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路网。
25个重点路口实现智能动态调控,300路视频全天候抓拍违法行为,五大赛事场馆专属监测平台全流程上线……记者从光明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获悉,截至10月8日,光明区全域智慧交通(一期)项目关键内容已完工,在十五运会开幕倒计时之际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该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交通场景深度融合,已在智慧信控、科技强警、赛事保障等关键领域初见成效,标志着光明区在打造“人工智能+交通”创新示范标杆的道路上迈出坚实一步。
多部门协同攻坚
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作为光明区重点推进的示范项目,光明区全域智慧交通(一期)项目自7月底启动全面攻坚以来,面对协调部门多、施工点位分散、隐蔽工程复杂等多重挑战,项目专班统筹调度,联合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深城交”)、中交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交投资”)等单位,围绕十五运会五大赛事场馆周边的“一环五轴”38个关键路口,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通过“每日调度复盘、多部门协同破堵”机制,推动多项重点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联动区城管、交通、燃气、电力等部门,合力打通施工堵点。”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在燃气管道等隐蔽设施保护方面,提前完成路口管道勘察与疏通工作,确保施工安全与进度同步推进。”
科技赋能交通治理
执法与保障能力双提升
在智慧交通管控方面,项目正加快推进“自主式动态调控”智能信控体系建设。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针对全区25个重点路口的高峰期交通溢出、空放等问题,我们已完成重点智慧路口改造和试运行,并接入互联网交通大数据。”下阶段将实现与增强感知设施深度融合,形成区域级信控优化能力,届时可实现绿波通行、重点车辆优先等智慧管控功能,全面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在科技强警建设方面,AI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已实现对重点交通违规行为闭环治理。“我们已完成电动自行车管理平台搭建,实现300路视频全天候违法行为抓拍。”区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20套“铁眼”移动执法设备已全面加装,配合无人机、巡检机器人组成“地空一体联动”的执法巡检网络,常态化开展违停取证、事故取证、套牌车查处、电动车违法抓拍劝导、应急交通事件处置等移动执法任务,显著提升交通管理的及时性、精准性、执法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未来将进一步构建智慧交通与低空经济融合的人工智能典范。
为保障十五运会赛事交通,项目构建了“可视、可管、可服务”的赛事交通保障模式。“目前,深圳国际马术中心、深圳市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五大场馆专属监测页面已全流程上线。”赛事保障组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已在9月10日的测试赛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50台车载终端正在陆续安装,未来将实现云平台与车辆实时通讯,同步推送交通事件、赛事信息、绿波车速等关键数据,为赛事车辆提供车道级动态引导服务。
项目不仅为十五运会保驾护航,还让普通市民日常出行与观赛体验同步升级。通过全区交通数据智慧信控优化和25个重点路口增强感知有效缓解高峰期拥堵。未来将提供“车道级交通拥堵提醒、应急事件预警、绿波车速引导”等在途信息服务,打造全程无忧的安全出行体验。
数据平台筑基
AI智能体加快落地
作为项目的核心支撑,智慧交通数据平台正全面整合全区实时交通资源。“我们正在整合信控、停车、公交等11大类数据资源。”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交通态势总览、道路运行监测、停车资源监测等核心模块已完成开发并上线。路面车流、停车场空位、公交位置、行人密度等动态信息,均能在平台“一图感知”,为各类智慧场景创新提供坚实数据底座。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可通过平台进行模拟推演和应急指挥调度,实时监控交通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如车辆故障、突发事故等),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此外,2处智慧公交站台改造升级也在有序推进,目前完成基础结构施工,建成后将实现“招手上车、一站服务”,进一步提升公交出行体验。
全力冲刺收官
打造智慧交通新标杆
据悉,当前,项目团队正全力冲刺主体建设完工目标。“针对剩余滞后环节,我们正在加速突破。”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加快智慧信控、电动自行车治理等场景功能全流程上线,针对占绿占道许可、物业协调等未办结事项,联合相关部门合力加速推进;同时同步推进分项验收准备工作,力争将项目打造成为全市智慧交通建设的标杆工程。
光明区全域智慧交通(一期)项目加速推进,不仅是“人工智能+交通”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更体现了光明区以科技赋能城市治理的坚定决心。随着项目逐步落地,一幅“人享其行、车畅其流”的智慧交通新图景正在光明徐徐展开,为市民带来更加便捷、智能、安全的出行体验。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