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政务服务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卫光生命科学园“三生融合”打造创新高地

日期:2023年 06月 12日    信息来源: 宝安日报

字号:

       位于光明科学城核心区由国有上市公司卫光生物倾力打造的卫光生命科学园,是光明区内首批预认定的合成生物产业园。园区锚定“以合成生物成果转化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的目标,聚焦科技成果转化,集合科研+名企+人才等创新要素,打造以合成生物成果转化为专业特色的现代化、智慧化、规范化产业集群,为行业提供集聚产业特色的创新发展转化平台,在合作共进中携手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光明区生命科学产业集聚发展增光添彩。

       以合成生物学成果转化特色 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

       据悉,卫光生命科学园共分三期建设,目前一二期建筑面积共计20万平方米,已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正在进行三期提容申请准备工作,提容后可增加产业空间逾10万平方米,截至目前,一二期已引进企业约30家。作为光明区内首批预认定的合成生物产业园,产业配套方面配备最齐全的专业公共配套设施,即处理量1000吨污水处理池、24小时蒸汽及冷冻水、双回路供电、甲级危化品仓库等,满足企业从研发、小试、中试、规模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此外,为打造园内生物医药“产业集聚+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双聚效应,园区引入9家合成生物技术转化明星企业(粒影生物、三启生物、中科阿尔诺、希诺亚、华慧海洋、深信生物、汉腾生物、唐颐控股、唐颐惠康)、重点科研机构深圳医学科学院(筹),并携手深圳湾实验室共同建设运营专业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该平台是承载深圳湾实验室内部优质项目和行业前沿优质项目转化的重大创新载体。

       提前谋划解决企业发展痛难点 推动产业源头创新、产业转化

       卫光生命科学园紧跟光明科学城发展战略,聚焦生命科学创新前沿和成果转化中后期,在推动产业源头创新、产业转化上下足功夫。在内引入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科院等重要科研机构,与深圳湾实验室共建“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建设动物实验、合规注册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引入唐颐控股、希诺亚、汉腾生物等龙头代表企业;在外与中山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机构建立创业实践合作,向园区导入院士项目、高端人才等,通过内外部的结合,卫光生命科学园虽目前载体面积仅20万平方米,但科研+名企+人才等创新能量、要素集聚,产业爆发在即。

       近年来,城市产业经济和产业空间用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日渐显著。“工业上楼”作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创新发展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卫光生命科学园作为“工业上楼”示范点日前也迎来新进展,将为光明区打造合成生物集聚区提供重要支撑。为达到入园企业降本增效的目的,园区建设之初即根据生物医药企业专业需求,建设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可以解决重复建设的资源浪费,同时减轻初期企业的资金压力,让更多的企业将精力投入到研发中去。卫光生物董事长张战介绍,为了解决这个痛点、难点,卫光生物结合多年的经验,斥巨资建设日处理量1000吨的污水处理站,该污水处理站是深圳最大的企业污水投资项目,全方位满足园区生物医药及科学城周边同类生物医药研发中试企业需求。

       发挥光明科学城优势 形成产学研一条龙体系

       卫光生命科学园紧跟光明科学城发展战略,作为光明科学城首个生物医药专业创新载体,以精准定位、科研助推、全套规划、全链孵化为特色,正在践行推动产业创新的使命,积极发挥光明科学城丰厚的科教研资源,引入龙头企业、高成长高技术性企业,吸引高端创新人才汇聚光明科学城,形成高度的产业聚集,建设生物医药创新高地。“卫光生命科学园站在光明科学城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既是光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更是光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对此张战充满信心。

       人才是创新生态中的重要元素,谈及人才规划,张战介绍,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园区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通过与周边产、学、研、医合作,孵化以“合成生物”为特色的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项目及科技企业,引入深圳湾实验室、深圳医学科学院(筹)等高端科研创新载体培育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进驻园区,并结合区政府提供的购房补贴、人才政策、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优惠政策,惠及每一位人才的创业发展需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园区靠的不仅是重奖,还有全产业链的配置和服务创新对高端人才产生的‘黏性’。”张战表示,园区将会形成产学研一条龙体系,科研环境、产业环境、商业模式以及对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孵化也将与国际接轨,推动科技创新。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