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司法局的具体指导下,区人力资源局坚持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人力资源领域法治建设工作。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托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局党组会、党员大会等方式集中传达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30余次,发放党内法规等教材读物300余本。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开展宪法、民法典、行政复议法等专题学法6次。组织领导干部参加2024年度行政执法人员网上培训、广东省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全员学时不少于60学时,参考率、优秀率均为100%。二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部署。党支部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专题学习研讨,结合实际研究谋划贯彻落实的思路举措。全体党员干部结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深入开展自学,切实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加强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局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协调、督办法治建设工作,主持局法治政府建设部署会、法治政府建设报告工作会,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光明区人力资源局2024年工作要点》,制定《光明区人力资源局2024年“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集体审议拟出台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研究解决法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述法工作,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及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履行推进法治建设职责及学法守法用法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述职报告。
(三)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依法民主决策。一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均由集体研究决策。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2024年无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2024年制定部门规范性文件3件,开展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和公示工作2次,及时录入广东省规范性文件查询平台。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对全局相关工作制度进行全面系统梳理,会同区委组织部制定《光明科学城基础性人才集聚行动方案》等制度文件,实现业务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发挥行政复议化解争议主渠道作用,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工作,认真落实行政复议决定书、司法建议书,2024年收到行政复议案件2件,收到检察建议书1件。五是完善突发事件应对体系。制定印发《光明区人力资源局2024年应急管理工作方案》等,压实安全生产职责。六是加强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推动光明就业网、光明区编外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七是注重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参谋作用。强化规范性文件、合同等合法性审查,2024年至今共审核合同、规范性文件100余次。
(四)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与公安机关通过联席会议、座谈会等会商方式,强化“行刑”衔接。二是加大劳动监察领域执法力度。组织各街道开展劳资纠纷大排查大化解等行动。对于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情节严重、符合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情形的企业依法做好认定,并上报市人社局共享至相关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施联合信用惩戒。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做好“标准案”工作,制定常见违法行为执法流程模板,充分利用好劳动监察业务指引手册,加强对各街道劳动监察队伍的案例培训。四是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探索实施过程说理式执法,实现普法与执法深度融合。五是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举办光明区2024年度劳动监察执法业务培训,开展行政执法人员法律考试、行政执法证件申领和换发工作。组织区住建、水务、建筑工务署等建设主管部门圆满完成市治欠保支考核迎检工作。相关执法案卷在2024年案卷评查中获全部满分的优异成绩。5个就业服务作品分别获广东省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竞赛省赛“优秀作品奖”、就业服务案例优秀作品奖,1名就业工作人员获基层就业服务“全省十佳”选手奖。
(五)依法有效化解劳资纠纷,探索共建共治新格局。一是深入开展“安薪光明”行动,将相关单位的根治欠薪工作责任具体化、清单化。二是充分发挥市欠薪保障基金垫付等保障机制作用,及时解决劳动者燃眉之急。三是组织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印发《光明区开展欠薪线索减量提质“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方案》,扭转欠薪线索上涨趋势。四是加强行政调解工作,推动区、街道、社区、工商业园区、企业五级体系劳动调解组织标准化建设,通过以考促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数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较年初增长498.96%。马田街道劳动争议调解中心被市司法局授予“劳动争议调解先进集体”称号。五是拓展仲裁、诉讼办案信息共享、典型案例联合发布等裁审协同工作维度,增强裁审解纷合力。六是推动建立劳动争议“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就近、集约的劳动争议“调援裁诉”一站式服务。
(六)加强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一是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监督,高效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0件、政协提案22件,满意率100%。二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按程序和时限办理舆情信息、信访件和民生诉求,在光明政府在线官网公示部门决算、人力资源招聘、裁决公告等。三是每两月邀请两名以上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对劳动执法业务活动开展监督。四是健全内控机制,深入推行“免疫赋能”计划,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活动9次,邀请区纪委监委业务骨干讲授廉政课程,赴深圳监狱、光明区廉明馆现场接受警示教育。
(七)依法履行劳动关系行政审批职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推进人力资源行业审批服务“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全面落实权责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政务服务事项好评率100%。二是推动辖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全域纳管,支持、引导未备案机构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完善提升。
(八)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营造良好法治氛围。一是丰富普法宣传形式。组织主题普法宣传、“智汇光明·才享荟”人才政策专场宣讲、“送法进社区”等活动,印制派发光明区人才政策口袋书、就业创业政策明白卡等宣传材料万余份。通过光明区就业网、光明就业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群等途径推送就业创业政策。二是充分发挥光明科学城人才港宣传平台作用。举办“归·家—青桐计划”法律专题讲座等活动300余场,服务各类人才万余人次。三是优化“阳光仲裁”普法机制。印发《光明区2024年“阳光仲裁”主题活动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巡回庭、直通车、定制普法、法治示范庭等“阳光仲裁”普法活动22场次。
二、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不足的改进情况
一是加强对劳动工作相关人员的培训。开展宪法、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等专题学法培训,组织光明区2024年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劳动监察执法业务培训等,不断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执法能力。二是推进多元化普法。强化普法宣传与人力资源工作深度融合,结合招工宣传、人才引进、劳资纠纷调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招商引资等业务工作,普及人力资源领域政策法规,积极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三、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以来,区人力资源局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采取多方面有力举措,也取得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劳资纠纷化解力量不足。光明科学城大建设大发展伴生企业格局调整,劳资纠纷诉求呈多元化特征,新形势下劳动监察执法和根治欠薪面临新挑战。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复杂程度加剧,“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从内部因素来看,街道在编人事变动频繁,持有劳动领域执法证在编人员不足,现有的区、街道的劳动监察执法和辅助执法人员数量显得捉襟见肘;规范、专业的劳动争议仲裁调解前置力量不足,未能有效发挥劳动争议源头治理作用;由于日常忙于行政业务,部分工作人员在学习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上缺乏主动性,法律知识与业务工作的融合程度还不够紧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加强。从外部因素来看,当前劳资纠纷仍然依靠街道劳动工作人员处置,缺乏激励机制,部分企业和工商业园区等外部力量主动参与度不高。二是普法工作的渗透力不够。实际普法过程中,由于宣传形式多以宣讲、悬挂横幅等方式为主,利用新媒体宣传新颖内容、开展互动方面少。部分法律条文对于群众来说晦涩难懂,群众对劳动法律的理解水平参差不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不够高,普法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在积极探索多元化渠道普法、扩大法律法规宣传的覆盖面、提高公众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度和运用度等方面仍需发力。
四、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区人力资源局将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领域法治建设。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严格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谋划落实好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健全预防调处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完善劳资纠纷预警调度体系,推动仲裁工作标准化建设。
(二)加大队伍建设,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加强劳动执法队伍人才储备,组织劳动监察执法人员、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建立健全街道劳资纠纷考评指标体系,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
(三)落实普法责任制,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广泛开展法治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优化“阳光仲裁”普法品牌,完善仲裁“巡回庭”“直通车”等机制,前移仲裁工作关口,全年开展“巡回庭”“直通车”“定制普法”等活动22场次以上,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提供法治保障。
深圳市光明区人力资源局
2025年2月12日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