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建议提案答复

深圳市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深圳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160464号建议的答复

日期:2016年 05月 30日    信息来源: 光明新区

字号:

耿博等代表:

  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20160464号提案已收悉。非常感谢各位代表对加快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建言献策。将社会治理的重心融入网格,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各部门信息的融合,这是一项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符合时代与实践的发展需要。耿博等代表适时提出对加快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的工作建议,对完善我市社会治理网格化工作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针对提案,光明新区经过认真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光明新区社区化网格管理工作进程及现状

  光明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自2014年全面部署推进社会建设“织网工程”以来,积极探索和实践社区网格化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

  1. 健全社区网格管理机制。按社区类型、人口数量等情况,通过信息采集工作量的科学测算,光明新区科学划分出了1345个社区基础网格;根据市委编办印发的《市编委关于设立各级社区网格管理机构的通知》(深编〔2014〕5号),成立新区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办事处网格管理中心两级机构,与各级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管机构合署办公。完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明确工作岗位及职责;制定《社区网格管理暂行办法》、《光明新区社区网格管理培训制度》、《光明新区社区综合信息采集终端管理规定》等系列运行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社区网格管理精细化、定位化、定责化的管理体系。

  2. 建设社区网格员信息队伍。按照网格化管理的实际需要,采取“新区统筹、办事处直接管理”的队伍管理模式,以出租屋综管员为基础,组建了光明新区一线网格员队伍1183人,全区一线网格员统一配置工作包,全部使用智能化信息采集终端移动软件PDA进行信息采集。实理规范管理,全员培训上岗,对网格内“四个实有”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全员培训提升网格员队伍素质能力,成为新区社会管理基础性源头性工作的一线生力军。光明新区网格办对采集信息的有效率进行常态督查,采用实地抽检和网络数据核查相结合形式同步跟上,一周一督查、一月一通报,有效促进了PDA采集实效,确保了基础信息采集的鲜活性。

  3. 创新网格管理服务方式。积极倡导网格内社会组织、居民参与社会治理,从社区老党员、老干部和热心公益事业的居民中选聘楼(栋)长,每个办事处按地域成立楼栋长联合会,充分调动楼栋长参与网格管理的积极性,协助网格员采集信息、收集社情民意;在区、办事处、社区建立网格管理三级QQ群或微信群,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实现对网格员和楼(栋)长工作的有效指导协调。此外,新区网格办紧跟时代步伐,建立了新区网格管理微信公众号,群众只要通过关注该公众号,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新区网格管理、楼长管理的最新动态,并可通过公众号进行人口信息自主申报预约登记等一系列便民服务。

  (二)社区网格管理工作初见成效。

  自新区实施社会建设“织网工程”以来,织牢了三张网:一是织牢家底网。全区1183名网格员,每天活跃在基础网格中,用PDA记录城市部件、楼房信息、人口流动走向等,再通过电子信息平台上传报送,实现相关单位及时了解掌握基层管理实情。目前,新区出租屋系统共编制房屋编码5.85万栋、80.55万(间)套;登记实有人口 107万人(含户籍人口5.8万人);登记法人单位1.53万个;采集实有事件14376条;张贴房屋二维码近47.86万张;业主或管理人签订出租屋流动人口综合管理责任书4.17万份。二是织牢民情网。网格员每周定期走访,把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宣传各类法律规章,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解决邻里矛盾和问题。三是织牢安全网。网格员认真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对发现的各类隐患信息及时掌握并通过信息平台通报各相关职能单位,为建设和谐社区编织了一张安全网。

  二、提案中建议落实情况反馈

  耿博等代表对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提出了五点建议。针对新区实际,结合所提的建议,作如下反馈:

  提议一:加快网格化服务管理立法方面。2015年,市网格办已牵头开展了网格化立法调研、专题讨论等一系列工作,积极立法为社区网格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此外,市级层面已考虑将房屋租赁管理、社区网格化等管理工作纳入《深圳经济特区综治条例》立法修订工作,以完善社区网格管理工作法律依据。

  提议二: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主管机构级别方面。新区人事部门给予了多次政策支持。2007年11月,新区设立“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办公室”及“房屋租赁管理办公室”,两个机构合署办公,为新区综合办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2014年4月,新区编办发文再加挂“社区网格管理办公室”牌子,形成目前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机构格局,编制有10人。2015年12月,编办再次发文将机构升格为副处级事业单位。

  提议三:在信息共享方面。编办在2015年同意在新区综管办内设“信息服务部”,负责信息大数据整理、分析、共享。自2015年以来,由新区信息中心牵头,启动区一级公共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及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建议由市级部门打通与公安、消防、民政、卫生计生、市监、规划国土、社保、城管、教育、交通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对接,构建起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大数据系统,加强在人口、法人和房屋等方面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发挥数据互补优势,提升信息利用率。加强信息综合应用,利用掌握的海量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深度挖掘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定期为各级部门在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方面提供数据统计和分析报告;开展以“居住稳定度”为重点的信息应用课题研究,探索信息综合分析在具体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实践应用。加强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各级网格管理机构的信息化部门和信息管理岗位设置,推动区级网格管理办设立信息化部门,街道、社区网格管理部门设立信息管理岗位,建立岗位人员聘用、培训、考核制度;大力培养信息化建设应用人才,以各区负责信息化建设、系统管理、房屋编码、数据统计等工作的人员为基础组建信息管理员队伍,通过专项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和技能;健全信息化建设应用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化建设管理、信息资源应用、数据共享交换、信息系统管理使用等制度。

  提议四:将网格员确定为独立工种方面。对网格员进行绩效管理,一直是新区在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中努力探索的管理措施。目前光明新区已将网格员队伍纳入外聘人员管理范围,启动编外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对编外人员实行财政预算管理,统筹核算编外人员经费总额,逐步提升网格员的福利待遇。但网格员待遇低,缺乏归属感、看不到未来,致使网格员队伍人员流动性很大,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招不到,留不住,这对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影响很大。将网格员这一工作作为独立工种,引导高素质人员长期从事该工作,需要市级层面出台相关政策。

  提议五:出台政策吸引社会参与服务方面。楼长制作为光明新区的创新举措,新区于2015年编制了《光明新区楼长管理办法》,固化了楼长管理机制,线下通过完善楼长联合会和楼长服务站自治组织及运行机制的建设,加强楼长日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完善楼长的激励机制,吸引广大群众加入楼长队伍,协助政府进行管理和开展相关服务。

  最后,我们衷心感谢各位代表一直以来对光明新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各位代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指导意见,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不懈地努力。

  此复。

  深圳市光明新区管理委员会

  2016年5月27日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