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创新“连线扩面”集成打法、“三来一补”多元投入机制以及“交农文旅商”融合等做法,成为推动全域风貌提升、凝聚多元社会力量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优秀范本。
“连线扩面”集成作战
塑造全域新风貌
聚焦农房风貌提升,汕尾市创新实施“234”连线扩面集成打法。聚焦2条铁路、3条高速、4条国道,形成总长706.6公里沿线“两提升三整治”矩阵网络任务。以“三张清单”“一张地图”挂图作战,统筹四级党员干部群众超10万人次、工程队52支集中攻坚。全市完成房屋外立面改造1.1万栋、“平改坡”2795栋、绿美干道提升293.9公里。
同时,汕尾严把质量与特色关。推广“平改坡”“天际线”工艺与真石漆喷涂,确保风貌改造与本土自然人文和谐统一;实行“视频+实地”验收模式,落实奖补资金超2252万元。在全省首推“强村公司+乡村工匠”新模式,以海丰梅陇谢厝乡、陶河陶塘社区2个试点为范本,全域发动镇村强村公司、组建8000多名“乡村工匠”人才库。这一精细化推进模式,推动全市90%镇街房屋外立面和绿美景观双提升,交通干线蜕变为“汕尾风景线”。
“三来一补”破解筹资难
凝聚社会大合力
面对资金难题,汕尾探索的“三来一补”机制成为破题关键——“央企国企助力、热心乡亲捐赠、发动住户自掏、实行以奖代补”。
央企国企深度赋能。2024年,中铁集团以“公益牵引+微利反哺”模式投入18亿元;创新“发一度电捐一分钱”机制,带动能源企业计划总投资5.91亿元项目;对接省属国企实施农房风貌提升成本测算,例如在红海湾经济开发区田墘街道南联村,创新研发并广泛推行“一清、两刮、两喷”工艺,大幅削减工程量。
乡亲反哺热潮涌动。“同心奋进百千万”机制引导汕尾籍热心乡亲投身“百千万工程”,2024年国庆以来,全市共发动统战成员捐赠1.22亿元。
群众力量也不可或缺。海丰谢厝乡“村民点单、村组下单、工匠接单”模式使改造成本直降60%;陆河县先行采用乳胶漆喷涂工艺改造提升墙面,后期再由住户自行采购统一色调风格的墙砖进行外立面改造。
政府出台《验收奖补工作方案》,安排4500万元奖补资金,验收通过后立即实施奖补。社会共建、多方合力,有效破解“钱从哪里来”的建设难题。
“交农文旅商”融合
打造活力新业态
长沙湾服务区的兴起,标志着汕尾探索出产业融合的新范式。在与省交通集团的深度协作中,双方调配最精干力量、集中最优质资源、应用最先进技术,投入长沙湾服务区项目建设,打造“交通+海洋文化+农产展销+休闲旅游”多维融合体。
长沙湾服务区深度融合地域特色,以“鱼跃深汕西、逐浪长沙湾”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粤东海洋文化主题服务区。特色产业馆集中展销“陆河青梅”“海丰油占米”等地理标志产品以及2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形成“行车休憩+文化体验+特产消费”的一站式场景。
服务区的辐射效应带动全域产业升级。联动周边镇村整合资源,创新实施“国企+合作社+整村运营”机制。省属国企主导导入音乐节、主题餐饮等新兴业态;规模化整合1510.5亩蚝塭资源统一发包,推动承包租金从每亩300元跃升至2200余元;打造168家乡村酒店民宿,年吸引游客超5万人次。汕尾市成功打造开放式旅游商贸综合服务圈,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铺筑“快车道”。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