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20年光明区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0年 03月 18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

字号:

   ——2020年1月14日在光明区第一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光明区人民政府区长 刘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光明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光明行政区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完整年度,也是“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全面建设的第一个完整年度。一年来,全新的目标定位极大激发了干部群众的情怀和理想,全新的组织架构极大凝聚了全区上下的智慧和力量。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厚爱支持下,按照区委一届二次全会、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要求,咬定青山不松劲,踏石留印抓落实。全区干部职工奋勇拼搏、忘我奋斗,激荡起一种昂扬向上的朝气、担当负责的正气、无坚不摧的锐气,在光明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刻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道“年轮”!

  ——这是“使命机遇并至”的一年,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双区”建设的关键支撑,光明科学城作为集中承载区,全面融入国家战略,发展维度实现了质的跃升。新年伊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实施,明确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7月底,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提出:“以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引领,加快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意见》指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作为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光明科学城从市级战略一跃成为国家战略,站在了国家级“聚光灯”下,成为各界热切关注的高光地区。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中科院、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亲临光明考察调研22次。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等高端资源加速聚集,中国科学院即将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十四五”期间大科学装置在光明的布局。光明的事业开启了极具想象空间的未来新格局!

  ——这是“全程爬坡过坎”的一年,面对经济发展、风险防范的巨大压力,我们以滚石上山的斗争精神,攻克座座堡垒、踏破关山重重,厚植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沃土。我们沉着应对经济风险,破立并举、长短并重,重新确立了区街联动的经济工作机制,打出了“1+4+N”产业政策组合拳,聚焦“3+1”领域重构了全区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减税降费滋养实体经济,及时出手助力优质企业纾解流动性危机,有效对冲了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负面影响,有力应对了龙头企业周期性低迷带来的叠加风险。全区经济增长呈现出强大韧劲,全年GDP增长8%,总量突破1000亿元大关。我们大力化解社会风险,全面梳理47宗重大信访积案,从源头做工作、解疙瘩,全力根治深潜多年的沉疴痼疾。我们强力推进光明集团改制,妥善处理存在多年的历史难题。我们系统抓好社区土地统筹开发,同步解决系列重大历史遗留问题……。我们跨过一道道关、迈过一道道坎,练就了应对风险挑战的强筋健骨!

  ——这是“激情火红燃烧”的一年,在光明的各条战线上,我们以巧干破题、以实干攻坚,用奋斗书写靓丽青春,硬任务锤炼了硬作风,最急难的事变成了“最闪亮的星”。我们全力兑现年初立下的治水“军令状”,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推进河道整治、小微治理、雨污分流等各项工作,完成治水投资相当于前3年总和,率先在全市完成小微黑臭水体销号,排水管网建设考核居全市前列。土地整备越战越勇、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光明城站周边等片区,我们系统谋划,拿出契合光明实际的“智慧方案”,部门和街道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全市最大的铁皮棚办公室里,466名党员干部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各团队之间比学赶超、气势如虹,表现出昂扬的斗志和强大的战斗力。全年入库土地面积超10平方公里,占全市入库比例约63%!国家部委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在这里,仿佛又回到了深圳改革开放之初激情燃烧的年代!”

  ——这是“形象华丽转身”的一年,面对全市考核排名长期落后的困局,我们勇于抢先争优,勇于挑战“不可能”,多项重点工作跻身全市上游,光明形象实现了标志性转折。全新的光明,当有全新的气象。全区上下爆发出不甘人后、力争上游的惊人伟力,各领域对标一流、持续发力,各项工作全面进步、全面上水平,有些成为了全市的典型和标杆。我们精心组织开展城中村综合治理,每一个项目综合评分都高达900分以上,考核成绩当之无愧位列全市第一,拿回奖励资金占全市50%以上。我们大力创新基层治理,推出“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一揽子提供群众服务、一体化守护社会平安”新机制,将97%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初始,获得广泛点赞。我们重点片区开发建设绩效考核全市第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全市第一,交通文明指数测评全市第二,市环境卫生指数测评全市第二……。今天的光明,已成为全市各发展版块中工作进步最大、形象转变最快的区域之一!今天的光明,充满自信与自豪!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优存量和引增量并重,做大实体经济蓄水池,经济总量迈上千亿级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20.9亿元,增长8%;税收收入141.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亿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3.3亿元,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进出口总额达到722.30亿元。产业质量稳步提升。构建以智能产业、新材料产业、生命科学产业为主导,以特色服务产业为支撑的“3+1”产业体系,出台“1+4+N”产业政策,引领全区产业格局重塑。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双双突破千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0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72家。引进大疆、联想、赢合科技等一批重点企业,年产值超百亿企业达到5家,本土上市公司达到21家。大力实施“拦退引”行动,建成光明产业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管控产业园区644个,整合产业空间2711万平方米,全年整治“散乱污危”企业3300余家,积极推进华星光电G11、欧菲光等23个重点项目建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落实中央减税降费政策,全年减税23.2亿元,减税率高出全市2.7%。在全市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57条,落实知识产权保护36条等一批政策措施。对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重点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加大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力度,及时化解区内重点企业股权质押风险。区领导班子带头挂点服务企业,实现规上企业挂点服务全覆盖,协调解决企业困难501项。发出全国第一张企业“秒批”营业执照,率先在全市推出42项业务“秒批”,30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城通办、513项实现零跑腿,全年办理政务服务业务超过13万宗,涉企政务服务相关经验在国办信息刊发交流。

