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五公开专栏 > 服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光明区着力做好做实城中村综合治理这一民生实事

日期:2019年 06月 27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

字号: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全面拉开帷幕,光明首次被纳入国家战略布局,行政区成立、科学城落户、中心区开建,光明开启了跨越发展的新征程,迎来了乘风破浪、扬帆远航的机遇期。

  新征程坐标上的光明,肩负使命,在抢抓全新历史机遇同时,奋进赶超,着力做好做实城中村综合治理这一民生实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城中村作为建设“美丽光明”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品质最集中的体现。在光明15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着114个大大小小的城中村,面积约783万平方米,涉及26264栋建筑物,居住人口超百万。这些城中村存在诸多安全问题,现状积重难返,治理愈发困难,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品质和群众生活品质。

  2017年1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城中村综合整治,光明闻令而动,在全市要求的十项治理任务基础上自加压力,增加物业管理和绿化品质治理两项“自选动作”,形成“10+2”项治理任务,打响了城中村综合治理攻坚战。

  光明行政区成立后,首届区委区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在更高的站位上看待和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区委区政府积极作为,通过强化顶层统筹部署、科学安排时序,各部门全员全力推进综合治理工作。领导高度重视,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过问,并将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纳入2019年区绩效考核任务,以及区年度重点督查督办事项。理顺工作机制,按照“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由各街道总体指挥调度,牵头单位及时到一线协调解决问题。科学倒排时序,按照“先地下、后地面、再地上”的原则,科学制定各地下管线任务倒排表,严控施工时序,整合同一道路同期挖掘的工程,避免重复开挖。以城中村综合治理十二项任务为核心,把社区党建、文明创建、安全生产、治水提质等工作一并纳入城中村综合治理,真正把民生实事做好做实。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历经400多个日夜的持续奋战,48个城中村的12大项81小项治理任务576个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光明区48个城中村旧貌换新颜,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治理后的城中村,群众安全更有保障,城市环境更加优美,配套服务更加完善,管理水平更加精细。

  在未来的新征程中,光明区将持续在新起点上集中发力,强力推进其余66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对已治理完成的城中村,强化后续管理,巩固建设成果,进行软环境提升,突出光明特色,匠心打造大美特色村落,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做出新贡献!

  高位推动 创新工作机制彻底消除“痛点”

  近年来,深圳市提出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加快建设“美丽深圳”工作目标。城中村作为城市肌理的一部分,是城市环境品质最集中的体现。人口密度高、楼宇密度大,建筑布局无序,电力、水力、道路等市政公共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公共空间不足,住户居住体验差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使城中村成为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品质建设目标的“痛点”。

  为彻底消除“痛点”,市委决定开展为期三年的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根据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关于推进“十大行动”有关部署,深圳市着力开展城市环境品质提升行动,自2017年11月起,全面启动城中村综合治理行动计划(2018-2020年),确定开展治安、消防安全、用电等十项治理任务,改善城中村安全质量、环境品质、配套服务和管理水平。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原光明新区自2017年起,开始启动114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并且在市十项治理任务基础上,增加物业管理和绿化品质治理两项“自选动作”。其间,由于行政区筹备种种原因,该项工作一度推进缓慢。

  一任接着一任干。光明行政区成立后,首届区委区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在更高的站位上看待和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

  光明区实施顶层统筹部署。区委区政府以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为抓手,把全区的基层党建工作、基层治理工作、文明创建工作、安全生产工作、优化营商环境和企业服务工作、城市品质提升和市容市貌以及垃圾分类工作、花漾街区和公园之区建设工作、厕所革命工作统筹起来,同考虑、同部署、同推动。并把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区年度绩效考核任务和年度重点督查督办事项。据不完全统计,召开城中村专题会议42次,联席会议26次。

  光明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并非一帆风顺。行政区成立之前,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机制不顺,牵头部门各自为战,工程不统筹,部门不通气,工作不协同,社区处处开挖,群众极度不满。

  为彻底解决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区委书记王宏彬主持召开城市品质提升工作会议,在会上明确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的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模式。明确以街道为主体成立指挥调度平台和工程建设协调小组,实行书记、主任双组长制,统筹各分项治理任务时序、问题解决,处级干部每天行走一线,检查项目进度和协调解决问题。各牵头单位“一把手”亲自抓,系统梳理任务清单,对标对表,进行行业统筹和指导,会同街道逐项落实各项治理任务。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作为总牵头,通过专门督办、联合督办、随时督办等多种方式,及时跟进各项治理任务进展,做到问题排查、汇总、分办、督办和结果全面准确。

  光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牵头部门主要领导、各街道主要领导和各社区主要领导强力推动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亲自部署和过问、亲自指挥、亲自解决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真抓实干 日夜兼程动真碰硬攻坚克难

  区长刘胜加入区和街道城中村综合治理“1+6”工作微信群,包括区长、副区长,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街道书记、主任,社区书记、专干委员,协办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五大运营商、一线业务专干等1022人,区长直接督办工作进展,第一时间掌握治理进度;各牵头单位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有针对性提供业务指导,解决信息不对称、各自为政问题;街道发挥治理主体作用,统筹工作时序,科学制定治理计划,落实各项治理任务。

  区分管领导亲抓严管,主持召开城中村专题会议42次,几乎每周一次,不断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督导工作进度,并常驻一线指导,主动倾听“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高效推进落实。

  其他区领导班子成员对各自负责的牵头部门牵头的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全力督办、推动。据初步统计,各牵头单位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各专业工作会议57次,各牵头单位召开城中村综合治理会议共273次,6个街道召开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共644次。

