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爱心支持下,新区社会捐赠累计超过6000万元。新区慈善会以“慈爱相助,善行光明”为理念,积极宣传慈善理念,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在扶贫、助困、助学、赈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昨日,记者就慈善会如何构建社会公信力、自律机制和透明度,专访了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新区慈善会会长叶健德。
记者:如何打造慈善公信力?
叶健德:公信力是慈善机构的生命力,新区慈善会从成立之初就采取多举措不断加强资金的有效管理:实行集体审批制,不提取一分钱管理费、捐款全部用于慈善,每项开支均通过短信实时报告和公开,每年接受审计等等。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章程要求,坚持不懈规范慈善资金运作,踏踏实实开展好每一项工作,干干净净用好每一笔善款,打造“阳光慈善”。努力通过一点一滴的工作表现和成绩,来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曙光”助学项目是我们的一个品牌项目,我们将继续认真开展好,使这项工作继续不断深化和拓展,取得更大的成效。
记者:如何确保每一笔善款都用到孩子身上?
叶健德:为了确保“爱心助学”的每一笔善款用到真正需要的孩子身上,新区慈善会通过对新区辖区的学生人数、学习和家庭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结合新区实际,制定了《光明新区“曙光”助学行动实施方案》,确定了资助对象、条件、标准、方式、时限和程序等,保证“曙光助学”资助工作公平、合理,同时设立企业和受助学生的退出机制,增加活动参与和运作的灵活性,确保有限的助学金真正用在急需帮助的困难学生身上。
助学金发放后两个工作日内,新区慈善会通过短信方式通知捐资者和受助学生监护人及相关单位,并将学生监护人签订的《光明新区助学金收款确认书》备份后及时转送捐资者收存,还要求学生每年向企业报告学习和生活情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让“慈善运行在阳光下”。
记者:如何将慈善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发展?
叶健德:慈善救助是慈善工作的核心内容,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始终是慈善会日常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慈善会将紧紧围绕“扶贫济困、贴近弱势群体”的工作重点,切实为困难居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会继续主动加强与区内外企业家的联系,争取支持,通过主动邀约企业,加强宣传和动员,不断壮大慈善队伍、增强慈善实力,为开展各项慈善援助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区慈善事业的中坚力量,慈善会要勇于担当各类民间公益力量的中枢角色,发扬“大爱光明”的精神,扩大慈善开放与交流,积极保持和发展与各企业、慈善团体和爱心人士的密切联系,争取支持与合作,通过调动和整合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慈善力量,合力促进全区关注慈善、参与慈善的良好社会效应,共同展现新区大爱风采,构建新区“大慈善”格局。
过去三年,我们共同见证了新区慈善会的健康成长,我们相信,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有新区各企业和爱心人士的鼎力相助,有新区慈善人的全力以赴,新区慈善事业一定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