  二、紧抓千载难逢历史机遇期,多方利好汇聚光明,科学城建设跑出加速度

  规划建设全程领跑。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基本成型。光明科学城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推进,总体发展规划基本编制完成,空间规划纲要已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光明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列入全市试点。光明科学城展示中心建成投入使用。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两大科学装置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精准医学成像、材料基因组等第二批大科学装置前期工作持续推进。积极探索科研成果承接转化路径,成功举办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发展研讨会、深圳市脑疾病学术与产业联盟成立大会等重大活动。创新资源接力竞跑。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加快建设,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完成选址,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中国计量院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精密测量创新研究院深圳分院、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等5家高端科研机构落户光明。仿制药生物等效性研究重点实验室、托马斯·林达尔诺奖科学家实验室正式挂牌。石墨烯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正式成立。“两院三中心”加快建设,环保和光伏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通过验收。柳鑫实业参与的“印制电路板微细加工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85个,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全区众创空间在孵企业达到257家。各路英才群集并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人才住房配租、子女入学等管理办法,配租人才住房400余套。新增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市地方领军人才32名、市后备级人才23名;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进技能人才4975名;全区本科以上学历人口增长41%,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一流配套加速助跑。光明云谷片区与光明科学城一致规划、同步建设,为光明科学城提供高品质配套服务。科学城智慧公园、国际会议中心、精品酒店、11条市政道路等综合配套设施开工建设。推进高科大厦、滨海明珠等过渡载体装修改造,筹集科技创新过渡空间超过20万平方米。

  三、瞄准国际化高端城区形态,大力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北部中心轮廓更加清晰

  中心区建设实质启动。完成2.3平方公里土地整备任务,对外公示中心区法定图则,对标国际一流全面优化中心区城市设计,出让首宗招拍挂居住用地。深圳科技馆、光辉大道等主干道路动工建设,星河、绿地等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科学公园、科学城体育中心、科学城文化中心等高端配套设施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片区开发初显规模。光明小镇建设步伐加快,千亩花海一期建成对外开放,二期将在春节与大家见面;大顶岭绿道一期竣工;迳口田园综合体、运动森林公园、新一代主题公园启动建设。光明凤凰城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2亿元,投资额居全市重点片区首位;光明城站TOD开发正在开展国际设计咨询。公明、玉塘、马田等片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商业配套逐步健全。首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大仟里开业,营业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龙光玖龙台、星河天地、乐府广场等大型商业综合体正在建设,希尔顿、万豪等酒店签约进驻。升级改造25个农贸市场。搭建银企交流平台,引进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在光明开设一级支行。迳口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河心路、红木小镇等经济示范商业街区完成改造设计,全年游客接待量增长16.8%。国土空间提质增效。高效完成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光明中心区、光明城站周边片区、赣深铁路(光明段)等多项土地整备任务,凤凰社区成为全市首个整社区搬迁案例。全年完成5宗连片产业用地土地整备,面积达6.69平方公里,占全市完成总量的80%。全面管控违法建筑,实现全年“零增量”,拆除消化违建面积312万平方米,“啃下”将围统建楼、光明高尔夫违建别墅等一批历史违建“硬骨头”。城市更新“急提速”,楼村第二工业区等4个项目列入城市更新计划,星河大丰安等13个更新项目开工建设。综合交通更加便捷。光明城站全年运送旅客335.3万人次,同比增长24.4%,广深港高铁每日停靠光明班次由23趟增至29趟,赣深铁路(光明段)正在进行主体施工。轨道6号线进入工程收尾阶段,6号线支线加快建设,6号线支线南延段、13号线北延段纳入全市轨道交通四期规划调整。龙大、南光高速市政化改造方案经市政府审议通过,外环高速光明段土建工程进度已完成88%。打通碧明路、曙光路等12条断头路。新增公交线路7条、公交站点39座,实现社区微巴全覆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加快变电站、电缆沟、配电房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配电房64座。启动甲子塘水厂升级改造。新建燃气管道30.2公里,管网覆盖率达到63.3%。新建5G基站895座,建设进度和完成率居全市首位。新建地下综合管廊4.5公里,免费无线局域网覆盖率达到99%。

  四、超常规推动大美光明建设,深耕厚植“蓝绿”本底,城市品质提升成效显著

  全面实行“最严格”治水。全年投入治水资金49.67亿元,完成治水工程30个,整治河道21.1公里,新建管网25.6公里,修复改造管网37.6公里,完成光明水质净水厂一期提标改造和二期建设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5万吨/日。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得到住建部等三部委检查组高度肯定,新增海绵城市面积7.2平方公里,建成新陂头南、鹅颈水湿地公园。推动水环境治理从工程向管理延伸,完成2378家“三产”涉水污染源、859家工业废水排放企业整治。15条干支流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以上标准,148个小微黑臭水体全部销号,茅洲河箱涵水量同比下降54.7%,实现小微全灭、黑臭全除,水质达到近20年来最好水平。全面夯实“最优质”生态。高质量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12项整改任务。打好蓝天保卫战,率先出台“扬尘八条”,责令整改工地145个,查扣违法泥头车614辆。整治挥发性有机废气及餐饮油烟企业1890家,PM2.5累计平均浓度25.4微克/立方米,降幅全市第一。推动高浓度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一期100吨/日处理设施基本建成,有效缓解工业企业“小废水”处理难题。茅洲河碧道光明段、玉田河等“一河一景”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努力打造清水绿岸生态廊道,构建一河两岸生态休闲文化带。匠心建设“高品质”城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顺利达标。全面铺开114个城中村综合治理,第一批49个全面评优,优秀率达100%,排名全市第一。建立“环境长”长效管理机制,市容秩序考核排名全市前列。全年新建成公园63个,公园总数达213个,获评全国绿化奖章。建立垃圾分类九大分流体系,资源回收利用率达30%以上,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深入推进“厕所革命”,公厕指数排名全市第三。完成15条道路“白改黑”和20条道路绿化提升工程。成功创建3个四星宜居社区,实现宜居社区全覆盖。精心打造“高颜值”门户。对科学城门户区域进行整体改造提升,全面推进新湖核心片区微改造,启动圳美大美特色村落建设,推进光侨路、公常路沿线和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周边环境美化提升。打造凤举路等3条特色花卉景观大道,对沿街立面、“城市家具”进行示范性提升。

