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光明新区2018年工作报告

日期:2018年 03月 06日    信息来源: 光明新区

字号: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落实新区党工委工作报告要求,对新区工作作总结和部署。
  一、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抓质量促发展、优环境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及年初工作目标,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0.12亿元,增长9.8%,增速位居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04.49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1.89亿元,增长13.2%,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371.56亿元,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1亿元,增长9%;进出口总额739.49亿元,增长1.2%;全口径税收收入126.67亿元,增长16.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75亿元,增长12.1%。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经济质量效益持续提升。每平方公里实现GDP产出5.45亿元,较上年增长14.6%;万元GDP能耗下降4.2%、水耗下降6%。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42.9亿元,占新区GDP的40.3%,集群效应更加明显,主导作用更加突出。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4家,总数达到614家;卫光生物、三利谱等一批本土高科技企业成功上市,新区上市企业总数达到20家;科陆、国信通等4家总部型企业成功落户。新区企业星源材质获得省政府质量奖,欧菲光获得深圳市市长质量大奖。
  二是产业创新动能更加强劲。新组建华星光电国家工程实验室、铝镁钛合金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个,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51个。石墨烯、新型显示两个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市十大中心;华星光电科研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签约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2个、院士3名;累计拥有“孔雀人才”22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13名、市后备级人才112名。出资10亿元成立新区首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并设立1支子基金,募集资金规模3亿元。新区有效发明专利3865项,同比增长42%,专利创造水平完成值居全市第二,增速居全市第一。
  三是重大项目集聚效应明显。光明凤凰城完成投资252.7亿元,华星光电G11、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小镇、光明云谷等一批投资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开工;华强创意公园一期、招商局科技企业加速器二期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日东光学、美盈森等7个项目主体封顶;天王、典邦等23个在建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世成电子、开立科技等8个项目开工。完成工业投资208.6亿元,增长18%;完成技改投资34.5亿元,增长39%,增速全市第一。
  四是城市空间有效拓展。超常规推进土地整备,36天完成红坳村整村搬迁谈判签约,如期整备产业用地28.75公顷,全年累计出让产业用地5宗15.72公顷;大力推进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土地整备,累计移交建设用地130公顷;彻底拆除荣健农批市场,释放现代物流产业用地6.1公顷,海吉星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已经开工,滨海明珠工业园整体收归国有,全年累计整备土地286公顷;盘踞多年的麒麟山和麦仕达片区违法建筑彻底清拆,释放土地面积约34公顷,全年共拆除消化违法建筑约240万平方米。城市更新加快推进,新纳入计划项目17个,大丰安等4个城市更新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五是“三大战役”成效显著。坚决打好交通大会战,全年打通断头路14条,另有8条断头路已完成土地整备,正在抓紧施工;轨道6号线完成全线土地整备,6号线支线动工建设;外环高速86项攻坚任务完成76项;广深港高铁光明城站至福田站实现捷运服务,每日开行车次增至24对;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3批次共60条,新增公交线路17条,新建公交场站4处、新一代公交候车亭59座、充电桩253个,完成全部942台公交车纯电动化更新工作,公交覆盖率达到94%;投入共享单车2.8万辆,编号划定自行车停放区634处。完成田寮片区等231个慢行系统整治项目。全力做好山水大文章,马拉松山湖绿道一期开工建设,建成凤鸣街心公园等21个社区公园和6个花漾街区,美丽深圳绩效考评全市排名第五。全力打好治水提质攻坚战,全年完成治水投资15.43亿元、新建成污水管网265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535个,分别超年初计划37%、77%、26%,茅洲河干流光明段等五条河流黑臭水体治理如期完成,实现不黑不臭;率先打响“小散乱污”歼灭战,全年立案查处违法企业336家,处罚金额4065万元。总投资15.82亿元的全市首个海绵城市PPP项目开工建设,海绵城市试点在全国第二批试点城市年度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全心谋划民生大福祉,教育、医疗等九大类民生支出共115亿元,增长60%。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招收首批研究生,新区外国语学校等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学位4830个,市第十高级中学加快建设,马山头学校等5个新改扩建学校项目正式开工。组建光明新区医疗集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一期)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动工建设。ITF深圳国际网球元老赛、第八届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等活动影响力不断提升,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首次走进光明,农科大观园成为新区首家国家4A级景区。新开工筹集保障性住房10628套,累计配租7300套,分配产业配套宿舍3634套;举办公益招聘会80余场,劳动仲裁调解累计结案率连续两年全市第一。年初向社会公开承诺的60项民生实事,已完成58项,未按期完成的公明汽车站选址等2项工作正在全力推进。
