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光明区卫生健康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3年 06月 08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卫生健康局

字号: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卫生健康局持续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匹配的深圳北部医疗卫生高地,深入推进“健康光明”建设,成功创建两家三甲医院,多项考核成绩排名全省全市前列,推动卫生健康事业迈上新台阶,为“三地”建设贡献卫健力量。现将2022年工作情况及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2022年,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全力筑牢疫情防控严密防线。推动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建立大型隔离场所感染防控体系,助力光明驿站顺利启用。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和防疫“新十条”,全力扩容医疗救治资源,5天内增设54家社康发热门诊、61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发热诊室,20天内新增40张重症ICU床位、90张可转换ICU床位,平稳渡过感染高峰期,有力保障辖区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二)成功创建两家三甲医院

  推动成立光明区三甲医院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全力推进三甲医院创建工作,2022年7月、8月,成功推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先后通过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实现光明区三甲医院零的突破,光明区卫生健康事业迈向新台阶,辖区群众从此拥有“家门口”的三甲医院,光明区医疗水平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多项考核排名前列

  2021年基本公卫绩效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光明区等5个区代表深圳市参加2022年广东省预防接种管理工作调查评估,总分排名全省第一,区疾控中心在县区级疾控现场调查评估中平均得分排名全省第一。社区健康服务绩效考核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一,卫生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连续5年排名全市第一,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在深圳市三级区属综合医院考核中排名第三,获得历史最佳成绩。

  (四)提升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

  大力支持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开展国际医疗服务,在管理团队、规范标准、服务内容、人才引进、商业保险衔接等方面探索创新,推进国际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22年10月1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国际医疗中心揭牌,已制定国际化诊疗服务制度和流程,招聘专职工作人员,共接诊来自港澳台、外国的患者104人。

  (五)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光明国际中医药港被省政府确定为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引擎,试点一批促进人才、资本、知识、技术等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措施。获得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权,于2023年3月召开。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一期园区完成提升改造,深圳市中药饮片代煎代配中心试运营,区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加挂“深圳市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牌子,研究院检测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光明区首个院内制剂(小儿桂芩清解颗粒)获得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粤药制备文号,目前已在临床推广使用。与香港相关政府部门建立联系,争取组建跨区域工作小组,完成香港中药院内制剂体系及标准建立,与香港连锁式中医诊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实现中药院内制剂跨港流通。

  (六)推动建设研究型医院

  推动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临床医学中心落户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强化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两院两平台N中心”建设,依托转化医学院完成1项药物临床试验项目、10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项目立项工作;依托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持续推进光明国际中医药港建设工作;依托两大平台与深圳湾实验室、万和制药等科研机构、生物企业开展6场项目对接会、3场学术沙龙、2场科研培训会;成立大湾区难治性肠病微生态治疗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标准中心2个临床医学中心。

  (七)推进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

  一是大力推进社区医院建设。成立光明区社区医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光明区社区医院建设工作方案》,推动解决社区医院选址、业务用房保障、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能力等长期困扰社区健康服务发展的难题,2022年完成4家社区医院选址。二是推动实施社康扩容提质行动,制定《光明区社康扩容提质实施方案》,全面提升社区健康服务质量。积极推进新建社康建设,新开业玖龙台、科裕新村和锦鸿社康3家社康中心。三是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新增全科医生205人,光明区全科医生达到627人,每万人全科医生数达5.7人。

  (八)加快推进区属卫生健康重大项目进度

  协调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基本建成,协调相关单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项目做好服务保障。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新院区(区人民医院新院)地基与基础工程完成98%,完成总体形象进度达到23%。区妇幼保健院项目开展地上主体结构施工,总体形象进度完成38%。公共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开展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总体形象进度28%。

  (九)扎实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印发《光明区关于开展“好生保育儿童”行动的实施方案(2022年-2025年)》,大力发展医育融合、托幼一体、综合共建等托育服务模式。将托育机构建设任务纳入区绩效考核,推动区各单位和街道完成建设任务。推进托育服务法治化建设,落实依法备案、依规办园,依托街道、教育、市监、消防、卫监等部门力量,对托育机构开展综合监管,完成托育机构规范化管理备案10家。二是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建设工作有序推进。街道级示范性托育机构加快建设,文化综合服务中心托育园扎实推进。鼓励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服务,7家幼儿园增设2-3岁托班。

  (十)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

  利用“诊所服务监管一体化平台”对辖区内社会办医疗机构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目前接入医疗机构226家,接入率100%。开展“僵尸”机构清查行动,已注销逾期未延续的公共场所414家,注销不按规定申请校验或未延续的医疗机构28家。2022年对各类医疗相关违法行为作出处罚93宗,共罚没款72.17万元。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推动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

  协调推动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开业运营,推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项目建设,推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新院区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区妇幼保健院新大楼完成幕墙工程施工,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完成全部主体工程。新建社康机构2家,推进社康中心及社区医院高标准建设,推进租赁社康中心置换、原有社康中心改造、设备标准化配置以及信息化提升工作,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二)打造健康深圳“光明样板”

  深入开展健康光明行动,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政策,推进实施健康促进规划和行动,努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一是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开展“全民营养周”、“万步有约”“三减三健”等健康活动。二是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推进健康家庭、健康企业、健康社区等健康细胞建设,完善健康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等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三是完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将示范区建设与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建健康城市相融合。

  (三)加快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建立健全预防为主的大卫生大健康体制机制,将预防关口前移,夯实联防联控基层基础。抓好各类传染病日常监测,完善慢性病、重点癌症、青少年和脊椎侧弯等重点疾病防治模式。一是提升传染病综合防控能力,立足更精准更有效的防控,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感、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毒蘑菇中毒、手足口病、登革热、细菌感染性腹泻等病种监测、预警、预报。二是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底线思维,协同开展区域内传染病监测预警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四)进一步深化区校合作

  推动区政府与深圳理工大学合作办医,以培养临床医学人才,提升临床科研能力和医疗服务水平为目的,发挥医工结合、医理结合优势,推动前沿技术临床应用,将合作医院打造成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匹配的深圳北部医教研一体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明确合作模式、合作内容、管理模式后,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完成合作医院更名事宜。

  (五)打造具有光明特色的中医药高地

  推动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一期建设医药产业聚集的综合性特色产业园区,园区各项目实现运营,推进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二期规划建设。搭建院内制剂调配使用共享平台、中药材全流程溯源监管服务平台等技术平台。组建包括深圳、香港、东莞、粤东等地区在内的区域医疗机构中医药联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发展。办好中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

  (六)不断健全婴幼儿照护服务网络

  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形成多元化、多样化、全覆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网络。按每千人8托位的标准规划建设婴幼儿托育中心,坚持普惠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托育服务机构,完善托育机构综合监管机制,广泛开展科学育儿项目活动,提高家庭科学育儿能力。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