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深圳市2024年度“十大法治事件”揭晓,由深圳市司法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光明区报送的“全省首创‘执法监督码’‘扫码入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成功入选。该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现统筹后入企频次大幅下降65%,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创新样本。
创新模式破解扰企难题
2024年,深圳市司法局率先在全省推行“行政执法监督码”,在市司法局的大力指导支持下,光明区获批全市首批“行政执法监督码”试点区。在试点推进过程中,光明区结合当前经济大势、企业发展现实需求,在全省率先探索“统筹执法+扫码入企”模式。该模式整合执法、巡查、服务等入企行为,形成“进一次门、办多项事”集约化监管服务体系,通过三级统筹联动机制,区司法局统筹协调10余个涉企部门,街道整合相关队伍,实现条块全域联动。并建立“五步法”分时管理体系,采用四位一体随机匹配形成入企安排表,推行“双向预约”服务模式,企业可自主预约政府部门上门服务,数字化监管提升执法透明度。
“现在多部门联合检查一次搞定,还能通过扫码追溯执法过程,既省心又放心。”该模式在辖区马田街道率先试点,经过3个月试点后,逐步推广至全区。目前,全区工业企业“执法监督码”申领率、行政执法检查“扫码入企”率均实现100%,统筹后入企频次大幅下降65%。相关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入选光明区十件大事、深圳市法治改革创新项目。
全域实践形成改革矩阵
改革不是整齐划一的机械运动,而是因地制宜的生动实践。辖区六大街道因地制宜,创新实践推进涉企改革:光明街道设立园区驻点服务站,建立“企业减负群”;公明街道推行“园长制”精准对接需求;新湖街道创新“8类专项服务+3支队伍”多检合一监管体系,推动专项入企频次大幅下降71.93%;凤凰街道整合街道内部消安、消防、安监等职能,全年预计压降入企超7200次;玉塘街道依托智慧化手段进行“在线匹配”,建立“入企对账机制”,抽取实际入企情况与各部门计划对照检查;马田街道按产业集聚等原则划分15个“企业格”,在每格下沉20人精准对接企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下一步,光明区将深入推广“统筹执法+扫码入企”工作,全面压降入企频次,避免多头、重复扰企,做到“无事不扰、有事服务”,持续提升涉企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