  六是城市品质稳步提升。高标准完成光侨路、观光路等15条城市道路景观提升。在全市率先对99座公厕和52个垃圾转运站进行改造提升,创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小区15个。全力推进城中村综合整治,完成6个试点社区“三线下地”和9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程;7个示范城中村、25个达标城中村完成验收。累计建成无线热点924个,基本覆盖重点公共区域。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四大行动34项重点攻坚,新区交通等文明指数明显提升,晨光乳业公司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七是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全面剥离社区股份公司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社区集体经济负担大大减轻;深入开展强基惠民行动,每个社区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累计实施1022个强基惠民项目,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完成将石社区分设,15家社区股份合作公司领导班子完成换届,经营管理人员结构明显优化。积极推动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探索社区老旧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产业置换,美林工业区改造基本完成,宝塘工业区改造启动,社区股份公司收入不断提高;碧眼、东周等8个社区参与光明云谷项目建设;根竹园社区与市农产品公司合作建设新一代公益性农产品市场,社区经济多元化发展走出新路。
  八是公共安全基础不断夯实。积极开展13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共组织检查16万多人次,检查单位8.2万多家,排查隐患4万余项,立案查处984起。全年关闭取缔违法企业2640家,行政拘留和留置1397人次,移送刑事案件15件,刑事拘留7人。投资3.3亿元启动9个消防场站建设,公明、塘家、田寮消防站已经动工;成立森林消防大队,组建50人的森林消防队伍;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桩3783个,消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加强,全年共抽检食品5308批次,合格率98%;抽检药品、保健品等141批次,合格率100%。完成93处危险边坡治理,对全区5.8万栋既有建筑进行安全排查整治并全部纳管。启动“雪亮工程”建设,完成三期1200个一类高清摄像头、100个动态人脸识别摄像头建设。
  九是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全面推进“光明特色”网格化管理,全年巡查办理公共安全隐患等事项超100万件,总体有效整治率97%。积极发挥群团和社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建立6个办事处和31个社区工青妇组织,新增社会组织38家,社区基金会等公益项目开展养老助残、帮扶救困等活动4200余场。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新区“110”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29.4%,降幅全市第三;“两抢”、盗窃、诈骗和“黄赌毒”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8.2%、28.3%、30.2%和38.9%。
  十是政府自身建设成效显著。强区放权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承接128项市下放事权;挂牌成立新区政务服务局,全面推进“一门式受理,一网式服务”,设立41个服务窗口,468项审批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面梳理行政处罚职权1845项,实现“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管。出台《光明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五个配套文件,国有企业监管水平稳步提高。全年共收到行政复议案件18宗、诉讼案件52宗,已审结和判决案件无一败诉;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8宗,回复准确率100%;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提案89件,满意率100%。法治政府建设、城市更新、消防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安全、交通建设等工作在全市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新区党工委带领下,我们找准薄弱环节,在强基础补短板上集中发力,啃下了一批“硬骨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为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光明新区现阶段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产业整体层次不高,产业集群规模不大,企业竞争力有待提升,实体经济持续增长压力较大。二是创新基础不够扎实,高端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要素短缺,基础研究和源头创新能力薄弱,创新生态系统仍不完善。三是营商环境亟需改善,水、电、气、通讯、道路等硬件基础设施仍有不少短板,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产性服务业和商业配套不足,与先进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四是各领域安全基础不够牢固,存量违法建筑量大面广,城中村、老旧工业园区、农贸市场、“三小”场所等安全隐患点多线长,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总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五是政府运作机制还需进一步理顺,各级各部门协作顺畅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相互推诿、不敢担当等现象仍有发生,新区、办事处和社区三级事权不够科学明晰,依法行政能力还有不足,政府行政效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