  五、织密城区运行安全防护网,夯实基层基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

  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全年实现“三个零发生、四个下降”,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完成25个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成功防御“5·23”特大暴雨、“韦帕”台风等自然灾害。建立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全面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全年抽检食品及食用农产品8359批次。扫黑除恶攻势凌厉。突出重点领域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地下钱庄等涉黑恶犯罪行为,打掉涉黑恶犯罪团伙54个,刑拘475人,逮捕338人,查处涉黑保护伞15宗,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资产2.85亿元,打财战果位居全市前列。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保维稳工作,实现百日攻坚期“五个零发生”。组建公安禁毒大队,成立反诈骗中心。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破获涉毒、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刑事案件1326宗。全年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7.8%,盗窃警情同比下降20.9%,“两抢”警情同比下降77.7%,命案同比下降50%,社会治安持续向好。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安装城中村视频门禁1.4万套、各类视频监控5600多个。精细管理成效显著。打造法治城区“群众诉求服务三个一”平安工程,搭建230个群众诉求服务站点,化解矛盾纠纷9500宗,基层化解率达到97%,赴省进京集体访双双为零,赴市集体上访数量下降近八成。全区网格系统排查整治隐患事件140万宗,整治率达99.3%。为企业提供劳动法律体检服务,全年处置劳资纠纷2811宗,劳动信访案件宗数同比下降32.6%,劳动仲裁累计结案率达97.1%,排名全市第二。

  六、着力抓好更有温度的民生,城市发展红利加快释放,公共服务短板弱项逐步消除

  教育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新建公办幼儿园4所,新增普惠性幼儿园4所,公办园和普惠园占比达87.7%。新改扩建中小学5所,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9540个,公办小一、初一学位供给率分别达到78%和100%。大力引进基础教育名校资源,深圳实验学校到光明办学,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全链条教育服务;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设立光明分院;教科院附属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光明星河小学正在加快建设。面向全国引进知名校长4名,面向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195名,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77%。全区高考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80%,高考工作绩效考核排名全市第二。光明中学钟杰老师成为光明首位“全国优秀教师”。卫生医疗体系更加健全。中山七院成为全国航空医疗急救试点医院,医疗救援30分钟可抵达深圳各区。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主体工程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三甲创建工作持续推进。区妇幼保健院正式营业。成立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筹建“光明国际中医药港”,顺利完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复审。公明社康中心成为广东省首批社区医院建设试点单位。新增社康中心2家,总数达到44家,家庭医生签约超过18万人。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主体工程完工,深圳国际青少年足球交流中心开工建设,深圳市皮划艇运动基地签约落户。上村文体中心等文体设施加快建设,全年新增文化设施面积2.79万平方米,排名全市第一。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永久落户光明,2019年共有122个国家和地区的5008部短片参赛。顺利举办光明小镇国际半程马拉松赛;ITF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升级为一级赛事,吸引27个国家和地区选手参加。启动首届光明区地方史志修编工作,开展寻找光明记忆系列活动,《新城旧事》《农场往事》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举办光明梦想秀、小草音乐节等大众文化活动4100余场,举办全民健身活动3300场。社会保障体系持续优化。开展“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会56场,提供就业岗位超过6万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0期,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支付社会保险待遇7.88亿元,同比增长36.1%。坚持“造血式”帮扶,实现377户困难家庭帮扶100%达标,低保人数下降79.9%,受到民政部及市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在全市率先建成退役军人三级服务保障机构,高质量完成双拥共建、军人退转等各项工作。实现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饭堂”全覆盖。住房安居水平不断提升。出让保障房用地13公顷,占全市33%。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5.6%。万丈坡、塘家保障房项目完成竣工验收,圆满解决了沉积多年的遗留问题。建设筹集公共住房10247套,供应2284套。扶贫协作成效明显。区委区政府和各级各部门到广西田林、广东汕尾城区开展对接帮扶18次, 投入财政资金2851万元,与59个贫困村结成对子,选派47名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驻点扶贫,带动3257人就业,帮助8686人脱贫。动员社会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募集社会帮扶资金1722万元。田林六隆镇中心幼儿园、汕尾捷胜镇中心小学改扩建工程等扶贫项目加快建设。

  七、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不断强化区政府党组自身建设,将主题教育作为全年首要政治任务,按要求开展集中学习研讨,认真组织到基层调研,高质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扎实做好问题检视整改,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聚焦中心工作开展10个方面31项课题研究,形成了一批关乎光明长远发展的高质量调研成果。将主题教育“考场”设在土地整备、水污染治理等硬任务攻坚第一线,“光明科学城土地整备的‘红色密码’”党建项目获评全市党建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全国第二届党建创新成果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十佳案例”金奖。加快打造法治政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区级机构改革。健全政府依法决策机制,建立重大行政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制定区政府规范性文件15份。充分盘活法律顾问资源,完善法律顾问参与重大行政审查工作机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49宗。实施政府决策前置审查,完善重点领域分类综合执法体系,行政执法实现全过程记录公示。加大对政府工作审计监督力度,完成各类审计项目14个。持续推进作风转变。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精简“文山会海”,政府一般性支出压缩7%。落实全市“作风建设深化年”、区委“作风建设提升年”要求,全面实施非编人员管理改革,队伍活力进一步激发。大力推动政务公开,公开政府信息超过3万条。全市首批成立区级融媒体中心,开通南方+等主流媒体“光明频道”15个,“光明发布”新浪微博荣获2019年度全国“基层优秀政务微博”奖。建立政务热线分类分级响应、首办责任等机制,全年处理市民咨询投诉1.2万多宗,按时办结率100%。不断深化廉政建设。构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组织开展廉政风险点集中排查,开展“灭租”行动,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制度,挤压权力寻租空间。开展“微腐败”综合治理,严查严惩损害营商环境和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主动接受各界监督。严肃、认真、规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6件、政协委员提案54件,实现办结率和满意度两个100%。专题召开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交办会、政情通报会,向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常委会、区民主党派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建立新闻发布会机制,围绕全区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主动发声,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10场,舆情办结率100%。

