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机构 > 光明区检察院 > 媒体聚焦

守护未来,共筑防线——光明区检察院探索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分级干预工作

日期:2025年 03月 04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检察院

字号:

  应《南方周末》邀请,光明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华夏围绕光明区检察院推动出台的《深圳市光明区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分级干预协同工作办法》相关问题接受专访,并就公众关心的诸多未成年人检察相关工作进行详细解答。采访内容详见《南方周末》2025年2月13日第2138期A5版面。

  原文内容

  深圳光明区走得更远。

  2020年12月,在光明区人民检察院推动下,光明区成立了全国首家党委领导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委员会(下称“未保委”),其办公室设在区检察院,日常由该院负责统筹相关工作,同时对成员部门的配合执行有了更强的约束力。

  “未保委由16个职能部门和6个街道组成,覆盖教育、民政等与未成年人保护密切相关的领域,部门之间的沟通非常顺畅。”光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助理华夏表示,“比如,我们发现涉罪未成年人存在隐形辍学的情况时,会先确认其学籍所在地。如果学籍在老家,我们会与当地教育部门协调其返校;如果学籍在深圳光明区,就直接与区教育局对接,确保孩子继续接受教育。”

  未保委还搭建了光明智慧未保云服务平台,建立了案件分流和干预机制。当公安机关接到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时,会通过平台发起需求,由未保委分流并委派社工介入。

  深圳市福田区启航公益服务中心的社工钱梦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接到委派后,他们会第一时间赶到公安局,从未成年人第一次做笔录时,社工就要陪在旁边,“那是孩子们的内心防线最脆弱的时候,要借助窗口期去建立信任关系,从而跟进后续的服务。”

  华夏解释,他们希望通过尽早介入,提高未成年人和社工之间的链接度。如果从侦查阶段到检察院、法院阶段,都由同一名社工跟进,通常能与孩子建立较好的关系,鼓励他们表达想法和困惑,这对帮教效果的提升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和社工不合适,也可以通过转介机制更换社工,以保障服务效果。

  华夏表示,检察机关的探索工作是逐步递进的。最初,他们聚焦于精准帮教,致力于对涉罪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和感化,帮他们重新融入社会。接着开始关注受伤害未成年人的创伤修复。到了现在,他们从多年工作中逐渐认识到,未成年人保护的关键在于从预防入手,减少问题的发生。

  2024年9月,深圳市光明区未保委印发了一份《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分级干预协同工作办法》,将更多的风险未成年人纳入视野。文件指出,街道社区、教育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或者监护人无力管教的、存在一般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经社工评估后就可以接受干预。相关主体会衡量其风险等级,并实施相应的社会化干预或送入专门学校接受矫治教育。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