  党的十九大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出发,描绘了新时代美好蓝图。市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为全市未来一个时期发展明确了目标、规划了路径、作出了部署。在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区第二个十年再出发的新起点上,新区党工委提出了打造“产业新城、科学新城、美丽新城、幸福新城”,加快建设“质量型创新型智造强区,现代化国际化绿色城区”的新定位和新目标,我们要围绕 “四城两区”总体目标,真抓实干,驰而不息,滴水穿石,争取早日将蓝图变为现实。
  ——始终把高端制造作为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产业新城。坚决打好高端制造这张牌,依托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空间优势和产业后发优势,勇担建设深圳市高技术产业基地重担。着力培育引进一批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龙头企业、标杆企业,以新型显示、石墨烯、生物医疗等产业为重点,加快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等优势产业集群;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为手段推动钟表、模具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世界科技+光明智造+全球市场”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若干个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造强区和产业新城。
  ——始终把创新发展作为新区的根本动力,加快建设科学新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深圳市大科学装置群建设契机,提升基础创新、源头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依托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重点学科建设,推动在材料学、物理学、医学等领域产生一批前沿理论成果;依托华星光电、贝特瑞等龙头企业,加快建设一批院士工作站、研究院、实验室和创新中心,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依托光明云谷、招商智慧城等创新载体,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着力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汇聚国际高端人才,加快落实深圳市“北拓”战略,努力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的科学新城。
  ——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新区的独特名片,加快建设美丽新城。坚决打好绿色生态这张牌,依托新区得天独厚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优势和建区以来坚持绿色发展的先发优势,以建设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为引领,以光明小镇、茅洲河一河两岸、治水提质、公园之区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全力做好山水大文章,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推行绿色生产、倡导绿色生活、营造绿色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之区、美丽新城。
  ——始终把人民的需要作为新区的工作之本,加快建设幸福新城。坚持把新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全部领域,按高于原特区内标准推进,持续增加优质公共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和现代化水平,全面满足新区人民对教育、医疗、文化、交通、住房、环境、安全等多元化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在医疗教育领域,依托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中医院光明院区、光明医疗集团等优质医疗、教育资源,着力打造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和教育高地,努力建设一座智慧人文、宜居宜业的幸福新城。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新区党工委对全年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力推进“城市质量提升年”工作,推动新区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经过充分研究和统筹考虑,新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5%左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主要污染物减排和水环境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做好全年工作,我们必须坚持质量引领、创新驱动、改革增效,着力打好“三大战役”(治水提质大决战、交通大会战、拓展空间攻坚战),努力实现“三个提升”(提升城市品质、提升民生福祉、提升城市管理治理能力),重点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质量引领,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区要牢牢把握“质量引领、又好又快、关键在好”的发展总基调,进一步强优势、补短板、调结构、优服务,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加快打造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华星光电G11、旭硝子、欧菲光等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优势。依托深圳市先进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示范基地,加快贝特瑞等项目建设,加快打造以石墨烯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康泰生物、万和制药等项目投产,加快开立生物等项目建设,支持兰度、爱湾等成长性企业发展壮大,共同打造新区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推动易方数码、万润科技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促进新兴产业加快集聚。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30亿元,增长10%以上。
