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湾实验室。 (资料图片)
记者现场获悉,自从2023年首届国际生物科技创新与投资大会在光明举办至今,光明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五大硕果,获得长足的发展。
在创新载体方面,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生命科学大科学装置正式运营,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正式去筹成立;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启动建设,深圳湾实验室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投入使用,兰州大学深圳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落地光明。
在产业发展方面,布局了以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合成生物为主的“3+3+1”重点产业集群,出台了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产业专项政策,建立了“专业平台+园区载体+创新企业+产业生态”的全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全方位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集聚方面,出台实施光明科学城“人才高地计划”,吸引集聚了50余名院士专家,各领域高层次人才超2700人,科研院所人才超7400人,人才总量超18万人,光明生物医药领域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发展壮大,将为生命科学等交叉学科储备和培养大量潜力人才。
在金融支撑方面,出台了科技金融若干措施,参与组建规模100亿元的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市级产业基金,落地规模25亿元的合成生物、脑科学市级产业基金,在全市率先设立规模2亿元的光明科学城种子基金,启用科技金融大厦吸引各类金融主体入驻,为辖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城市配套方面,中山七院二期项目加快建设、光明区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完成封顶、市中医院光明院区正式开业运营,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计划启动;深圳外国语学校光明学校、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等名校附属学校陆续建成,国际学校深圳市光明区贝赛思外国语学校正式开学;市科技馆(新馆)、国际美术馆等文体设施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品质和宜居宜业水平不断提高。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