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品牌路径-骑行径。
光明区举行“追光·骑遇”活动,吸引大批市民体验环线骑行,领略科学城田园风光。
“田园里的科学城”主题骑行活动。
十五运会自行车(竞速小轮车)测试赛在光明举行。
光明欢乐田园风景如画。
晨光洒在赛道上,车轮与地面摩擦发出悦耳的声响。近日,光明区相继举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自行车(自由式小轮车、竞速小轮车)项目两场测试赛,选手们在赛道上疾驰,身影与远山近水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这两场赛事犹如一扇窗口,向大家展示了光明区打造“湾区户外运动之区”的决心与实力。
骑行友好型城区的创新实践
近日,在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市水务局指导支持下,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市范围内开通4条骑行友好巴士特色专线,骑行友好巴士专线为骑友们提供了无缝衔接的公共交通服务,实现“巴士去、骑行回”或“骑行去、巴士回”的灵活出行方式。而素有深圳“绿肺”美誉的光明,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日益完善的骑行设施,成为本次骑行专线布局的重点区域,也是光明区打造湾区户外运动之区的重要支点与关键一环。
4条专线中,就有2条精心规划的专线与光明区完美衔接,为骑行爱好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分别是单车骑友线3号专线(莲塘口岸—世峰工业区)和4号专线(光明欢乐田园—镇乾大厦公交首末站),途经光明区左岸科技公园(茅洲河骑行道)、虹桥公园北广场(虹桥公园环湖骑行道)、欢乐田园(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骑行驿站)等重要骑行节点。
据悉,深圳巴士集团未来还计划在光明区内设置更多骑行友好巴士专线,打通光明区西线茅洲河骑行沿线——东线欢乐田园、光明湖骑行道示范段沿线的巴士接驳路线。这将进一步丰富光明区的骑行网络,让市民能够更加便捷地到达各个骑行起点。
当前,光明区正积极推进“1+6”休闲运动骑行道体系规划建设,精心设计专业赛事、休闲运动、游玩赏景等不同主题的骑行路线,打造骑行光明靓丽新名片。未来三年内,光明区将建设完成125公里休闲骑行道,串联全区112处“骑行+”文商旅体产资源,并携手辖区优质自行车企业,加快集聚自行车制造、智能运动装备、赛事活动运营等业态,构建“骑行+”全产业链发展。
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区魅力
“自”在光明,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城市的温度。自行车之“自”,寓意着自由、自在、自然,这正是光明区希望传递给每一位居民和游客的生活理念。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光明大地,已经有骑行爱好者开始了一天的运动。午后,光明区的公园和广场上,孩子们踩着自行车嬉戏玩耍,父母们在一旁微笑注视。傍晚,华灯初上,光明区的自行车道亮起柔和的灯光,夜骑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
在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骑行驿站,光明区落地区内首个综合骑行服务中心,集自行车租赁销售、维修配件、能量补给等功能于一体,为骑行者提供一站式服务。驿站工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为游客提供详细的骑行路线建议和装备维护服务。这座城市对骑行友好的基础设施——专用自行车道、完善的租赁系统、便捷的停放点,让自行车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
光明区的魅力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其多元融合的城市功能。这里既有国家科学中心的创新活力,又有田园牧歌式的宁静惬意;既有高端人才的集聚,又有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
在宜居方面,光明区拥有深圳最完整的生态基底——群山环抱、水库点缀、绿道蜿蜒,得天独厚的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资源构成独有的“百里青山、一河九水”山水格局。光明区积极落实深圳市山海连城计划,贯通远足径、郊野径、绿道350余公里,河流生态持续优化,全区279个公园星罗棋布,“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居民生活的常态。
在宜业方面,光明区积极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为创业者提供肥沃的土壤。在这里,白天可以在实验室里探索科学边界,傍晚可以骑行在山野间放松思绪,工作与生活达到完美平衡。
在宜游方面,光明区拥有欢乐田园、虹桥公园等网红打卡地,提供农业体验、生态观光、文化创意等多种旅游选择。游客可以上午在农场体验采摘乐趣,中午品尝光明乳鸽等特色美食,下午骑行探索自然风光,晚上参加音乐节或文化市集。
车轮不停转动,城市向前发展。自在光明,是一种可感可触的生活体验——在这里,你既可以自由追逐梦想,也可以安心栖息心灵。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