  二是全面深化优化企业服务。全面实施区、办事处、社区领导挂点服务企业行动,构建区、办事处、社区三级联动企业服务体系。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进一步完善服务企业政策体系,并将政策宣传、培训覆盖到新区所有企业。打造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建设企业服务网上办事大厅,严格执行企业问题挂销账制度,推动企业服务信息化、便捷化。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市电动汽车、环保产品国家级计量质检中心等检验检测机构落地,打造检验检测和质量认证的新高地;鼓励华强创意公园、招商局智慧城等重点园区积极引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业设计、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加快补齐新区生产性服务业短板。大力支持钟表、内衣等企业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公明墟等文物活化利用。推动宝利来酒店、龙光商业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1-2个核心商圈;结合城市品质提升,每个办事处打造一条特色商业街,提升消费能级。
  四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推介力度,吸引重大科技、产业项目落户新区。紧抓“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充分利用国际协同创新平台,以金融、文化创意、工业4.0、智能制造、职业教育为主题,加强与德国、以色列、欧盟合作,以互联网+、科技创新等为主题加强与北美交流合作。全年争取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项目不少于3个。
  五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技改倍增计划,对技术改造实施投资额直接补贴,支持龙头企业、上市公司建设智能工厂,力争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不少于36亿元。鼓励钟表、模具、内衣等传统产业向高端环节转型升级;加快钟表小镇建设,积极创建国家钟表知名品牌示范区。继续深入推进旧工业区改造提升,支持宝塘、美林工业区招商运营,新改造莲塘工业区等3个以上较大规模的老旧工业区,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社区集体经济发展。
  (二)突出创新驱动,打造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上的科学中心。
  紧紧围绕深圳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创新之都目标,充分发挥光明新区地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的优势,抢抓全市启动大科学装置群建设机遇,坚持基础研究和产业创新两手抓,打造深圳新的科学和产业创新高地。
  一是提升基础创新能力。发挥新区空间资源等优势,全力争取深圳科学城项目落地。依托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大附七医院、光明云谷、光明小镇等配套优势,重点聚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材料科学等前沿领域,加快布局建设引力波、材料基因组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形成国际化前沿技术研发机构群,弥补新区基础创新、源头创新短板,为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贡献光明力量。
  二是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华星光电、铝镁钛合金材料两个国家实验室和卫光生物、金新农、爱湾医学等院士工作站作用,在新型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产生一批最新科技创新成果。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全年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0家以上、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不少于5个,有效发明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
  三是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抓住全市高新区扩容机遇,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光明高新区,推动华强创意公园一期、二期投入使用,留学生创业园二期入园创业项目12个以上,新认定众创空间3家以上;加快光明云谷一期、华强创意公园三期、招商智慧城三期、光电企业加速器、科润大厦等项目建设,为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提供充足空间。
  四是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继续实施“鸿鹄人才”计划,支持重点企业、行业引进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及团队;持续加强人才服务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达到10-13个,引进博士80名以上;积极组织辖区企业到高校招选优秀人才,针对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岗前培训。
  五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创新领域投资,充分用好红土光明基金,新设立军民融合、高端制造等产业引导子基金3支以上,累计募集资金不少于15亿元。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新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审标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知识产权维权等相关政策,结合双随机执法检查,重点查处移动通信、数码电子等领域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商标侵权行为, 努力打造最严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三)突出标本兼治,坚决打好治水提质大决战。