  同时,统计、物价、档案、保密、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妇女儿童、公共资源交易、残疾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慈善等工作也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我们努力兑现对全区人民和人大代表的各项承诺。在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我们提出了“乐居环境更加完善”等六大承诺。一年多来,通过大力实施光明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学位供需矛盾基本缓解,教育质量进一步跃升。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响断头路歼灭战、易涝点歼灭战、黑臭水体歼灭战,老百姓意见集中的断水断电、道路积水、河道黑臭、垃圾围城等现象正在改观。通过区属国企主导,原光明办事处8个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参与光明云谷建设,获得大多数居民认可。以楼村社区为试点,探索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新路径,通过综合施策、利益统筹,一揽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公园之区建设稳步推进,“500米有社区公园、2公里进市政公园、5公里到达森林公园”逐步成为现实。认真研究“分级分类、联合执法”机制,近期可拿出若干务实措施,涉企执法将更加科学、精准。光明农场土地历史遗留问题加快解决,光明集团改制顺利完成,同富裕安居上楼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信访积案数量由47宗降至3宗。合水口、薯田埔统建楼处置方案高票通过,为全市控停统建楼处置工作提供新样本。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25件民生实事稳步推进,24件已经按期完成,最后一件“每个街道建设一个大美村落示范村”项目将在2020年5月份之前完成,我们一定说到做到、努力完成。

  各位代表!回顾2019年,我们深深感到,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工作取得胜利的坚强政治保证。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到光明工作的具体实践,推动光明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我们深深感到,时代的选择、上级的厚爱,为光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中央、省、市赋予了光明崭新定位和光荣使命,省委全会强调加快光明科学城开发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抓、多次过问,倾注了大量心血,伟中书记先后8次到光明实地调研,亲自协调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深圳湾实验室、深圳科技馆等重大项目落户光明;深圳市市长亲自召开会议研究光明中心区城市设计,推动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其他市领导、全市各部门多次调研指导、关心支持,极大地推动了光明各项事业发展。我们深深感到,区委的坚强领导、区人大、区政协的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光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一年来,区委统揽全局,带领全区上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确保光明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平稳快速前行。区人大依法监督、区政协建言献策,一批代表、委员的金点子,转化为政府工作的金钥匙,帮助我们解决了系列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各界对光明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期待,各路力量不断向光明汇集靠拢,共同推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深深感到,全区上下的奋力拼搏,各社区和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为光明快速转变、跨越提升汇聚了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大家三年并做一年干,土整现场、河岸渠边、建设工地,到处都是奋斗的身影,到处挥洒着拼搏的汗水。各社区和广大群众与我们心连心、肩并肩,充分信任支持政府工作,对于城市建设暂时造成的不便给予充分理解,在城中村综合治理、城市开发等方面与政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光明发展驶上快车道。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参与光明建设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官兵、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光明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中流浪更急,半山坡更陡。光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老问题仍然绕不过,一些新问题更加躲不过:一是先行示范的基础还不牢。城区发展处在起步阶段,高端资源聚集能力还不够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好项目、大项目不足,大家对光明的信心还停留在对未来的规划和憧憬上,社会大众对光明的认知还未根本转变。二是城区功能品质有待提升。部分建成区和城中村配套不够齐全、设施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环境还需优化,居民群众要求改变的愿望比较急迫,成片区进行二次开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是产业发展后劲还有待加强。“3+1”产业体系初现雏形,但缺乏批量优质中坚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全区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产业空间储备不足、质量效益不高,社区集体物业提质增效较为迫切。四是优质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充足。高品质文体场馆仍然欠缺,室内游泳馆、儿童公园等城市设施不足,优质教育、卫生、养老等服务刚刚起步,质量水平与世界一流科学城定位标准、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五是政府效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够到位,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专业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干部系统谋事的能力还不够强。我们必须勇于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不懈怠,在未来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事关光明未来发展极其关键的一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系统部署,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护航。南海之滨、珠江两岸,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双区驱动”。湾区沿线,九城环抱、互联互通,面朝开阔大洋、背靠广袤腹地,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初具规模。光明身处其中,打开了未来发展的全球视野,畅通了资源流动的国际通道,提供了人才聚集的绝佳平台;鹏城内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举世瞩目,19条意见条条成色十足,4680字篇幅字字金光闪闪,深圳再担特殊历史使命,再迎重大历史转折,一场深刻的城市变革正悄然而剧烈地在这里演绎。光明恰逢其时,站在了百年未有的最大“风口”上,站在了更加明亮的“聚光灯”下,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机遇意味着希望,也总是伴随着挑战。新的一年,光明发展的道路上,还有不少看得见的“硬骨头”和难以预计的潜在风险。经济增长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科学城建设的系统性谋划还处于起步阶段,建设理念、运作机制、政策体系等有待清晰。以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高端资源,日益成为各地争取的焦点。光明在这场比学赶超的区域竞赛中,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巨大压力。光明前进的步伐有多快,取决于我们破题的着力点有多准;光明未来的前景有多好,取决于我们对政策的挖掘有多深。站在2020年重大历史关口,深刻领会区委的战略布局,深刻洞察面临的发展形势,破除所有的思想迷雾,我们的信念十分明确,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按照区一届二次党代会要求,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作为体现光明担当、展现光明作为的主平台,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总牵引、总龙头!

