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互动交流数据

日期:2014年 05月 26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

字号: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航程,为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改革方向。但每一项改革都是硬骨头,推进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阻力,光明新区将通过提升改革‘高度’,切实加快改革‘速度’。”日前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田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的这番话,精确且有力度。


  关键词 攻坚


  晶报:正如你所说,每一项改革都是硬骨头,那么光明新区将如何攻克难关,确保改革成效?


  田夫:光明新区近期专门成立了深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改革谋篇布局、统筹推进、加快落实,从新区层面加强对重大改革事项的研究推动。在此基础上,新区将组织成立若干“改革攻坚小组”,会诊重点改革事项“疑难杂症”,实行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确保改革工作尽快取得实效。“改革攻坚小组”的运行机制就是:针对前期梳理明确的社区股份公司改革、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等一批重点改革事项,由相关部门组织成立调研小组深入研究,分管领导牵头进行初步论证,论证结果报“改革攻坚小组”会审,小组研究提出改革方案,经新区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最终形成科学可行的方案。


  另外,光明新区设立“改革创新奖”,鼓励改革、支持创新。对在改革方面有重大突破、重大影响、重大成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改革不力的进行问责追究,以凝聚改革正能量,营造更好的改革创新社会环境。


  关键词 国际化发展


  晶报:据了解,光明新区将用“三大计划”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国际化发展,是这样吗?


  田夫:是的。光明新区成立之初,产业基础较薄弱,长期以农业和“三来一补”等低端加工制造业为主。随着新区的发展,坚持将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作为新区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基本形成了以平板显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为主体的现代产业格局。光明国际平板显示园区,聚集了规模以上企业28家,产值达350亿元,投资244亿元的二期项目已成功开工建设,预计2015年将发展成为年产值超千亿元的超大型产业集群。


  光明新区从国际平板显示园区建设中尝到“甜头”,进一步坚定了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接下来,光明新区将按照市委全会作出的“三化一平台”建设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上市企业培育计划”、“龙头企业倍增计划”、“国际园区聚集计划”三大计划,突出国际化企业引进、国际化政府服务、国际化园区配套等核心环节,以园区为重要突破口,全力做好国际化发展这篇文章。


  新区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上市企业和总部企业,加快推进华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腾讯研发总部、招商局“光明智慧城”等一批“重量级”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区产业发展国际竞争力;将加快新区科创中心、光电企业加速器等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引进跨国法律、财务顾问机构,为园区企业提供投融资、科技创新和法律服务;将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光明新城综合体等三大城市综合体,全面提升园区配套国际化水平,打造光明国际社区,以一流国际企业打造一流国际园区,以一流国际园区打造一流国际城区。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晶报:光明新区作为全市第一个新区,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率先进行了探索,以“大部门”运作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抓手,谱写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三部曲”。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田夫:光明新区成立之初,针对机构和人员高度精简的实际,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照“重心下移、错位管理”原则,管委会侧重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城市管理、社会服务工作以办事处为主,新区主要是制定考核目标,做到各有重点,确保落实到位。


  同时,将一些相关的职能进行整合,科室之间实行AB科、人员实行AB角,建立了高度综合的“大部门”体制,初步形成了“小政府大服务、小机构大社会”格局,成功走出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第一步。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光明新区同样力度不减,全面推行“并联审批”。2009年光明新区出台了《深圳市光明新区重大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将区属市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光明新区年度十大民心工程等项目审批时限,压缩到71个至87个工作日内。


  2011年,我们再次出台了《光明新区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目前,光明新区已形成部门间审批事项并联、部门内部审批事项并联、项目主体单位前期工作并联、审批事项与前期工作并联的“四并联”审批机制,房建类政府投资重大项目的审批时间比原有流程缩短113个工作日,市政类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审批时间比原有流程缩短143个工作日。


  光明新区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做好“减、放、管”三字文章:减,就是减少行政审批。新区将全面梳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执法等事项,能够取消的立即取消,需要精简的尽可能精简。放,就是大胆放权。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作用。2013年首批170名社区社工已到位,首家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年内投入使用。管,就是将政府应当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管到位,做“责任政府”,不做“甩手掌柜”,重点在社会治安、查违等领域,加大治理力度。


  关键词 改革惠民


  晶报:光明新区成立6年多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政府是如何惠及民生的?


  田夫:光明新区成立以来,始终将民生改善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住房难、就医难、就业难等突出问题,但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民生短板。


  光明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力度,突出“两大一小”抓民生,让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新区百姓。突出民生大投入:每年将80%以上的公共财政资金投向民生领域,通过高强度、密集性民生投入,让广大群众切实共享新区发展成果。


  此外,狠抓民生大项目,将加快重大民生项目建设作为提升民生水平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抓好新区人民医院、光明医院升级改造;大力推进深圳市第十高级中学、新民医院等市级民生项目建设;抓好“整体拆迁、统建上楼”项目实施,做好保障性住房分配,解决好辖区群众的住房问题。


  在服务民众小需求方面,2013年重点推进的100件民生实事,目前已完成97件。新区财政投入8000万元,大力开展幸福社区“五个一”工程,第一批26个项目年底前将竣工投入使用。新区将进一步做好积分入学、中小学配餐等群众身边的实事,给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增强群众幸福感。


  关键词 创新“接力赛”


  晶报:光明新区很多创新的做法得到了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能简单介绍一下吗?下一步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田夫:作为深圳第一个功能新区,光明新区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举改革创新大旗,在全市率先探索“大部门”运作机制,为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新路、提供了经验;在社会建设领域,光明新区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社会建设局,创新推出了以“楼长制”为代表的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品牌,获得了中央、省、市相关部门的肯定和推广。


  同时,光明新区还是全市率先建设“共同沟”的区域,是在国内率先锁定共同沟规模化、网络化建设与管理目标的城区,也是全国唯一集三块“国字号”招牌于一身的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光明新区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新起点,以永不满足、永不懈怠的姿态,进一步燃烧改革激情,奋勇当先跑好改革创新“接力赛”。光明新区不搞以不变应万变的“懒政式改革”,也不搞反复折腾的“翻烧饼式改革”,而是要紧紧围绕新区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抓改革,在2013年初推出《光明新区改革创新重点推进三年计划》和《光明新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2013—2015年)》,提出了基层体制改革、园区管理体制改革等十五项改革创新计划的基础上,对新区改革项目进一步梳理,明确改革项目库、时间表、责任人,加大探索推进力度,尽快形成改革成果,为光明新区的发展注入活力。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