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走进“中医阁”,浓郁的中药气息弥漫其间,医生正以娴熟的手法为患者进行推拿按摩,帮助患者缓解病痛、放松身心。在这里,望闻问切的传统诊疗与个性化膏贴的精心调配完美融合,展现着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背景下,陆河县创新打造标准化“中医阁”,将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成为缓解农村“看病远、看病难”的关键力量和健康乡村建设的生动实践。
建设“中医阁” 推动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走进新田镇“中医阁”,一位正在做理疗的群众说道:“广东气候多变,身体适应不了,来这里做做艾灸就舒服多了,很方便。”
据悉,陆河县在新田、东坑等6个乡镇建成13个标准化中医阁,平均面积超40平方米,高标准配备满足“四类六项”以上中医医疗技术需求的诊疗与康复设备(针灸治疗仪、艾灸仪、推拿床等),同时,配备了中药饮片调剂区和中成药专柜,可为患者提供针灸、推拿、艾灸、拔罐、刮痧、中药熏蒸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和个性化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人才是服务质量的保障。陆河县充分发挥县级中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定期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2024年以来,共完成市级培训29人(次)、县级培训6场180人次。同时,鼓励医务人员提升专业素养,壮大本土人才队伍,确保基层中医药服务质量。
推动医疗普惠 中医药服务“零距离”
“让中医适宜技术的‘简、便、验、廉’惠及更多群众,是我们建设中医阁的初心。”东坑镇“中医阁”负责人表示。
作为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毛细血管,“中医阁”针对常见的肩颈腰腿痛等问题,可为患者提供推拿、理疗等多项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安全、有效、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打通了中医药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实现健康零距离。
刚做完理疗的村民彭某感慨:“我原来有点腰肌劳损,这两天通过针灸、中药外敷,现在感觉整个人的状态都好多了,家门口就能理疗真是方便!”
“中医阁”积极开展特色中医药服务项目,如送医下乡、中医义诊、免费三伏贴等便民惠民服务,提升服务吸引力和群众获得感。结合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医阁还为群众提供中医养生保健咨询、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指导等服务,切实兜牢村级健康防线。
此外,陆河县创新开展中医药文化惠民工程,年均举办4场以上特色宣教活动,通过“讲座+义诊+宣传”的方式向群众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和养生保健方法,让中医药文化扎根基层。2024年,陆河县村卫生室中医诊疗量近36万人次,占总诊疗量的85%以上,中药饮片处方占比超4%,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占比超6%,扭转了基层卫生站中药、中成药处方长期零开具的困境。
“我们将打造成守护村民健康的‘中医前哨站’和弘扬国粹的‘文化传播点’”。县卫健局负责同志表示。
如今,这些散布在乡村的中医阁,正成为传承国粹、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
共建医联体 构建县域健康防护网
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是卫生健康工作网底,是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第一道防线,也是群众感知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陆河在加快“中医阁”的同时,积极推动医联体建设。7月24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汕医院陆河医院挂牌成立,依托“政校医”合作模式,推动省级资源沉下去、基层能力强起来、群众获得感提上来,让陆河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全域医疗协同发展提供示范路径。
陆河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陆河大力推动“一院三区”改革,打造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陆河模式”。现已构建起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整合4家县直医院、8所乡镇卫生院、158个村卫生站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如今,陆河县的基层医疗机构功能愈发完善,医疗水平逐渐提升,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接下来,陆河将锚定 “县强、乡活、村稳” 目标,不断提升重大疾病救治、中医药特色服务、防治管健康管理“三大能力”,让优质医疗服务更好地服务健康陆河建设,为陆河深化“百千万工程”、发展大健康产业提供有力支撑。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