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建议提案 > 建议提案答复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关于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10433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

日期:2021年 09月 07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

字号:

尊敬的曹伟(等7位)委员:

  《关于加大城中村文化建设力度,打造城中村精品特色文化的建议》收悉。现就建议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梳理完善我市城中村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特色、发展历史和宗族渊源等,为打造一村一特色的城中村文化收集背景元素”的建议。

  光明区挂牌成立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文化和文物的工作主线,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挖掘、梳理各村历史文脉,为打造特色村落打下基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拆迁和重建,对城中村外部环境进行改善,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也有大幅度提高,但文化建设则明显滞后,在加强城中村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加强城中村文化建设的力度,这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依托光明区文联“文艺家下基层”项目平台,发挥艺术家自身专业优势,组织作家、摄影家等文艺队伍深入城中村进行采风、创作,扎实推进整理城中村文化历史,承继与发扬城中村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文学和摄影创作,通过文章和图片加大宣传,让当地百姓了解历史、获得文化熏陶,为打造一村一特色的城中村文化收集背景元素,为树立城中村文化品牌起到推动作用。

  2021年,由区史志部门牵头,区文化和旅游部门、各街道协助推进各村文脉梳理工作。通过对文脉的梳理,进一步加强城市更新过程中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促进特色文化的有序继承,推动光明本土民俗文化、优秀建筑和村落的继承和宣传。

  二、关于“依托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增添文化硬件设施,提升文化品位”的建议。

  一是大力开展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根据深圳市政府2017年11月30日印发的《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作要求,光明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部署,制定《光明区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8-2020年)》,确定纳入综合治理范围的城中村共计114个,占地面积共783.59万平方米、涉及楼栋26264栋、居住人口102.2万人。分三年推进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完成城中村治安治理、消防安全治理、用电安全治理、燃气安全治理、食品安全治理、弱电管线治理、环境卫生治理、市容秩序治理、交通秩序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十项工作任务,以消除城中村安全隐患,解决城中村市政配套不足、市容环境差等深层次问题。经过三年行动,光明区110个城中村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中村综合治理任务,经市城市环境品质提升总指挥办公室复核验收全部获评优秀,验收通过率为100%,达到治理标准。

  二是加强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逐步开展10处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工程,包括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宝中学旧址、麦氏大宗祠和公明墟,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慈水陈公祠、德淳书室、元伯公祠、麦氏古墓、玉律德贵曾公祠和玉律弼君公家塾,不可移动革命文物陈氏琬璧公家塾。公明墟修缮完成后,计划由公明街道牵头,将其打造为特色街区。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我区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东宝中学旧址和陈氏琬璧公家塾中开展红色展览活动,并于6月30日揭牌;为扩大新领域新空间党群服务站点覆盖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优秀传统文化作用,玉塘街道玉律弼君公家塾及德贵曾公祠分别打造两个党群服务站,有力支撑了社区群众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三是强化关于城中村文化建设的规划。在文化建设规划方面,鼓励社区股份公司充分挖掘各社区内的温泉、古村落、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文旅资源价值,结合“大美村落”建设,积极谋划发展特色乡村文旅产业。重点发展温泉度假、乡村旅游以及特色文化创意等特色文旅产业,同时推动部分社区股份公司谋划建设特色文旅项目。

  四是提升光明区市民读者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2017年-2018年24小时书香亭一期项目全区完成51台24小时书香亭的部署,2019年正式启动24小时书香亭二期项目,全区24小时书香亭增设至71台,覆盖范围包括6个街道31个社区的居民小区、文体广场、公园、学校、行政服务大厅、产业园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其中涉及城中村有13个。极大地拉近了与原特区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了光明区市民读者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

  三、关于“大力支持股份合作公司通过举办特色文化节、恳亲会、盆菜宴、美食节,以及鼓励城中村建设传统的民俗文化表演队伍等,丰富和提升城中村文化软实力”的建议。

  一是向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服务。依托光明区文联各文艺家协会的资源优势,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到城中村帮助指导群众开展文化节的节目编创、文艺展演,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同时加强城中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育文化表演队伍,不断丰富城中村节庆活动的质量与水平。以固定月份、不同主题开展文艺演出,广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提高居民自身素质与文化鉴赏水平,引导城中村居民关心和参与城中村文化建设的意识,推出一批城中村文化特色品牌活动,助推城中村文化建设发展。

  二是常设惠民活动贴近群众生活。2021年,根据本区非遗项目特性、阵地,光明区设立《烙画艺术》、《玉律醒狮舞》、《蔡氏腊味制作》、《岭南时令甜品制作技艺》4个非遗示范点。以试点建立、品牌带动、成果巡展工作计划,走进社区、深入群众、扩大宣传,充分展示光明区近年来在非遗保护工作上取得的成果,让广大市民群众领略光明本土传统文化民俗,加大新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例如在玉律社区玉律醒狮武术训练基地开展玉律醒狮舞培训课;在合水口社区太清凉茶甜品店开展岭南时令甜品制作活动;在新庄社区蔡氏腊味文化馆体验腊味制作技艺;在塘家社区烙画基地体验画烙画、看烙画展览等。

  三是鼓励社区股份公司发展特色文旅和特色传统美食项目。目前部分社区股份公司正谋划推进特色文旅项目,打造玉律温泉文旅度假区、迳口国家级影像基地、趣城白花、越南归侨文化旅游街区等项目。“十四五”时期,我区将积极引导社区股份公司深入挖掘公明腊肠、“光明三宝”、公明烧鹅、楼村烧金猪等特色传统美食价值,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地方传统美食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政府

  2021年8月25日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