  ——要争分夺秒、抢抓高端资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让我们站在了更高的发展维度上,光明科学城的关注度得到前所未有地提升。担当国家战略之“名”,就要落以国家战略之“实”,重要标志就是快速落地一批大科学装置和高端研究机构。要紧紧抓住当前最热的窗口机遇期,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明确争取资源的方向、路径和政策体系。要加强沟通联系,在中科院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关键节点,在市政府与中科院酝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有利时机,全力争取高端资源向光明科学城倾斜。要拿出“集中承载区”的自觉与担当,以提高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为核心,尽快梳理载体空间、明确落地时间,滚动引进一批大科学装置和稀缺前沿科研机构,形成集中规模、发挥集聚效应,确保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细做实、实至名归。

  ——要就地转化、实现“沿途下蛋”。深圳相对厚重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优势,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有力保证和鲜明特色。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要将创新与转化深度融合,作为光明科学城建设的重要原则,将“沿途下蛋”作为基本导向。要抓好制度体系建设,系统性地思考谋划创新成果转化的引导、促进和保障等制度,探索科学高效的运行管理模式,打通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创新成果孵化、到大规模产业应用的全流程渠道。要明确重点和方向,更加聚焦应用基础研究,突出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三大主攻方向,在市场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创新成果,在科研创新的第一线迅速应用和转化,通过大规模的产业应用正向回馈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的、富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打造“不一样出彩”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

  ——要牵引带动、促进全面发展。对标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要求,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光明工作水平,加快打造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综合承载环境。要以改革的精神强化全局意识,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贯穿于全区各项工作当中,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提升等各条战线都要善于借势借力、同向发力、一体推进。要以改革的精神强化精品意识,坚持高端化、品质化、精细化追求,全力打造独具韵味的城市环境,借力发展最优的高端产业,吸引聚集更多优秀人才,壮大光明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要以改革的精神强化攻坚意识,对于轨道13号线光明车辆段统筹开发、中心区“两横两纵”主干道路建设、6.88平方公里产业空间综合更新等“硬任务”,要在充分调研、系统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拿出一往无前的激情和勇气,敢下决心、一鼓作气,以非常之奋斗,创非凡之业绩。

  综合以上考虑,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六稳”工作,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按照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区一届二次党代会要求,全面落实“营商环境提升年”和“治理能力提升年”部署,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以优异成绩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

  为贯彻上述总体要求、实现预期目标,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区委“营商环境提升年”和“治理能力提升年”要求,要着力营造更加法治、公平、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明晰政府和市场边界,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优化“1+4+N”政策体系,瞄准重点产业持续完善专项扶持政策。进一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57条,再提出一批务实管用的措施,出台一批精准扶持的政策,解决一批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进一步巩固减税降费成效,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力度,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擦亮“光速办”服务品牌,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完善企业服务平台功能,推动更多政务服务实现“秒批”和“一网通办”,为企业提供“最暖、最优、最快、最省”的政务服务。进一步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建立更完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分级分类、联合执法”,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建立更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提前研究光明科学城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努力做到“不叫不扰、没事不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要着力锻造更加成熟、系统、高效的治理能力。树立法治思维和规范意识,用制度固化创新成果,着力清理一批、建立一批、完善一批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增强制度刚性。围绕科学城、中心区建设,建立重点工作一体化推动考核平台,形成“一月一协调、一周一过问”等定期推动机制,确保各项决策落地落实。聚焦“3+1”产业体系、民生“七优”等重点工作,在充分调研、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拿出体系化、项目化、可量化的落实举措。用发展的思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一步推动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在楼村、凤凰、塘尾等社区综合开发试点基础上,推出社区发展“升级版”,一揽子解决土地利用、社区债务等难题,让各社区和广大群众与政府形成更强发展合力。不断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继续在土地整备、信访维稳、产业发展等主战场上摔打锤炼干部,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专业过硬、能力过硬的队伍。

  今年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主阵地的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加快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

  编制一批重点规划。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高水平,积极配合市发改委,以总体发展规划为引领,空间规划、产业规划、前沿交叉平台研究、应用转化体系等专项规划为支撑,加快构建光明科学城规划体系。明确集中承载区的定位目标、实施路径等关键内容,配合编制科教融合集群空间规划。研究编制光明科学城开发建设计划,建立各类配套设施储备库。建设一批大科学装置。聚焦重点领域,集中布局重大科技资源,力争1-2个具有内核生长功能的稀缺性、标志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组建深圳综合粒子设施研究院,围绕同步辐射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先进表征综合粒子设施,并启动部分项目土建工程。完成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大科学装置项目设计及概算编制,实现土建工程建筑封顶。推动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材料基因组等区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成选址,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基础设施落户光明。积极深化港澳科技合作,联合发起大科学计划,促进科学装置和平台共建共用共享。聚集一批科研转化平台。积极引入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等国际一流科研机构。推动深圳湾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等高水平科研机构选址并试运行。积极争取集成电路研发测试生产线、合成生物产业园、联影7T等项目落地。推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开工建设,争取港澳高校落户光明。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团队。加大光明建设成效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各界对光明科学城认知,提升城区吸引力和认可度。充分发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磁吸效应”,广泛吸纳国内外科技、教育、医疗、文化、管理和技能高端人才,丰富全区人才层次。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港澳优秀人才到光明创业就业。创新国际人才管理服务模式,实施更加开放的引才制度,落实“鸿鹄计划”人才政策,建立基于业绩和贡献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二、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总量和质量再跃升、产业体系和结构再优化