  引人关注的是,在城中村整治过程中,光明区既真抓实干,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更敢于动真碰硬。今年1月,光明区检查中发现一城中村建设的外置式室内消火栓不合格,将相关责任人移交纪检监察进行追责处理,并将全部涉事工作人员予以通报批评,同时责成施工单位将检查出的50多个问题消火栓按照消防安全规范逐一整改到位。

  全员全力 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工作格局

  在区领导的带动下,全区各牵头部门一把手和各街道书记主任以及社区书记四级联动,亲自主抓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全区形成了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新格局,大家比学赶超,奋勇争先,全员全力,原来推不动的工作动起来了,原来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有序顺畅了,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为保障工作进度,各牵头部门、各街道及施工单位一线人员放弃节假日,日以继夜、马不停蹄。

  网格部门挨家挨户走访,为安装视频门禁奋战不止,实现公安信息大数据全共享,全面实现视频门禁安装率、联网率“双百”目标。

  工信部门力排万难开展“三线”下地和迁改工作,建设地下管网,剪除架空三线,治理弱电管线,安装防漏电开关,建设电动车充电车位。

  消防部门通宵达旦打通“安全通道”,建设微型消防站和消火栓,全面打通出租屋消防通道直通天面。

  住建部门下沉一线,开展燃气进村入户宣传,建设燃气地下管道,推进燃气进村入户,保障群众用气安全,全面推行物业管理。

  市场监管部门走街串巷,加大食品安全检查力度,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48个城中村食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交通部门加班加点,打通城中村道路网络,打通“断头路”;实施“白改黑”,城中村道路硬化及交通标线全面完成。水务部门全力以赴开展生活污水治理,优化建设时序,推进生活污水地下管和立管建设,完善城中村排水管网。城管部门风雨无阻地开展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绿化品质治理,集中力量拆除违法乱搭建,置换公共空间,清理“六乱一超”,整治建筑立面,完成立面刷新,改造公园广场,新建花漾街区,整治黄土裸露,对城中村环境卫生开展精细化管理。在各部门、各街道的共同努力下,48个城中村12大项81小项治理任务按时逐项落实。

  初见成效48个城中村“强筋壮骨”“脱胎换骨”

  如今,无论您是步入凤凰街道甲子塘社区,还是走进公明街道李松蓢社区,抑或是漫步马田街道下石家社区,整洁、现代感十足的村容村貌,绿意萦绕、鲜花装点的环境,还有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让身临其境的市民无不赏心悦目,喜上眉梢。

  光明区以考核迎检作为全面推进工作的契机,集中攻坚,4月30日前全面完成48个城中村12大项81小项的整治和验收工作,根据《深圳市城中村综合治理考核验收评价标准(2018年)》(第50、51项)相关评分要求,800分为优秀标准线。光明区在此基础上,又主动自加压力,提升工作标准,将优秀评定标准提高到900分,其中38个村已上线入围,其余城中村全力冲刺900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安全质量更有保障。2018年以来,结合“智慧光明”建设,光明区48个城中村共安装视频+门禁8110台,实现城中村出租屋视频门禁全覆盖、公安信息大数据全共享,“两抢两盗”事件发生率分别同比降低57.14%和26.72%。改造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微型消防站54个,消防场站13 个,市政消火栓及外置式室内消火栓237个,全面打通出租屋消防通道直通天面7240栋,整治“三小”场所7225家,落实城中村消防安全整治工作,火灾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20%,消防隐患上报同比降低14.6%;实现“城中村”食品安全检测全覆盖,抽检数达到12.3批次/千人,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48个城中村共4126个餐饮单位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公示。

  城市环境更加优质。新建改造公园广场48个,面积31.6万平方米,整治黄土裸露面积达62464平方米。清理垃圾4.87万吨,城中村公共空间同比提升率达213%,累计清理“六乱一超”47.6万宗,拆除乱搭建25万平方米,整治建筑立面约3.8万平方米,完成立面刷新约30.8万平方米。

  配套服务更加完善。打通“断头路”124条;道路实现“白改黑”长度约195公里,城中村道路硬化及交通标线完成100%。新建生活污水地下管约132.7公里,新建立管248.4公里,完善排水接驳,初步实现雨污分流。剪除三线1558.4公里,铺设三线管道136.52公里。建设燃气地下管道52.1公里,实现燃气进村33个,燃气入户24个村,签约率达92.5%。全区新建电动车充电车位6489个,配套安装防漏电开关16.7万间。

  管理工作更加精细。光明区全面推行物业管理,48个城中村100%实现物业公司进驻。强化社区网格员、楼长等动态巡查,楼长覆盖率平均达98.24%以上,远超90%的考核目标要求,搭建城中村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引入社会资本,探索“统租运营+物业管理+综合整治”模式,拓展公共发展空间,优化产业升级,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用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人才,推动营商环境整体提升。

  助力基层党建阵地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新建启用党务信息牌126块、村务公开栏135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203块,建设围挡文明标语308处、面积1.3万平方米。

  清风劲吹千帆竞,勇立潮头谱新篇。城中村综合治理是一项助经济、强治理、得民心、优环境的民生实事,把好事办好是党委政府的基层治理能力的体现。城中村综合治理工作,光明区从横比落后,到实现奋进赶超,得益于市城管局的直接指导,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区各部门和各街道的协同协力,得益于全体干部职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劲韧劲。接下来,光明区将继续担当尽责,为把脏乱差的城中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不懈努力。

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