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光明区非遗文化艺术周在红花山公园举办。
光明科学城首部原创科幻小说《S实验室》全国发行。
▲光明区杂技家协会主席陈川生(左四)为哈萨克斯坦国际杂技艺术节优秀参赛团队和节目颁奖。
▲光明剧场为群众带来丰富多元的视听享受。
这一系列耀眼成就,不仅是光明文艺工作者辛勤耕耘的结晶,更是光明区文联近年来积极推动“文化出海”战略、构建现代化文艺生态体系所结出的实实在在的果实。光明区,这片以科学之城闻名的热土,正悄然成长为文艺创作的高地和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展现出文化与科技交织、传统与创新共舞的蓬勃局面。
光明在哈萨克斯坦国际杂技艺术节载誉而归
哈萨克斯坦国际杂技艺术节刚刚落下帷幕,这场为期五天的国际艺术盛宴在阿拉木图举行,汇聚了来自中国、德国、法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保加利亚、蒙古、韩国、土耳其等16个国家的22个顶尖杂技节目,各国艺术家同台竞技,以高超的技艺和艺术表现力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
光明区杂技家协会作为中国杂技界的杰出代表,受到组委会特别邀请,以特邀嘉宾身份参与此次盛会。区杂技家协会主席陈川生亲赴阿拉木图,作为颁奖嘉宾为优秀参赛团队和节目颁奖。
值得一提的是,为表彰光明区在推动中国杂技“走出去”、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方面做出的积极贡献,艺术节组委会特别授予光明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光明区杂技家协会“国际马戏交流贡献证书”与“最佳组织奖”两项大奖。
光明科学城首部原创科幻小说《S实验室》全国发行
在文学创作领域,光明区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由光明区作家协会精心策划并推出的光明科学城首部原创科幻小说《S实验室》8月正式面向全国发行。这部作品的出现,填补了光明区在科幻文学领域的空白,开创了本土科幻创作的先河。
该书以光明科学城为创作背景,巧妙地将深圳湾实验室、光明科学公园等现实科技地标融入叙事舞台,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充满想象力的未来世界。作品融汇了量子物理、生物基因工程、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前沿科学领域的知识,通过悬念驱动、双线叙事、现实与虚幻交织以及多重视角切换等独特艺术手法,以生动细腻的环境刻画、充满张力的情节冲突和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编织出一个个科学与人性相互碰撞、技术与伦理相互博弈的未来故事。
《S实验室》不仅是一部科幻文学作品,更是光明科学城创新精神与文化气质的重要载体。它向全国读者展示了光明区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创新活力与科技魅力,让人们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光明区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标志着光明区文学创作正在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展现出光明文艺工作者把握时代脉搏、回应时代课题的创作能力与艺术担当。
非遗艺术周解锁新玩法,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7月4日至13日,第三届光明非遗艺术周在红花山公园举办。本次活动以“创新活化、传承共生、共享赋能”为主题,突破传统模式,推出“3+2+1”立体化活动矩阵,打造了一场融非遗展示、现代科技体验与生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盛宴。
活动涵盖非遗食野市集、技艺传承工坊、非遗传承体验区3大实体体验区,AR非遗探寻剧本游、AI非遗互动体验2大数字沉浸板块,以及1个光明文商旅融合发展展示长廊。通过科技手段的创新应用,市民不仅可品尝传统美食、亲手体验技艺制作,更借助AR技术解锁非遗故事线索,通过AI互动与非遗项目进行生动“对话”,极大提升了参与感和体验感。
艺术周期间累计吸引客流达50144人次,较往届提升30.7%,充分展现光明区“科技+文化”融合模式的吸引力和创新活力。
光明剧场浸润市民生活,曲艺之声传播时代新风
在非遗活动广受欢迎的同时,光明区曲艺剧场系列活动——光明剧场也持续浸润市民日常生活,赢得广泛赞誉。该系列活动涵盖曲艺、小品、戏剧等多种形式,既传承传统曲艺的独特韵味,又融入现代艺术的创新表达,为群众带来丰富多元的视听享受。每场演出结束时,现场掌声不断,观众踊跃与演员互动合影,气氛热烈亲切。
光明剧场坚持“源于生活、融于生活、益于生活”的宗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生动讲述光明故事,邀请全国首届民间艺术大师——张慧娟,全国艺德标兵、全国最具影响力编导——邸叙然等名家进行指导,受到光明老百姓的喜爱和广泛好评。
该活动自2023年启动以来,共演出13场,吸引近8000名观众现场参与,线上宣传影响超7万人,显示出持续提升的影响力和群众美誉度。
强化文艺创作全链条支持,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圈
这些令人瞩目的成就,既是光明文艺工作者深耕创作、精益求精的成果,也是光明区文联推动“文化出海”战略的生动实践。据介绍,光明区文联将持续强化对文艺创作的全链条支持,依托科学城创新基因与文化底蕴,打造“创作—制作—发行—传播”的完整产业生态圈,让每一个诞生于光明的创意种子,都能在完善的产业链支撑下茁壮成长,最终化作承载中国故事、闪耀光明印记的文艺佳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从搭建基层惠民舞台到架起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光明区文联在区委宣传部的领导下,勇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以光明科学城为“试验场”,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与科技发展相融合,为深圳文学艺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