  紧紧围绕光明科学城发展定位,加快打造“3+1”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韧性。打造高质量产业体系。聚焦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领域,加快华星光电T7、联想等项目建设,打造新型显示产业核心区和下一代人工智能先锋区;聚焦碳纤维复合材料、石墨烯二维材料等领域,搭建新材料测试评价和技术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新材料创新应用示范基地;聚焦生命科学尖端领域,加快迈瑞、卫光生物等项目建设,打造生物医学工程创新示范区。围绕光明科学城构建“研发—转化”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培育高端科技服务业。加快优质项目建设。确保艾维普思、彩生活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规划打造生物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特色产业园区。推进光明国际汽车城建设,打造全市最大规模汽车销售综合体。力争出让产业用地8宗以上,举办招商活动不少于40场,引进培育上市企业5家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30家以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产业空间增量工程,加快6.88平方公里较大连片产业空间二次开发。深化“拦退引”行动,修订完善产业空间管理办法,推动国企产业园区综合改造升级,探索实施社区物业统租统管,清退“散乱污危”企业。出台产业用房租金价格指导政策,平抑实体企业用房成本。加快中小企业成长,全年新增“小升规”企业100家左右。引导钟表、内衣等优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时尚化转型。加快服务业发展。构建轨道6号线沿线商业带,推动中粮大悦城投入使用,加快龙光、星河、万达等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连锁商业品牌引进,形成功能完善、业态丰富、供给多元的商业服务业体系,满足群众购物、餐饮、娱乐和商务需求。以华强创意公园为主要载体,集聚一批创意设计企业,推动亚洲国际包装协会亚洲总部、国际包装研究院等项目落地。培育具有光明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工业旅游产业,打造旅游热点景区和精品线路。加快迳口田园综合体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和特色夜市街区。

  三、大力推动深圳北部中心开发,打造区域协调发展升级版,拉开新光明建设大幕

  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光明“城市心脏”,聚集高端城市要素,以最快速度塑造中心区形象,加快打造“不一样出彩”的深圳北部中心。中心区建设全面发力。完成中心区城市设计和法定图则审批,启动超高层地标性建筑用地出让,继续出让2宗商住用地。加快公园大道、光辉大道等4条主干道路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基本建成通车。加快深圳科技馆、学府公园等项目建设。完成科学公园整体设计。推动科学城体育中心、科学城文化中心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动工建设。大力推进光明大街片区空间重构,加快房屋征收步伐,加快翠湖、东周、竹园、富力、柑山、圣亚达片区等6个城市更新项目进度,分别在8月底、11月底前移交光明大街西段、东段改造用地,确保道路年内全面动工。光明云谷片区建设全面加速。加快石介头片区土地整备,推动光明云谷周边物业回收整租,为科学城各类资源提供过渡空间。制定科技空间资源地图,在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首先形成集中度、显示度。加快光明云谷一期建设,确保中山大学深圳附属学校建成开学;力争国际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等配套设施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推动中山大学人才保障房、科学城智慧公园、11条市政道路加快建设;启动中山七院二期建设。光明小镇建设全面推进。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现代农业和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新模式,统筹做好小镇建设整体规划,打造农业、文化、观光融合发展新地标。完成运动森林公园、迳口记忆文化街区等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扎实推进欢乐田园、艺术生产示范区、花卉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光明小镇主题旅游产品研发,健全花卉创意产业链,打造大尺度景观花海,展现四季不同的最美田园画卷。建成区开发全面提质。优化街区功能布局,统筹推进老旧小区升级,持续实施燃气入户,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激发建成区发展活力。加快茅洲河公明段两侧形态升级,支持公明街道打造光明城市副中心;加快玉塘街道大片区改造,推动玉律温泉资源开发利用,努力打造光明“南大门”;加快马田街道商业中心区改造提升,打造区域性消费热点。综合交通体系全面优化。加快赣深铁路(光明段)建设;确保轨道6号线如期开通运营,推动13号线北延段、6号线南延段开工;积极争取广深中轴城际、莞深城际引入光明中心区。完成外环高速和公常路下穿改造工程,推动龙大高速市政化改造动工建设。持续开展交通大会战,加快30条主次干道建设,全力打通10条断头路。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加快完成64条道路“白改黑”及慢行系统提升,新增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0条以上,优化轨道6号线站点周边交通接驳服务,推动地铁、公交、慢行系统无缝衔接。

  四、进一步提升城区软实力、增强吸引力,为各类人才聚集光明发展营造一流环境

  增强文化软实力。全力推动深圳国际青少年足球交流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争取国青队南方基地落户光明,积极承办足球赛事,培育弘扬足球文化。加快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建设,引进一流运营团队,确保年内建成并向市民开放。加快上村文体中心等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全面建成6个街道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力推进深圳书城光明城、区档案综合服务中心、玉塘文体中心等项目动工建设。精心打造圳美阡秋画、翠湖江南小镇等文化街区。继续做强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ITF深圳国际元老网球巡回赛、深圳光明马拉松赛等优秀文化体育活动品牌。组建光明区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文化文艺“名家工作室”。引进高水平文化演出赛事,精心打造一批高质量群众性文体活动,实现“日日有活动、周周有演出、月月有赛事”。增强文明软实力。大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落实八大工作机制,开展十大专项提升行动,加强巡查暗访和交叉检查,依托“街长巷长”强化环境卫生、公共秩序督导。开展文明专题宣教活动,“全覆盖式”布局宣传阵地,在各类媒体开设创文专栏和“文明行为宣传平台、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加大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整治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加快街区图书馆建设,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光明”。增强环境软实力。加快推进轨道6号线道路恢复和景观提升工作,努力打造成为光明景观长廊和迎宾大道。完成光侨路、公常路、圳园路沿线景观提升和圳美、新羌片区微改造,推动公常路楼村广场等景观天桥开工建设,确保光明科学城门户、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周边环境8月底前实现质的飞跃。持续推进道路景观提升三年行动,打造富利路等3条特色花卉景观大道,对114条道路进行景观提升。持续推进136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设并确保按期完工。

