台过紧日子若干措施,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格执行《光明区委托课题管理办法》,将所有课题纳入联审范围。二是做实做好资源统筹。统筹年内预计无法支出资金6.23亿元,保障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2024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5.05亿元,其中九大类民生支出144.29亿元,占比74%。三是精打细算编制预算按照“应保尽保、结合财力适当保障、不予保障”三级保障顺序,打破部门预算编制“存量+新增”固化格局,从行政经费、购买服务等领域严把审核关,有效控制整体支出规模。

  (五)高标准强要求,监督管理“严”的基调持续突出

  一是财会监督从严从紧。完善自行采购平台功能,纳管项目达3.1万个。强化财政投资评审,节约资金1.42亿元。二是国企监管走深走实。修订印发“两监”人员考核方案,国企考核经济指标从单一固化的8项调整为多元可选的指标库,考核机制更趋合理。

  (六)扬优势促发展,服务大局“优”的作为持续彰显

  一是国资国企活力不断迸发。卫光控股实现实体化运营,初步构建生物医药领域平台型企业;完成19处超充场站建设,助力打造“超充之城”。二是产业空间拓展步伐加快。联想二期数智大厦全面施工;东坑、塘家社区返还用地项目启动建设;科陆、欧菲光园区委托运营管理协议正式签订;大新新美工业园完成统租改造。三是经济服务工作扎实推进。发挥国企物业、基金等资源优势吸引超20个项目落户光明,超额完成区招商任务;光明首个“工业数字化加速器”-光明科学城数字化工业创新中心正式启用;国药通用项目过渡场地完成装修改造;光明城市候机楼实现全面运营;光明国际汽车城全年销售额实现增长。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党建引领,赋能工作提质增效

  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强化理论学习体系建设,创新学习形式、丰富课程资源、挖掘优质师资,提升“国资党建大讲堂”学习品牌含金量,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办好廉政教育月、纪律教育学习月,开展警示教育、家风建设等活动,强化监督制约,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二)充分挖潜增收,提升综合保障能力

  一是扎实推进税源培植。用好“培固服”专班工作机制,加强与税务部门信息互通,建立财税部门联动新模式。二是强化向上争资争项目。用好全区联席会议机制,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接,主动争取先行先试改革试点。三是谋好用好政府债券。强化项目储备,做好项目收益测算,构建融资项目筛选机制,积极争取新增发行专项债券、再融资债券。四是有序开展资产盘活。全面摸清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家底,分类有序盘活资产。

  (三)优化支出结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以零基预算改革为突破口,打破支出固化僵化格局,构建合理支出预算规模,足额保障基层“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等刚性支出,优先保障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二是厉行节约控支出。建立节约型财政保障机制,严格审核把关“三公”经费、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论坛展会及课题项目经费。

  (四)加力防范风险,强化财政国资监管

  一是抓好财政监督管理。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坚持堵塞漏洞、从严问责、严肃风气的原则,强化风险防控意识、防控机制健全等重点环节监管,推动财会监督在规范财政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财经纪律等方面发挥重要保障作用,使财经纪律成为具有刚性约束的制度红线,形成长效震慑。二是建强国资监管体系。出台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市场化选聘企业领导人员考核制度,提升监管科学化、精准化、实效化水平。三是强化社区集体“三资”监管。聚焦平台监管科技赋能,新建集体“三资”综合监管平台。

  (五)围绕中心大局,扎实服务科学城发展

  一是完善引导基金体系。持续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基金链条,加强市区联动,争取更多种子基金落户光明区,聚焦重点产业集群,与产业链主企业、上市公司组建专业子基金。二是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推动深圳生物制品前沿创新中心实质化运营;推进科学公馆、科旅之家、中试转化基地项目。三是拓展优质产业空间。加速建设东坑、塘家、长圳征地返还地项目,推动上村下辇非农建设用地项目动工建设。

  (六)聚焦宜业宜居,助力城市能级提升

  一是全力推动双招双引。依托科技金融大厦、凤凰广场招引一批现代服务业企业以及软信、大数据、智能传感器产业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二是持续优化消费业态。推动光明国际汽车城高质量运营,构建“汽车商业+文娱+旅游+生态”产城融合新模式,打造湾区最大新型汽车生态综合体;充分发挥光明围岸商业、红体商业先导作用,深入推进光明区域级商圈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光明特色的商业综合体。三是强化城市服务保障。获取全区再生水经营许可,实现再生水业务可持续运营;新增光储充一体立体停车场,高效益运营超充电站示范项目,助力光明区充电服务网络建设;完善“菜篮子”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农贸市场管理服务智慧化建设,优化菜篮子物流供应链。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