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梓(等2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市发改委和各区政府加快义务教育学位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深圳城市更新所引发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和人口结构持续变化,带来了对中小学教育资源更多更高的新需求,而现实的情况是现有中小学学位供给缺口大且新增学位供给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现有中小学学位供给缺口逐年激增,中小学新增学位供给受制于用地问题、改造难题等原因而面临严重阻滞,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难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
以光明新区为例,2016年光明新区公办小学一年级学位缺口540个(还不含超计划录取的121人);公办初中一年级学位缺口514个(还不含超计划录取的17人)。而且2017年的学位缺口比去年更大。随着光明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进驻,新增高层次人才及其子女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将显著增加。
针对学位严重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光明新区不断创新举措,努力解决学位供给矛盾。
一、加强统筹协调,落实学位优先保障机制
提前做好学位预测。光明新区在“十三五”教育规划中,已科学规划义务教育学位建设工作。进一步做到了提前6年预测义务教育学位需求,提前3年开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提前1年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建设。
光明新区将学校规划建设纳入城市更新体系之中,确保学校规划建设与城市更新项目同步规划、同步落实。2016年已有红花山小学和秋硕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他城市更新单元也在建设和规划中。
光明新区统适度超前规划教育设施布局,年度用地计划优先保证教育用地。探索通过土地置换、更新单元调整等方式,加快解决已规划但无法使用的学校用地问题。目前,光明新区教育投入总量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基本相适应,教育投入结构与教育布局结构变化基本相适应。在学校建设中,简化审批手续,对于民生项目通过联席会议等、绿色通道等途径加快学校建设项目推进。
光明新区管委会将义务教育学位建设作为重要民生事项,对同级人大报告,并向市政府报告。对于已经纳入建设规划,对执行不力的学校建设项目,追究相关责任部门和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二、加快学校建设,快速增加中小学学位
光明新区积极推进学校改扩建及新建工程,根据新区学位需求制定光明新区“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前谋划,“十三五”期间,新区义务教育阶段计划实施项目22个,其中:新建学校项目14个、改扩建项目8个,20个项目已完成立项,1个项目已申报项目建议书评审、1个项目正进行前期调研。“十三五”期间新区可提供义务教育学位32760个。具体学位供给情况如下:
2016年9月新建红花山小学、新建秋硕小学投入使用,提供小学学位2160个。计划2017年9月新建新区外国语学校、李松蓢学校扩建、长圳学校扩建投入使用,共提供学位4830个。计划2018年9月新建中大附中、新建中大附小、新建红花山中学、新建马山头学校、爱华小学改扩建、高级中学初中部扩建、公明一小扩建、楼村小学扩建等项目投入使用,共提供学位7470个。计划2019年9月公明中学扩建、凤凰学校扩建、新建楼村中学、新建信宏城小学投入使用,共提供学位6300个。计划2020年9月、玉律学校扩建、公明上村学校(原公明二小)扩建、长圳社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新建塘家学校新建新城学校投入使用,共提供学位12000个。
三、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民办学校教育质量
加大民办教育投入。自2011年7月开始,光明新区就实行教育券制度,即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2016年春季,新区共拨付义务教育阶段学位补贴1980.2万元、长期从教津贴590.9万元。民办学校教职工教师节过节费由600元增加至2000元每人,与公办学校一致。
开展学校管理互助。所有公民办学校均派出管理人员(学校行政)到结对学校进行挂职,参与派往学校的管理工作。同时,结对双方不定期安排管理人员参加对方校长办公会,研究学校发展、管理及提升办学质量等问题。
实行教师交流任教。2014年5月,新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公民办学校教师交流任教工作。交叉任教指标共100名,公、民办教师各50名,其中,公办学校至少要安排两名新区历届骨干培训班学员参加首批交流任教。同时,新区把新开展的管理骨干培训班到对应公民办学校交流任教列入培训课程计划,新入职教师从任教第三年起要分批到民办学校任教。此外,公办学校还派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民办学校送课交流。目前,新区公民办教师交流任教工作成功开展三轮,第四轮工作将于2017年9月正式启动。
共享教育资源。公办学校外请专家上课、讲座等活动时邀请结对民办学校教师参加。在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方面,结对学校都能一视同仁,将对方派来的教师与本校教师一样列入选派范围。双方互相开放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较大型活动及举办师生联谊、学生社团交流活动等;结对学校在教学参考课件、试题、教具等多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此外,新区每年拨给受帮扶民办学校资助经费15万元,用于教学教研、教师培训、学校管理指导交流及课本课程开发等。
设立专项基金。依法设立新区民办教育发展专项基金,对加大投入的民办学校给予适当补助,对基础设施薄弱的民办学校给予重点扶持,对高办学效益的集体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给予奖励。
鼓励支持新区民办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和特色化教育,满足新区市民对个性化教育的选择需求。目前公明中英文和光明书院已进行小班化教学的尝试。
几年来,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民办学校就读,为缓解光明新区的学位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圳市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
2017年5月18日
(联系人:邱杰,电话:88211807)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