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结果公开 > 工作计划及总结

光明区卫生健康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5年 04月 18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卫生健康局

字号:

  2024年,区卫生健康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奋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医疗卫生高地。现将2024年工作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情况

  (一)聚焦党建引领,夯实思想政治根基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建立常态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开展集中学习21次。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学习制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严抓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行风。坚持正面引导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理论学习中心组等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廉洁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坚持党建引领,“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组建党员专家科普队,推动“党建引领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实施”项目成功入选光明科学城特色“书记项目”,并成为市级项目。

  (二)聚焦病有良医,提档升级医疗资源

  一是加快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开业运营,开放床位578张,中山七院二期主体结构封顶,区人民医院新院区总体形象进度达70%,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完工,区中心医院续建(二期)加快建设,全区床位数达到4896张。二是扩容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制定《光明区社康机构建设指南》,打造高质量、高颜值社康机构。玉塘社区医院完成建设,中医特色社康站投入运营,新增5家社康机构,全区社康机构数量达66家。

  (三)聚焦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持续提升医疗质量。开展医疗机构行业安全专项整治、医疗技术应用管理、手术质量安全提升、四级手术安全和禁止类医疗技术管理等4大医疗质量检查专项行动,提升区属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二是积极发展国际医疗服务。中山七院国际医疗中心成为全市首批国际医疗服务试点单位,区人民医院完成全国首批国际医院评审认证。三是基本公卫服务水平达到新高度。光明区作为广东省优秀代表,参加全国基本公卫服务绩效评价,助力广东省排名全国第十,同比提升10个名次,创历史最好成绩。四是提升医学科研水平。中山七院获批市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临床研究中心1个。区人民医院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立项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6项。

  (四)聚焦全民健康,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出台《光明区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2024—2026年)》,实施“四项健康行动”“十大重点工程”,推出“九大惠民福利”,为辖区居民提供从备孕到生命终点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保障。一是吸引居民积极签约。约46.4万人签约加入计划,为4.3万名三年内未体检的辖区常住居民提供惠民体检服务,劳动年龄体检人数较2023年增长46.66%。二是打造健康科普品牌。累计开展“健康大讲堂”24场,邀请清华大学、深圳市康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等医疗专家为居民提供讲座及义诊服务,线上线下受益居民约48万人次。三是积极链接优质资源。与深圳市康宁医院、深圳市眼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入交流,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形成战略合作。

  (五)聚焦队伍建设,内培外引卫生人才

  一是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全职引进泌尿科、消化内科、麻醉科等学科带头人18人。柔性引进脊柱关节外科、胸外科等5名市级主委专家。二是培养金牌家庭医护。试点建成3家金牌家庭医生诊室,开展金牌家庭医护能力提升行动,培养30名具备国际化服务水平的医护人员。

  (六)聚焦民生福祉,做细做实惠民实事

  一是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建成全省首家粤港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中心,制定粤港医疗机构中药院内制剂调配使用标准38项。公明社康中心获批“深圳市旗舰中医馆”。开展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等活动,为居民提供免费中医药服务1.8万余人次。二是大力推进托位建设。培育发展社会举办型、社区服务型、医育结合型、托幼一体型等多种模式的托育服务,全区托位数达到5866个,托育服务设施社区覆盖率100%。三是提升全区急救能力。中山七院、区人民医院获批“国家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基地”。在公共场所新增210台AED设备,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72场,培训6000余人次。四是健全无偿献血机制。联合宝安区中心血站在光明大仟里购物中心选址建设全区首个固定献血屋。开展团体献血活动93场。

  (七)聚焦招商引资,构建健康消费体系

  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出台《光明区卫生健康局2024年度招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12个招商工作组,召开22次调度会,积极接待和拜访企业,吸引30余家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到光明考察,组织企业会谈170次。二是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出台《光明区2024年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形成“一方案、一报告、三清单”,推动社会办医疗机构、托育机构高质量发展。培育健康消费新场景,区人民医院获批全市首个“全科医生运动处方培训基地”,并获评“2024年度深圳市体卫融合示范培养医疗机构”。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全面加强区卫生健康系统党的建设

  一是提升理论学习质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结合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融合健康集市、特色义诊、眼健康、脑健康等项目,打造“科学光明、健康同行”“健康大讲堂”“全民健康体检”等党建品牌。三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警示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监督机制,坚决查处行业不正之风,提升干部职工拒腐防变能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持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

  一是加快医疗卫生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中山七院二期竣工验收,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开放床位800张以上,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建成投用,区妇幼保健院加快建设,玉塘社区医院开业运营,力争引进国际一流外商独资医院,引进牙科、眼科、康复等专科医院。二是稳步推进社康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社康机构网点布局,实现小病不出社区。

  (三)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

  一是促进“三医”协同发展。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耗材招采政策,做好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广东省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药品采购。二是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和加强党对医院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健全公立医院议事决策制度,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三是稳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按照全市统一工作部署,全面规范区属公立医院薪酬体系,强化公立医院公益属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促进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持续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一是高质量开展医疗服务水平“攀登计划”,从医疗、学科、人才、设备、科研、管理等多方面提升区属公立综合实力。二是推动医学重点学科高质量发展。开展第六周期(2024—2029年)区级医学重点学科建设,用足用好《光明区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管理办法》,支持区属公立医院引进高层次医学团队,积极创建市级以上医学重点学科。三是持续提升临床研究协同创新能力。推动中山七院加快建设研究型医院,建设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研究型病房。推动区人民医院依托I期药物临床试验中心承接5项以上药物临床试验研究项目,3个以上临床专业获得药物临床试验资质。四是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公立医院与高校、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依托区人民医院与茵冠生物、赛桥生物等“医企”合作平台,开展创新药、免疫治疗、医疗器械研发。

  (五)深入实施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

  一是建设若干个专病防治中心。持续链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深圳市眼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建成投用心血管专病防治中心、眼科临床研究中心。二是进一步扩大签约范围。推动超60万居民签约加入计划,为4万名居民提供惠民体检服务,持续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机制。三是持续擦亮“健康大讲堂”品牌。举办约40场“健康大讲堂”活动,邀请更多省、市级优质专家为居民开展讲座及义诊服务,全面提升辖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六)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打造大湾区中医医疗中心,支持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建设中药材战略储备库,打造大湾区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新引擎。二是认真做好民生实事。完成免费产前筛查、中小学生近视筛查等工作,为普通劳动年龄人口提供惠民体检服务,为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开展免费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三是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新增托位1100个,完善综合监管模式,促进托育服务与管理双向高质量发展。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