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周小学14位教师获评光明区名师,其中缪志娣老师被评为深圳市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
东宝纪念小学同学们身体力行清理垃圾,爱护光明这片热土。
深圳中学光明科学城学校。
光明区东周小学学生参加行走的思政课校外实践活动。
深圳市光明区贝赛思外国语学校。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
五育并举:孩子成长的光谱绚丽多彩 依托“每周半天计划”,光明区东周小学精心设计“红星闪耀:行走的思政课”,引领孩子们走进光明区党群服务中心,一起穿越时光走廊,学习党史,探寻光明这片热土的往事,在实践中感悟家国情怀。 在光明区的校园里,德育从来不只是课堂上的道理,而是融入生活的“润物细无声”。依托光明红色教育资源,光明区已经打造5条“行走的思政课”,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社会场景中感悟责任、传承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近年来,光明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先后建立教育行政领导上思政课制度、建立门类齐全的育人课程体系,选优配强思政教师队伍等,构建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体系,确保“光明教育号”巨轮始终沿着“立德树人”航标逐浪前行。 智育的土壤里,创新的种子正蓬勃生长。光明区创新打造“科学-科普-科创-科学院”的科技创新教育生态,让光明的孩子从小就触摸到科学的温度,相信自己的奇思妙想能改变世界。 截至目前,光明区已经打造37家圳蓝少年科创空间站、102门校外科普实践基地课程,人工智能教育100%覆盖全区中小学;聘请科学家、科研人员担任科学校长,实现公办中小学科学校长全覆盖;成立“光明少年科学院”,分批建设光明少年科学院分院13个、研究所43个,培养小院士79人。 光明区还一体推进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建设时时、处处、事事、人人的美育育人环境,构建促进学生劳动技能螺旋式上升的规定动作体系,试点开展“每周半天计划”,引导育人格局变革。 为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光明区构建“1+6+31+N”的家校社联动性育人防护网,实现全区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全覆盖;加强卫生健康教育,重点推进近视防控、传染病防控等工作。 五育并举,让光明孩子成长的光谱绚丽多彩——“十四五”以来,光明学子斩获国内外科创主流赛事奖项超3570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明显,2024年体质优良率65%;学生健康知识普及率达100%;获评国家级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省首批中小学“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验区、省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区…… 优质均衡:公平的阳光照亮每个家庭 去年8月,光明区举行2024年11所学校集中交付仪式,包括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荔园学校、中科实验教育集团光明区合水口实验学校等11所中小学(幼儿园),提供一万余座学位。 2021年至2024年,光明区新改扩建义务段学校22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超3.46万座;新改扩建幼儿园38所,新增学前教育学位超1.32座,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65.03%;新建高中6所,新增高中教育学位1.29万座。 学位供给的“加速度”,有力保障了辖区适龄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力。此外,通过内培外引,光明教育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提升”,逐步完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历史性跨越。 在“外引”方面,光明区通过与深圳实验学校、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等16所市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基础教育名校合作办学,落地了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等一大批高品质学校。 集团化办学更是像一根线,把优质资源串珠成链。目前,光明区已经成立中小学教育集团15个、幼教集团7个,有力推动校际交流、资源共享,让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光明区特殊学校过渡校区顺利启用、深圳理工大学去筹设立、光明区贝赛思外国语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光明区中等职业学校迎来首招生开学、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级督导核查、获评“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光明区正在编织一张全覆盖的教育网,教育链条的“全贯通”,也让每个光明孩子都有多元选择。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光明区大力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成功创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实验区11个,加快向“教育强区”目标迈进。 教师队伍:以专业之光点亮成长之路 2021年7月以来,光明区共招聘应届本科生1152人、硕士生2241人、博士生12人;面向全国选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岗位人才53人,面向市内调入骨干教师163人,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教师288人。 强教必先强师。光明科学城的建设,让光明教育人才引进的“强磁场”效应持续显现。光明区实施“新苗”“青秀”“菁英”及“寻梦”“筑梦”“逐梦”“圆梦”“助梦”计划、薪火·PICK UP名师工程、领雁工程、毓秀工程、苗圃工程等,持续提升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管理团队、名师的核心能力。 这种分层培养体系,让每位教师都能找到成长路径——针对新教师的“新苗”计划,通过师徒结对帮助他们快速适应;面向青年教师的“青蓝工程”,提供课题研究和外出交流机会;薪火·PICK UP名师工程则让骨干教师突破瓶颈…… 受益于光明区、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的专业培养,从教两年的夏纯钞老师执教课例获评202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精品课”,从教两年的冯雪琴老师获广东省中学生物学教师概念教学大赛特等奖…… 2021年7月以来,光明区已经评选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43名、区级博士工作室主持人9名、区级名师528名、区级名师培养对象1850名。 在一批名师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把做高尚师德的示范者、教育实践的探索者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者作为追求目标,相继实现国家、省、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零”的突破。 光明区在提高教师待遇的同时,更注重职业尊严的塑造,每年的“班主任节”“班主任加油站”“班主任之星”推选等系列活动,发挥班主任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到优质均衡的公平底色,再到教师队伍的专业支撑,光明区教育正在书写一个关于“光”的故事:这里的教育,让每个生命都能沐浴阳光、茁壮成长,最终成为照亮未来的光源。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