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更好应对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挑战,进一步提升光明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专业化与系统化水平,8月26日下午,“光明社会工作学堂”第44期活动在区委党校举行。本期活动由区委社会工作部主办,区人民检察院担任主讲单位,采用“数据先行+专题授课+互动研讨”的模式,聚焦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创新实践与未来方向,组织辖区未保职能部门、街道及社区业务骨干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期课程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马东梅担任主讲人,以“深化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的检察实践”为主题,结合丰富详实的案例,深度解构了光明区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工作的创新内核,详细讲解了未成年人帮教保护干预工作中“评估-干预-修复”的逻辑和“四个一”的工作模式。通过机制破壁、科技驱动、社会协同三位一体的立体实践充分彰显了检察力量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枢纽作用。
课程强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需超越“就案办案”传统,转向“类案治理”与社会治理融合,也系统阐释了“党委领导、司法主导、政府主责、社会协同”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委员会,通过整合16个职能部门与6个街道资源,破解过去保护职能分散的“九龙治水”治理困境,实现了“需求吹哨、资源配到、职能报到”的高效协同模式,为构建未成年人“六大保护”的新格局提供了关键路径。
未来,光明区将持续完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体系,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不断优化“四个一”工作模式,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向更精准、更高效可持续的方向深化发展,努力为辖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来源:光明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