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光明区为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才群体搭建安居港湾

日期:2025年 08月 07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

字号:

桂语兰庭。

安居瑾华庭。

  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中,住房保障始终是关乎民生福祉与城市活力的关键拼图。近日,《深圳市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正式发布,全市计划新安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4万套(间),其中光明区计划筹集建设2812套保障性住房。事实上,作为深圳制胜未来的关键板块,近年来光明区在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方面成绩斐然,为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才群体等搭建起温暖的安居港湾,也为光明科学城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探索保障性住房筹建的光明路径

  去年8月28日,深圳创维光伏智慧产业园项目奠基仪式在光明举行,将推动创维集团在光伏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落户光明后,区里向我们公司配租了保障性住房,较好地解决了校园招聘应届生的住宿问题,对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发展壮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创维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光明区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筹建新路径,优化资源配置并适时调整配租标准,大力推动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实现住房保障高质量发展,让新市民、青年人和各类人才群体引得来、留得下、住得安、能成业,有力服务光明区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产业发展,助力高标准建设“一城三区”。

  在具体工作中,面对潜力居住用地有限的局面,光明区通过推动企业自持租赁住房、产权清晰产业宿舍、租赁社会存量房源作为公共租赁住房等方式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近年来纳统社会主体房源2.3万套。

  比如,光明区在全市率先谋划打造国际人才驿站,建立“政府发起+国企运营+人才优先+兼顾市场”短期租赁住房保障模式,通过租赁安居萃云阁整栋162套市场住房,跨境引进新加坡雅诗阁团队开展高标准装修运营,为海内外高端人才提供高端酒店式公寓。

  光明区还围绕市政府关于保障性住房“跟着产业园区走、跟着大型机构走、跟着轨道交通走、跟着盘活资源走”发展战略,在科学城片区先后建成凯旋君庭、安联尚璟府、安居澜庭等7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可提供近万套保障性住房,实现“职住平衡”。

  此外,光明区结合住房供应时序和群众诉求,建立住房实物保障与发放租赁补贴并行的多渠道灵活保障体系。仅2023年,光明区通过向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库家庭发放租金补贴,实现轮候库出库780户,做到尊重意愿、“应保尽保”,有效缓解了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库压力。

  今年已竣工保障性住房项目4951套

  根据《深圳市2025年住房发展年度计划》,光明区2025年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住房2812套。

  从时间进度来看,光明区将交出一份更加亮眼的成绩单。据悉,今年光明区已竣工桂语兰庭、安居瑾华庭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可提供房源4951套,已筹集建设狮山工业园土地整备利益统筹06-06地块等保障性住房1061套,为光明科学城高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群体提供坚实住房保障。

  数据显示,2024年,光明区面向贝特瑞、创维光伏、华星光电、欣旺达、联想、普联、迈瑞等七大企业共配租保障房1985套;面向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等大院大所配租保障房4676套,基本实现对重点单位、重点人员应保尽保。

  在去年已经供应1079套公共租赁住房的基础上,今年光明区还将大力推动白花片区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1500套公共租赁住房,为公共租赁住房轮候家庭提供有力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让光明人更有幸福感。

  为了让公共资源最大化发挥效用,光明区也在持续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分配力度,2024年共供应6次,累计惠及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中医院、深圳理工大学等620家企事业单位约1.2万人。

  推动住房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面向科学城建设,光明区将积极探索科学城片区装置聚集、光明中心、产业转化等分区住房保障新模式,立足《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北林-中城-南谷的山水规划生态格局,对应城市发展趋势和各类市民住房需求构建住房空间格局,充分发挥住房保障工作招才、引才、留才作用。

  实施“四跟”战略,优化空间资源配置。坚持“跟着产业园区走、跟着大型机构走、跟着轨道交通走、跟着盘活资源走”保障性住房“四跟”发展战略,针对装置聚集区、产业转化区新增就业群体对单房、两房一厅需求集中的现象,谋划一批以小户型为主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切实加大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力度,缩短核心区域科研人才通勤时间、优化职住平衡。

  构建梯度保障体系,强化规划动态衔接。通过定期评估、弹性供给和精准适配,构建分层分类、梯度保障的住房筹集建设和供应体系,重点推动北区保障性住房项目谋划,推动北区装置聚集区大型科研机构产城研深度融合,提高新增就业人群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切实提升住房保障政策与城市发展需求匹配度。

  创新供给模式,完善多元保障机制。坚持实物保障与租赁补贴并举的原则,根据“人、房、地、钱”情况明确实物与货币比例,结合住房供应时序和群众诉求,持续完善“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的多层次保障性住房供应机制,稳步有序扩大各类租赁补贴范围,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的居住需求,有力保障基本民生、破解土地财政双重约束。

  未来五年,光明区将坚持“以需定供、以需定建”,把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兜住民生底线”。同时,聚焦存量提质增效,推动住房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构建“市场+保障”住房供应体系。

  当保障房与产业、人才、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光明不仅是科技创新高地,还将成为人人向往的宜居家园。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