  今年是新区治水工作的关键之年、决战之年,我们要集全区之力,以河长制为统领,全流域、全流程、全链条对新区水环境进行整治提升,确保年底完成所有河道综合整治,所有一级支流基本消除黑臭,同时全面提升河道景观,基本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
  一是实施治水提质“五个一”工程。全面落实“一河一长、一河一网、一河一图、一河一策、一河一景”,每条河配齐三级河长,实现新区河长每月一巡、办事处河长双周一巡、社区河段长每周一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摸清每条河流配套管网、排污口情况,查缺补漏,建新疏旧;全面建立每条河流沿线污染企业地图,严查严管,消除污染源;全面制定每条河流的治理路线图,有序推进;全面制定每条河流景观提升计划,实现河流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同步推进。
  二是全面消除黑臭水体。继续巩固茅洲河干流及鹅颈水等4条支流治理成果,顺利通过国家检测验收;完成14.6公里茅洲河干流一河两岸景观提升工程。加快玉田河、大凼水等剩余9条一级支流(排洪渠)治理,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土地整备,年底前完成全部河道整治工程;同时,完成剩余入河排污口整治,实现所有一级支流基本消除黑臭。
  三是完善管网基础设施。强化污水收集处理,完成226公里污水管网建设;落实正本清源,完成778个住宅区和工业园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进光明水质净化厂一期改造和二期扩建工程,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30万吨/日。成立光明排水公司,年底前承接松岗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的管养任务。
  四是深入开展海绵城市试点。进一步健全海绵城市规划标准,完善管理体制;加快推进光明绿环、东坑湿地公园、华星光电湿地公园等海绵项目建设,新增海绵城市建设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完成新区智慧海绵城市管控平台建设,加强建设项目海绵管控,确保海绵设施功能、质量和景观效果,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年度考核。
  (四)突出补齐短板,坚持打好交通大会战。
  交通基础设施是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要按照“外通、内畅、质优、景美”的总体要求,在去年工作基础上,持续发力,争取再用两年时间,全面打通断头路,构建对外更便捷、对内更顺畅、出行更方便、景观更靓丽的交通大环境。
  一是加强对外连接。积极争取将光明城站打造成为深圳西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赣深客专深圳段开工建设,6号线完成土建任务、实现桥通目标,6号线支线完成全部土地整备任务并加快建设,推动轨道13号线光明段等线路纳入城市轨道交通五期建设规划。加快跨境通道建设,大外环高速公路光明段完成全部土地整备任务;协调推进龙大、南光高速完成收费站拆除,并加快市政化改造;惠庙线工程全线建成投入使用,布龙路连接线等对外通道动工建设。启动新公常路规划设计,开展城际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和跨区道路建设前期工作,重点加强新区与市中心区、大空港、东莞黄江和松山湖等片区交通联系。
  二是提升交通品质。全面提升内部交通顺畅程度,重点打通双明大道、东长路、周家大道(西段)等19条断头路,全面建成“八横八纵”主干道路网骨架;推进大型工业园区、学校、医院等重点片区周边道路交通优化,提升主次干道路口通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完成394条“两不管”道路品质提升和20条道路水泥路面的柏油黑化改造。同时,全面提升道路景观标准,对所有新建道路一步到位打造高质量绿化、灯光景观效果。
  三是优化公共交通。新增10条以上公交线路,优化既有公交线路25条以上,新建公交候车亭40个,按需求新增社区、园区微巴线路,实现重点产业园区、社区微巴全覆盖。以公明老城区、高新区等片区为重点,推进慢行系统改善提升工程51个,新建自行车道32公里,新建改造城市绿道30公里,规范和引导共享单车有序发展。
  (五)突出保障发展,坚定打好拓展空间攻坚战。
  高质量利用空间是持续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要继续坚持“以大拆促大安、以大安促大建”的理念,以最强的决心、最硬的举措,遏增量、减存量,全面加快土地整备、城市更新步伐,为新区可持续发展拓展空间。
  一是打好消除违建攻坚战。坚持拆字当先、疏堵结合、多措并举,保持违建零容忍高压态势。对新增违建露头就打,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规划的违法建筑坚决拆除,继续推动控停烂尾楼的清拆。同时综合运用疏导规范、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手段,加快消化存量违法建筑,加快推进合水口、薯田埔控停统建楼处置试点,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成功经验。全年累计消化存量违法建筑不少于213万平方米。
  二是打好土地整备攻坚战。围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云谷以及打通断头路、治水提质等新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全面加大土地整备工作力度,全年累计整备土地不少于149万平方米。加大成片产业用地整备,每个办事处整备至少一块成片可开发产业用地,新区全年整备“较大面积产业空间”不少于15公顷;全年再出让不少于10宗产业用地,加快引入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地。
  三是打好城市更新攻坚战。进一步优化城市更新项目审批机制,推动成片城市更新,优先将“工改工”项目列入更新计划,严格限制城市更新中“工改商”、“工改居”项目。推动公明商业中心等6个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启动光明万丈坡等4个项目的更新建设,完成公明玉律第一工业区等8个城市更新项目单元规划审批,全年新增城市更新面积不少于30公顷。
  (六)突出魅力营造,持续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面貌的塑造功在日常,贵在坚持。我们要对标一流,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继续推进城市品质提升行动,高质量做好山水大文章,继续抓好强基惠民工程,从每条路、每个社区做起,打造更干净、更靓丽、更有序的城市环境。
  一是完善重点片区城市规划。做好中心片区规划,完成凤凰城核心片区等重点区域法定图则修编,以重点片区的高标准规划和高水平开发,带动城区整体品质提升。加快凤凰城开发,推动光明绿环等43个重大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不少于300亿元。加快中大城开发,带动光明北片区城市化全面提速。加快茅洲河一河两岸整治和松白路两侧城市更新力度,大幅改善西部建成区城市面貌。
