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动态

深圳立法助力合成生物产业抢占全球制高点

日期:2025年 09月 01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

字号:

位于光明的银星合成生物产业园。

  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已成为一条新赛道。8月29日,《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经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规是深圳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旨在以法治方式破解产业发展瓶颈,为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同时,这是深圳在新兴产业领域立法的又一次探索,以“小切口”立法护航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实现大发展。

  据了解,合成生物学被誉为引领未来的颠覆性“造物”技术,是全球科技与产业竞争的新焦点。深圳将其列为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近年来通过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创新中心和创新载体,已初步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数据显示,近三年国内新成立的合成生物企业中约有40%落户深圳,其中光明科学城作为核心集聚区,已汇聚超过130家相关企业,整体估值近400亿元。然而,产业快速发展也面临着审评审批周期长、成果转化效率待提升、市场应用推广难等共性挑战。

  此次出台的《若干规定》采用“小切口”、“小快灵”的立法形式,直击产业痛点,共三十二条,主要内容涵盖如下。明确发展方向与责任:规定市政府应将合成生物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建立统筹协调机制。重点发展领域包括消费品、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农业等。强化创新与转化:深化“源头创新促进技术转化”的深圳实践,推动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深度融合,加强基础设施和创新载体建设,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企业购买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加强合成生物标准体系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加速产品入市与应用推广(核心亮点):探索建立央地协同的审评新模式,支持与合作平台共同培育符合条件的技术审评机构,参与“三新食品”、化妆品新原料等领域的相关检测分析工作,旨在显著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同时,编制合成生物创新产品政府首购目录,通过政府采购引导和创造市场需求,并加强临床研究转化和公众科普。强化要素保障:保障产业空间用地需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优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并提供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便利。

  值得一提的是,该立法的动议源于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对光明科学城建设情况的调研,旨在回应产业发展急迫需求,并将其作为2025年重点改革事项推进完成。此法规的施行,标志着深圳在完善合成生物产业生态、抢占全球合成生物产业发展制高点上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