  五、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啃下污染治理“硬骨头”,拧紧风险防范“压力阀”

  持续巩固已有成果,力求更大战果,精准发力、倒排时间,全力推动三大攻坚战完满收官。巩固战果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群体精准帮扶长效机制,采取动态关注、动态调整帮扶模式,防止返贫返困现象发生。全面完成广西田林、广东汕尾城区对口帮扶任务,加快实施产业帮扶,开展13个扶贫项目和9个民生工程。举办重点企业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积极开展贫困人员稳岗培训,提供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乘胜追击打赢污染防治战。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做好水务设施空间规划。开展“水污染治理巩固管理提升年”工作,完成辖区两家排水公司整合,上半年完成全区存量管网排查,分批实施管网整治工程。落实排水管理进小区,实施排水一体化管理,构建“厂-网-河-源”智慧管控系统,推动全区排水户全面纳管。建设高浓度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能力达到500吨/日,推动6个重点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规范化和35家试点“小废水”企业监管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深圳蓝”行动,推进工业源减排等六大专项行动,强化臭氧及PM2.5协同管控,持续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加强土壤环境监管,实现受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继续加强“无废城区”建设,固体废物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置。居安思危打赢风险防控战。守牢意识形态斗争前沿阵地,加强讲座、论坛等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坚决打击网络谣言和违法有害信息。紧盯新兴金融领域,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违规融资担保行为,推进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重点关注劳资纠纷等矛盾多发领域,加强信息研判和排查化解,确保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阶段。

  六、持续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打造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独一无二靓丽城区

  提高城市环境整体档次,强化城市管理能力,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和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增添亮点建设公园之区。坚持全域景观、引绿入城,重点建设光明小镇运动森林公园、百趣园、百花园、百草园等新的“打卡圣地”。全年新建、续建公园41个,因地制宜配建书吧、健身道、郊野径等功能设施,公园总数达到254个,实现“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基本建成“燕语莺啼、花香满园、风光迤逦”的公园之区。用好资源打造山水碧道。坚持治水治产治城相结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类生态要素,完成全区碧道总体规划,推动茅洲河(光明段)碧道试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启动光明湖、新陂头河、楼村水碧道建设,加快构建光明“碧道环”。丰富河流水系景观节点,沿河修建休闲景观带,建设一批滨水湿地公园,打造一批水岸花廊,加快建成“山水相依、人水相亲、绿荫相随”的湿地景观。铺开试点刻画大美村落。全面铺开圳美、龙湾片区等6个大美村落试点建设,深入推行专业化物业管理进社区。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侨民文化,突出“一村一景一韵”文化特色,在试点基础上再启动一批大美村落建设。紧扣难点改善城市管理。加大市政工程统筹力度,极力避免道路反复开挖、施工扰民。深化“行走光明”行动,压实市容环境主体责任,集中开展“脏乱差”环境整治,重点整治农贸市场乱象,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全面落实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加快推进能源生态园、环境园建设。持续打击泥头车违法行为,开展违法乱搭建整治专项行动。

  七、抓紧推进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大力实施城区二次开发,同步解决历史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承载力

  继续巩固国土空间提质增效工作成果,以长远眼光和系统思维推动土地整备和城市二次开发,带动一揽子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继续加大土地整备力度。全年计划整备入库土地3平方公里,推动6片“平方公里级”连片产业用地开发。加快完成光明科学城启动区、核心大装置区、光明中心区、光明城站周边片区等较大面积产业空间土地整备收尾工作。加快推动科学公园、光明小镇、光明云谷、能源生态园等重点项目土地整备。完成茅洲河景观工程、中山七院二期等一批民生工程土地整备工作。加快推进楼村、田寮等6个利益统筹项目,对下村、甲子塘等潜力地块进行可行性研究。统筹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推进原光明农场地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全年通过城市更新实现供地20公顷左右,带动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以上。加快光明中心区、松白路、光侨路沿线等重点片区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大丰安等3个“工改居”和长兴工业园等3个“工改工”项目建设。完成轨道13号线车辆段TOD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研究,推动茅洲河沿线产业空间转型升级。大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继续推动原光明农场国有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探索国企历史遗留违建确权处理路径,统筹解决塘尾社区等17个地块城市化转地历史遗留问题。开展社区股份公司综合统筹试点,利用城市综合开发、利益统筹新模式,带动社区集体发展,一揽子解决社区债务、历史违建、社会稳定等问题,让社区群众尽快分享城市发展红利。积极保障城市发展建设空间。探索产业用地弹性出让模式,重点推进企业联合拿地。保障公共配套、人才住房、商品住房土地供应,加快光明中心区商住综合体、长圳车辆段上盖物业等项目用地出让。