  二是打造高水准的光明小镇。全面启动光明小镇建设,下半年完成马拉松山湖绿道一期项目建设,年内启动二期项目建设,打造深圳最美马拉松绿道。加快小镇范围内基本农田回收,形成集中成片的种植景观效果,打造国家农业庄园;继续推动迳口村提升改造和产业导入,打造“趣城迳口”;开展森林运动公园国际设计竞赛,高标准启动项目建设。
  三是打造魅力城区。以松白路、根玉路等跨区道路为重点,规模化种植开花主题树种,打造3条以上鲜花大道和5个以上花漾街区,营造“城在林中,路在花中”的美丽景观。以“三基地、两门户”为重点,打造一批“简约、现代、大气”的片区道路景观。8月26日前完成辖区所有主次干道建筑外立面、交通设施刷新;完成8座垃圾转运站、213座公厕升级改造;完成光侨路、观光路、南环路等6条主要道路共42公里的灯光景观提升工程,打造靓丽、璀璨、立体的灯光风景线,以高品质城市形象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四是打造公园之区。加快推进荔湖、大雁山等11个公园项目建设;利用新区现有中小型水库及其周边山林地、绿化用地,启动7个综合性公园前期工作,继续改造提升27个社区公园;利用社区现有闲置地块,再建设一批社区街心公园。
  五是打造美丽社区。深入实施城中村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43个城中村综合整治。根据每个社区实际需求,统筹安排强基惠民专项资金,用于解决一批老百姓迫切需要、感受得到的惠民项目。安排7.2亿元用于社区环境品质提升,结合每个社区的资源优势和文化特色,打造别具一格的社区环境;完成圳美等首批7个社区综合整治试点;依托民政部社区基金会试点,深入推进凤凰社区营造计划;依托智慧光明试点,打造红星等6个智慧社区。
  (七)突出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积极营造家园意识,推动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从新区群众最关切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就业、养老等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抓起,进一步谋好民生大福祉,让辖区群众享受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一是优质均衡发展教育事业,使适龄学子学有优教。确保新区第二中学、马山头学校等5所新建(改扩建)学校9月投入使用,全年新增学位4890个;动工建设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及附属中小学、白花学校、凤凰小学等项目;新增普惠性幼儿园不少于10所,普惠园占比超过80%。着力培育高端品牌学校,加大力度引进名校名师团队和资源,选取一些基础较好的学校,打造在全市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二是建设健康光明,使广大患者病有良医。推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正式开业,新增病床800张,大力支持其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研究型教学医院。深化光明新区医疗集团改革,完成各院区、社康中心数据资源的统一与整合,积极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推进医疗集团新院区建设。加快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主体工程建设,新建和改造10个社康中心,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和便捷的医疗服务。
  三是加快打造文体高地,使人民群众娱有所乐。完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布局,加快新区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建设,加快深圳书城光明城、深圳国际青少年足球中心、新区游泳中心等文体场馆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动工;推动玉塘、新湖等4个街道级文体中心动工建设。瞄准群众需求,组织光明大讲堂、光明梦想秀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继续举办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文博会光明活动周和ITF深圳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等大型文化体育赛事,打造新区文化名片。
  四是切实推进帮扶攻坚,使低收入人群困有所扶。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实行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确保到2019年6月底前完成新区登记在册的377户1110名低保人口帮扶任务。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综合运用创业激励、培训上岗、结对帮扶、产业扶持等手段,进一步提高困难人员就业质量,提高收入水平,户籍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举办各类公益招聘会60场,服务5万人次以上,推动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同时,安排专项资金7328万元,做好对西藏察隅、汕尾城区、广西百色等地的对口帮扶工作。
  五是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现住有安居、老有颐养。确保万丈坡拆迁安置房二期工程年内竣工,推动中山大学配套人才住房、红坳村整村搬迁安置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动工建设,年内新增供应保障性住房及人才住房7380套。完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重点推动公明福利院完成公建民营改革,探索光明社会福利院社会化运营模式,新增老年人养护床位280张、残疾人托养床位130张;实现办事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100%。
  (八)突出严守底线,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治理能力。
  始终把严守安全作为一切工作的底线和红线,牢牢绷紧安全稳定这根弦,以最大的决心、最严的手段、最实的举措抓安全、保稳定,确保全年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安定和谐的有利环境。
