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光明区与深圳湾实验室携手为科学家和医生创业搭建全链条孵化平台

日期:2025年 05月 15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

字号:

特色细胞药物GMP生产平台破解研发与产业脱节难题。

深圳市高智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姜和明。

“湾有引力”相关负责人冀旭。

高智化学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智能多肽合成仪打破国际垄断。

  光明科学城集聚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及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等顶级科研资源,打造深圳生物医药创新高地。由光明区政府与深圳湾实验室共建的“湾有引力”(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作为全链条孵化平台,聚焦细胞基因治疗(CGT)、AI制药和高端医疗影像领域,构建覆盖研发、中试到成果展示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运营一年即吸引20余家优质企业入驻,助力科学家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跨越,彰显科研成果转化的“光明速度”。

  特色细胞药物GMP生产平台

  破解研发与产业脱节难题

  细胞基因治疗被视为继小分子、抗体药后的“第三次生物医药革命”,其颠覆性疗效、政策红利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市场爆发。随着众多新技术的成熟和商业化路径的不断清晰,CGT领域已然成为科学家创业的热门“赛道”。

  “湾有引力”瞄准细胞治疗技术转化研究中最棘手的难题之一:实验室与生产线无缝衔接,重点打造了GMP级别的“细胞药物生产工艺研发平台”,为此提供了破局之道。

  走进1300平方米的试验区,全封闭隔离器系统占据核心区域。“传统孵化器的实验室多满足早期研究需求,但我们建设的细胞基因药物工艺研发平台从规划初期就按照中试标准建设。”“湾有引力”相关负责人冀旭解释:“平台采用全封闭隔离器的工艺策略,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无菌细胞产品的工艺需求。”

  这种“以终为始”的前瞻性设计,源于对产业痛点的深刻洞察。传统研发中,企业常因早期工艺设计与后期生产条件不匹配,导致成果转化时推倒重来。而这里的全封闭式细胞生产全站配合蜂巢培养系统、独立的模块化质控区等设施,让企业从第一批细胞样本开始,就能积累符合产业化标准的数据。

  共享资源,专业赋能

  降低初创企业研发门槛

  对于生物医药初创企业,动辄百万的高端研发设备投入曾是起步阶段的“限速点”。“湾有引力”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一张覆盖全产业链的共享平台网络。

  “湾有引力”共享仪器平台累计投入超千万元购置超百台精密仪器,覆盖蛋白纯化、基因分析、显微成像等全链条需求。更关键的是,“湾有引力”还通过联动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平台的大型科研设备,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创业团队无需自行购置,通过“湾有引力”即可直接触达国际一流的设备与技术平台。“传统模式需要投入大量高价值的设备,现在只需支付机时费。”高智化学创始人姜和明博士表示,这种“按需付费”模式将资金聚焦于核心研发。

  一楼的500平方米“共享展厅”用于集中展示生物医药成果,提供技术交流、投融资对接等服务,推动产业链协作。冀旭指着路演区说:“我们希望科研成果不仅能‘关起门来做实验’,更能‘走出去接需求’,哪怕是普通群众的提问,也可能带来创新灵感。”

  高智化学研发高端仪器设备

  国产多肽合成仪破局国际垄断

  作为“湾有引力”的入孵企业,深圳市高智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极具代表性。这家由深圳湾实验室科学家创立的公司,致力于融合尖端自动化高通量技术与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为科学探索与药物研发领域提供高端仪器设备、卓越服务及智能合成技术支持。高智化学打造的高通量智能多肽合成技术平台,可以实现超快速、智能、低成本的多肽合成,赋能多肽科学研究与药物研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端仪器设备研发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作为多肽药物研发的核心仪器设备,全自动多肽合成仪是制约我国多肽药物产业健康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之一,主要技术和仪器设备被欧美国家垄断。”姜博士介绍道,“高智化学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智能多肽合成仪,融合高效流动化学、高质量数据库和智能算法,实现超快速和智能一键式多肽合成。将单氨基酸循环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6分钟以内,比传统方法和仪器效率提升20倍;基于自研数据库和算法,可以自主推荐合成方法,实现一键式智能合成。合成速度、推荐算法、合成质量、试剂消耗等关键仪器性能指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是促进我国多肽科学研究与药物研发、突破技术封锁的研究利器。”

  技术稀缺性是其赢得资本青睐的关键。“合成效率是制约多肽药物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智能化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高智化学全球领先的高通量智能多肽合成技术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智能化的仪器设备、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姜博士坦言。这一突破性成果,让高智化学迅速获得某头部天使投资机构超过500万元种子轮融资。姜博士透露,接下来将把这款国内唯一能进行超快速多肽合成的仪器推向市场,“让更多的一线合成工作者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乐趣”。

  “选择‘湾有引力’,不仅因为拎包入住和共享仪器网络的便利,更看重这里的产学协同氛围。”姜博士回忆,在入驻孵化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参加过平台举办的诺奖得主学术交流会、产业研讨会、投融资对接会等交流活动,与专家学者和产业前辈进行深入交流,“这种跨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实验室里是难以实现的”。

  “我们不追求短期盈利,更关注能否培育出真正解决行业痛点的企业。”冀旭坦言,平台秉持“非营利”运营逻辑,为入驻企业提供全周期支持:24间精装实验室免租金,法务财税等基础服务由平台团队“兜底”,依托深圳湾实验室的概念验证基金助力早期技术验证。在他看来,衡量平台价值的,是能否培育出更多像高智化学这样的优质项目——让科研成果从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