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活动现场。
新潮涌动,质胜未来。7月25日,中国创投界一年一度的盛会——第十三届创业投资大会暨全国创投协会联盟走进光明科学城活动举行。
本届创业投资大会由光明区联合证券时报及全国创投协会联盟共同打造。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邱浩航,以及来自全国20多个经济大省、强市的创投协会相关负责人,超300家活跃在国内投资一线的创投机构相关负责人,上市公司、产业资本、券商投行、创业企业等行业人士参会。与会嘉宾围绕创投行业新形势踊跃交流,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大会期间,多项重要成果落地。首先,全国创投协会联盟智库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将汇聚行业各方力量,为创投行业提供专业且多元的智慧支持。其次,光明区政府与证券时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创投领域“央地合作”新范本,持续扩大创业投资“朋友圈”,激活区域发展动能。证券时报将发挥专业财经媒体的优势,通过正向舆论凝聚发展共识,通过精准传播助力区域塑造特色产业形象,为光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创投是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创新浓度越高的地方创投的需求越大。”邱浩航在活动致辞中表示,光明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已逐步构建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同时,光明正在加速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投资创业的新热土,欢迎大家选择光明作为事业发展的新舞台。
活动现场,光明区领导王芳成从区位、定位、产业、生活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光明优越的投资环境。
另外,为了让资本与项目“零距离”对接,大会特别设置光明产品展区。工匠社首款拥有“人机一体”操控技术的消费级格斗机器人、艾欧智能的通用机器人遥操作套件、金石三维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与汽车制造的3D打印机等“高精尖”产品,吸引众多投资人驻足垂询。
相关新闻
大咖把脉新趋势
共话创投新格局
针对当前创投市场热点,本届创投大会设置两场圆桌论坛。当前,人工智能成为创投机构蜂拥“掘金”的热门赛道;与此同时,IPO退出预期升温,并购重组等多元退出渠道蓬勃发展,创投机构正积极重构“募投管退”全链条闭环。多位一线投资人结合自身实践,围绕上述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分享真知灼见。
在“人工智能投资新机遇”圆桌论坛上,华夏恒天资本董事长郭勇亮表示,随着各地纷纷布局发展人工智能,未来几年机器人本体制造可能会出现“内卷”和过剩。“作为投资人,我们应关注大部分资本和地区无法做的项目,比如机器人的‘大脑’、灵巧手等具有难度的技术。”郭勇亮说。
时代伯乐首席投资官周波认为,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投资发生了变化,一是从大模型转向了AI在垂直领域的应用;二是从更看重团队到更看重产品服务及商业落地可行性;三是资金的“二八定律”更加明显,大量资金集中在少数项目上。面对市场变化,投资机构应保持定力,不盲目追求热点,同时要深耕产业,对行业发展情况保持高度敏感。
谈及未来最可能产生“超级独角兽”的细分赛道,赛智伯乐创始人陈斌看好“人工智能+数据”。“这个领域未来的前景非常大,我相信很多公司都有机会参与其中。”陈斌表示,通过将领先的AI技术与行业数据结合,许多领域都可能会诞生“AI+数据”的千亿级市值以上的优秀公司。
“未来的超级独角兽很可能诞生于‘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也就是用AI来搞基础科研。”上海科创集团总裁朱民表示,生成式AI正从根本上改变科研范式,指数级地提升研发效率。“另外,AI for Science的应用领域极为广泛,涵盖了医药、材料、能源、化工、半导体等多个万亿级市场,是真正的颠覆性力量。”朱民说。
在“破局与重构——创投业全链条协同突围之道”圆桌论坛上,澳银资本副董事长、主管合伙人胡艳表示,这两年基金的周期变得更长了,给予了更宽松的空间。资金的关注点也从过去的招商思维更多地转向产业链构建的思维。
广州产投资本党总支副书记、总经理杨卓表示,从实际的募资情况来看,今年LP资金明显变得更耐心了,银行、保险等长期资本参与得更多,同时更加关注科创属性的创业项目。
孚腾资本管理合伙人章锟认为,从近两年的募资实践来看,投资机构需要更深刻地理解不同资金方的需求是什么。“比如地方政府的资金,往往带有招商属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政策春风下,加大了对创投行业的布局;产业方则希望通过跟创投基金合作去布局上下游。”章锟说。
国中资本管理合伙人贾巍表示,“慢就是快,要坚守价值投资,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只要坚持投资优秀的底层资产标的,就能够穿越周期。”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