  一是继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深入推进“城市安全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开展城市管理突出短板和安全生产突出隐患治理攻坚,重点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粉尘涉爆、锂电池、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特种设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配齐网格员、消巡员、安巡员等“1+N”巡查整治队伍,完善装备和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网格化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对重点安全隐患进行地毯式、无死角排查整治。把安全隐患整治与环境综合整治、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对5.8万栋既有建筑全面纳管,完成5个以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从源头上消除一批安全隐患。
  二是进一步夯实安全基础。建成田寮、塘家、公明特勤等3个消防站并投入使用,新开工建设长圳、李松蓢、东周等3个消防站,建成小型消防站20个,实现小型消防站社区全覆盖。完成100座配电房建设任务。全面开展“雪亮工程”建设,将其纳入“智慧光明”总体规划,新建一类高清视频监控2600个,动态人脸识别1200个,实现重点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将危险边坡防治纳入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完成全部中等危险边坡及部分有威胁性的小型边坡安全治理。
  三是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重点整治10类黑恶势力;强化社会治安防控,提高路面见警率,依法打击和惩治黄赌毒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推进重点片区和治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完成高铁沿线视频监控点建设,加强高铁护路巡防管理;全面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制度,做到户籍与非户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护尽护。推动综治维稳工作向基层下移,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包案及“三访”工作,全力消除信访积案。
  四是铁腕保障生态安全。加快构建涵盖空气、环境噪声、地表水等要素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深入推进环保管家试点,及时发现处置环保问题。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强化城市噪声污染综合整治,持续改善噪声环境质量;实施茅洲河全流域限批。加大环保监察执法力度,坚决整治“小散乱污”,严守环保底线和生态红线。
  (九)突出改革增效,创新政府运行管理。
  做好今年的工作,最根本的是要靠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要按照新时代的新要求,以法治的思维、科技的手段、创新的办法、过硬的作风提升治理能力,提高行政效能,努力建设依法依规、智能便捷、运转高效、勤政廉洁的群众满意型政府。
  一是建设法治政府。提升依法行政决策水平,不断完善决策制度、决策程序,出台并完善新区及各办事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目录,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下沉和标准化。规范行政执法工作,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强化行政执法教育培训,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铺开驻点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法律顾问全程参与行政执法工作。加强新区行政复议诉讼工作,严格推行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不断提升新区法治工作水平。高效率、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主动回应民生热点问题和社会关切。
  二是建设智慧政府。完善“智慧光明”顶层设计,完成云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时空云平台、物联感知平台、统一分拨平台和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等“四平台两中心”建设。提升智慧感知能力,依托“雪亮工程”等项目建设,集约布设一批城市公共安全和环保领域感知系统,加强对安防、环境、河道、管网、市政设施、重点危险源的智能感知。加强智慧应用开发,依托新区统一平台,加快智慧环水、智慧安全、智慧交通等重点领域应用开发,让城市管理更智能,群众生活更便利。
  三是建设效能政府。以今年的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为突破口,建立健全各层级、各业务领域的工作协调、决策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重点工作日常有人跟踪、遇到问题有人协调、关键节点有人决策、重大问题及时报告、拖延迟滞有人担责。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探索实施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继续推动“放管服”改革,积极承接市下放事权;进一步压缩审批服务时限,房建类备案事项办结时限缩短至5个工作日,一般备案事项办结时限缩短至2个工作日。推动投资项目全流程服务,整合发改、规划、环保、住建等窗口业务,实现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推动建设项目竣工在消防、环保、节能等环节实行集体统一验收。
  四是建设廉洁政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进一步扎牢制度笼子,对腐败行为保持“全覆盖、零容忍、无禁区”高压惩处态势。围绕新区中心工作,坚决查处工程建设、土地整备、城市品质提升、查违执法、城市更新、土地监管和民生等重点领域的违纪违法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同志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成绩是实干出来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坚强领导下,雷厉风行、久久为功,以钉钉子的精神和绣花功夫,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优异的工作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