  八、积极探索法治化城区建设新路径,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

  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社会治理主攻方向,着力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强化安全生产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防控,抓好违规群租房等场所整治。开展危险化学品、粉尘涉爆等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剩余105处危险边坡隐患点整治,全力压降道路交通、小散工程等易发多发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建立完善以消防救援为主、可应对全灾种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推进红花、将石、圳美等消防站建设,推动安全教育基地建成投入使用。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战略,着力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控能力。纵深推进扫黑除恶。坚持边扫边建边治,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黑恶势力经济基础和背后“关系网”“保护伞”,确保打深打透、除恶务尽。健全完善行业监管、乱点整治、基层社会治理等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宣传发动和舆论造势,严格落实有奖举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专项斗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完成法院、检察院、看守所、拘留所、车管所选址及前期工作,力争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开工建设。加快警用装备升级,推动治安巡逻点建设,优化动态巡逻勤务机制,进一步提升社会面管控效能。推动“智慧光明”建设,打造“智慧社区”,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整合辖区综合信息,实现互联互通。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视频监控1.1万个,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擦亮社会治理“光明品牌”,大力推广群众诉求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诉求服务在身边、矛盾化解在源头、问题处理在基层”。优化社区股份公司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加强人民调解体系建设,搭建访调对接平台,建立律师调解室。提高法律援助服务标准化水平,广泛开展普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细化网格管理,建立楼栋信息档案库,突出“两个重大”及“一二类重点事件”排查,筑牢安全防线。

  九、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七优”目标精准发力,努力提升光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痛点堵点,着力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树立“幼有善育”新样板。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区,加大儿童安全保护力度,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型公园、图书馆等创新实践基地。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探索成立幼儿教育集团,建设45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62万个,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50%以上。进一步完善托育服务体系,为不同年龄段幼儿家庭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打造“学有优教”新品牌。继续实施光明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加快优质学位供给,优化学位紧缺片区学校布局。推动深圳实验光明学校、深圳教科院实验小学等3所新建学校投入使用,推动公明中学、玉律学校等4所学校改扩建,新增中小学学位1.3万个。推进市第十五、第二十二高级中学和“光明高中园”开工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合作创办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学校,引进高端国际化学校,建设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指导全区课程建设和学科教学。高标准引进“双一流”高校应届毕业生,进一步提高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提升“劳有厚得”新层次。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加强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帮扶指导,发布就业岗位信息1万条以上,实现本地户籍高校毕业生100%就业。建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引进5个以上港澳创业团队,支持港澳青年在光明就业创业。持续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加强劳动监察联合执法行动,重拳整治恶意欠薪等违法犯罪行为。培育“病有良医”新标杆。完成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三甲创建。加快中山七院二期、市中医院光明院区、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落户。以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为平台,打造“光明国际中医药港”。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增强全科医生服务能力,提升家庭病床服务质量,优化妇幼健康服务供给。完善推广基层医保基金总额度管理制度。建立“老有颐养”新体系。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探索建立保障型基本养老和改善型中端养老并行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养老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制度。推动机构与社区养老错位发展,加快建设区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公明福利院“公建民营”改革,推动光明福利院投入使用。建设“住有宜居”新高地。坚持“房住不炒”,落实房价调控政策,建立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科学城高端人才、新市民群体住房保障水平,有序推进26个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新开工薯田埔等11个住房项目,新增供应各类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不少于4500套。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加大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创建高星级宜居社区,优化人居环境。扩大“弱有众扶”新优势。坚持就业为本、救助兜底、保险分担、慈善惠泽,制定区级社会救助事项清单,推行社会救助事项“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扩大严重疾病、流浪乞讨、曙光助学等慈善救助项目覆盖面。组建区级残工委,提高残疾人职康中心服务水平,加大残疾人就业扶持力度,加快无障碍城区建设。继续深化困难群体帮扶,不断巩固帮扶成效。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优化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加快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持续加强全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领会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折不扣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意图,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进一步强化法治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主动回应群众关切。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区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主动对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法治城市示范战略定位,落实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为科学城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法治保障。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专业素养,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倡导柔性执法,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用足用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新优势,先行先试开展体制机制创新,破解制约光明发展各项难题。积极稳妥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土地确权,增强国资国企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更多政务事项实现“秒批”、不见面审批和容缺受理,推出一批无感申办服务事项,打造政务服务“光速办”品牌。加快“数字政府”和“智慧光明”建设,以大数据驱动政务创新,推进数据共享与开放。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严格政府财经法规纪律,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相挂钩,着力提高财政资金执行效率。践行过“紧日子”思想,继续压缩政府一般性开支。加强重大政策落实、重点投资项目建设的跟踪审计力度,稳步推进审计全覆盖。加大基层执法领域“微腐败”查处力度,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环境,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编制的关键一年。“十四五”规划是光明行政区成立以来的首个五年规划,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瞄准全新定位编规划,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围绕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目标,以全新视野、一流标准,编制好1个规划纲要和15个专项规划。要坚持改革创新编规划,在科学城管理运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土地空间利用、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突出规划引领,完善制度机制。要科学严谨编规划,扎实开展调研论证,全面评估光明发展基础、发展潜力,合理确定目标和任务,明确未来发展重点和路径,确保规划可操作、可实施。要坚持敞开大门编规划,向社会公众广泛征集意见建议,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充分凝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光明高质量发展!

  各位代表!远方不远、未来已来。展望新的一年,一座科学之城魅力初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全面推进,各类科研平台加速聚集,更多科技企业、高端项目加速落地,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初见成效,156平方公里土地上,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粤港澳大湾区内,独具特色和魅力的科学之城开始崛起。一幅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全区城市面貌再上新台阶,公园之区全面建成,光明大道四季繁花、茅洲河水清岸绿、光明小镇湖光山色。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部分街区具备大美特色和艺术气息,居民生活更具品质感。一方乐居热土更加温暖。生活配套向一流城区看齐,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便利服务。民生“七优”稳步推进,教育更好、医疗更优、工作机会更多、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社区集体经济实现新发展,零分红社区逐步消除,广大群众获得感、家园感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同志们!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好日子都是奋斗出来的。只要我们敢闯敢干、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在“双区”建设中赢取先机,就一定能打造出“不一样精彩”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抢抓历史机遇,锐意改革创新,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光明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