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专题专栏 > 光明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政企社协同绘就乡村教育新图景,“百千万工程”下的捷胜镇教育振兴实践

日期:2025年 06月 25日    信息来源: 深圳市光明区对口帮扶协作汕尾市城区工作组

字号:

  深圳市驻捷胜镇帮扶工作队联合光明区“爱心一帮一助优秀学生公益群”,以“政府搭台+社会参与”模式精准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通过构建“一帮一结对”长效帮扶机制,联合爱心人士累计为捷胜镇66名困难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在物质资助的基础上,更注重精神激励与成长跟踪,为乡村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建立“一帮一结对”长效帮扶机制,实现精准覆盖

  以“一帮一结对”模式为核心,联合农工党党员、政协委员、企业家等156名爱心人士,与困难学生签订长期资助协议,按学段差异化设定资助标准(每年每生1000元至7200元),提供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全程支持。通过驻镇工作队摸排需求、动态调整帮扶对象,建立跟踪台账,确保资金持续到位、帮扶不中断。

  多方协同联动,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

  构建“政府搭台+社会参与”协同机制,与深圳市委统战部、对口帮扶指挥部、受助地政府及妇联深度合作,形成“需求—对接—反馈”闭环。农工党深圳市光明区总支部将助学纳入社会服务重点,发动党员带头捐款并参与走访。光明区委统战部协调跨区域资源对接,引入深圳医疗、教育等资源,组织义诊、捐赠学习物资等活动,拓展帮扶维度。同时,撬动宝田医院集团、泉蓉慈善基金会等10余家企业和机构加入,累计撬动社会资金超300万元。

  注重“扶志+扶智”双轮驱动,激发内生动力

  在物质支持基础上,强化精神激励与成长跟踪。每年春节、开学季深入受助家庭赠送书籍、文具及慰问金,面对面交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努力学习。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跟踪学业进展,对考入大学或就业者持续提供帮助和指导。推动受助学生成立“爱心接力小组”,通过书信、线上分享传递公益理念,形成“受助—自助—助人”良性循环。

  党建引领与长效模式融合,强化公益可持续性

  以农工党光明区总支部为牵头单位,将助学行动纳入对口帮扶体系,形成“党派牵头、政府支持、群众受益”模式。通过定期实地走访调研、监督资金落实,确保帮扶精准高效。未来计划探索“助学+产业”融合模式,联合乡村振兴项目为受助家庭提供就业岗位,推动从“输血”到“造血”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