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展览吸引市民参观。
非遗传承与创新活动广受市民欢迎。
暑期以来,光明区文化馆推出戏剧展演、公益培训、非遗体验、艺术展览等文化活动483场次,服务市民群众超4万人次,有效丰富了市民暑期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城区文化活力与群众文艺素养。
暑期,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2025“全民美育”青少年戏剧现场展演成为亮点。8月1日-8月3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20个优秀作品在光明区文化馆剧场、茅洲河体育艺术中心剧场参加现场展演,三天展演共呈现5场高水平演出,展演期间还开展戏剧教育专家讲座、非遗体验、参观深圳科技馆等延展活动近30场次,现场活动累计服务7000人次,闭幕演出在国家公共文化云等视频号直播平台观看达20万人次,为光明打造“戏剧之区”奠定坚实基础。值得一提的是,由光明区文化馆联合楼村小学、东周小学、华夏中学共同创排的原创儿童剧《寻找光明记忆之花花心灵之哺》成功入选本次国家级展演平台,并获得展演证书及“原创风采”称号,展现了光明区在青少年戏剧教育方面的丰硕成果。
非遗传承与创新活动广受市民欢迎。“汉衣拾遗”非遗系列活动在社区开展汉服妆造、传统手工艺等课程29场,服务500余人次,有效培育了一批社区非遗保护推广人,带动以汉服为媒介的传统文化学习热潮,有效推进非遗进入社区生活圈;“非遗研学工坊”依托缠花、点翠、掐丝珐琅等传统技艺项目,采用“活态传承+精准滴灌”的创新教学模式,参与市民可亲手制作非遗作品。
公益艺术培训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乐享艺术生活”公益培训项目在成功延续首期音乐、舞蹈、书画、摄影等8大门类课程的基础上,创新推出“教室+舞台”双教学模式,并结合静态作品展陈,实现“动静态双线展示”,通过理论学习、舞台实践与作品展览相结合,让艺术爱好者不仅学得会、更能上得台、展得出,全面实现了艺术教育的闭环,在暑期累计开展380课时,服务市民群众3339人次。
多元展览、赛事广受青睐。“岭南清风”写生作品展、“新城艺韵”文艺作品展、优秀摄影作品展等文艺展览暑期接待观众超2万人次,有效提升市民审美素养;同期举办的“360°随手拍”手机摄影大赛收到投稿作品500余幅(组),多元展现光明风土人情与城市建设成果。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