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政务服务 > 科技创新 > 科技动态

光明以科技赋能 打造科研经济新高地

日期:2024年 02月 01日    信息来源: 深圳特区报

字号:

       开局起势,光明可期。

       光明肩负着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历史使命,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窗口期。科学城作为光明最闪亮的名片,当前正从落地建设逐步向科学赋能迈进,光明日益成为大湾区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主战场。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光明区二届二次党代会旗帜鲜明地提出,“把握新形势、勇担新使命,在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中激发新动能、夺取新胜利、塑造新优势。”

       如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激发新动能?光明紧握时代大势和国家战略机遇,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全力推动科技赋能,打造科研经济新高地。纵深推进区委“1+2+3+4”工作体系,以更大力度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科技赋能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2023年,光明科学城建设成效显著,创新载体建设加速推进,超算二期主体封顶。深圳医学科学院去筹设立并与深圳湾实验室一体化运作。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获批建设,南方科技大学光明高等研究院顺利完工,光明生物医药创新中心投入使用。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深圳)等9个“大院大所”项目加速落地,创新引领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数据最有说服力,当前,光明科学城规划布局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取得系列重大突破,在建和运营数达到20个,2023年,光明区开展国家、省、市重点科研项目超20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2023年全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

       大力推动科技赋能,光明区总结出四套做法:发挥大科学装置的战略导向和应用支撑功能,比如,吸引蒙牛乳业依托合成生物设施开展新产品开发。

       发挥大院大所资源配置和辐射带动作用,如推动作为全国人形机器人链主企业的中兵集团,在光明建设创新研究院,合力打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布局的重要载体。

       协同高水平大学推进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例如联合香港理工共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引进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平台。

       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开展工程验证和小试中试,推动华星光电、贝特瑞等龙头企业建设产业中试基地。其中,深圳市TCL华星光电中小试基地,由TCL华星联合上游材料企业,重点攻关液晶、光刻胶等新型显示材料关键技术。同时,基地建立了新型显示关键材料体系和器件结构匹配数据库,旨在和材料企业进行协同研发和示范应用,建立新型显示产业全面发展生态。

       2023年,光明区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全市率先试点“合成生物”“脑科学”市区联动重点专项,穿戴式脑部扫描设备、硅基负极材料、葡萄糖生物合成等创新成果全球领先。创新联合体数量突破50个,引育技术经纪人超百人。

       光明科学城合成生物大设施成果“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绘制”入选2023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自动化、高通量的合成生物研究大科学装置,绘制了覆盖组织范围最广、时间跨度最长、采样密度最高的人体免疫系统发育图谱,有望推动全球免疫学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深圳湾实验室彭旗宇团队采用光电一体化的TOF-PET探测器等先进技术,实现高时间性能电子学系统小型化、轻型化和低功耗的突破,研发世界首台穿戴移动式小鼠PET和首台穿戴移动式人脑TOF-PET。

       这是光明区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生动演绎。全球科技浪潮奔涌,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是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光明区二届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一方面,实施创新能级提升行动,加快大科学装置“投建运转”,形成强大科学磁吸效应。以深圳医学科学院与深圳湾实验室一体化运营为牵引,建设梯次分明的国家实验室体系。强化 “大院大所”合作引进力度,发挥一流研究型大学作用,推动源头创新、技术创新汇聚。

       同时,实施核心技术引领行动。围绕科学城三大主攻方向,聚合科产学研力量,努力在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领域实现新突破,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核心竞争力。

       实施创新服务提效行动,打造拎包入住式“创新空间”,推动全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供国际科技前沿信息查询,构建最优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动能强劲 全力打造科研经济新高地

       2023年,光明区科研经济动能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突破六成,未来产业产值增长超70%,全区专精特新企业增至751家、“小巨人”企业56家,入选“2023年全国工业百强区”。

       光明区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实施科学赋能行动: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任务型创新联合体,携手科研机构实施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开展融通创新,在产业需求的最前沿催生创新成果。

       同时,实施转化体系培育行动。以建设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为引领,聚焦概念验证、技术熟化、产品试制等关键环节,打造一批高水平的概念验证中心、中小试平台,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型职业经理人,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链条。

       2024年,光明区提出全力打造科研经济新高地。聚焦合成生物产业细分领域,依托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工程化实验验证、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创造有利条件。坚持带土移植与自主培育两手抓,打造“隐形冠军”“独角兽”后备队,2024年实现集群整体估值超400亿元,其中估值10亿元以上企业数量达12家,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高地。

       发展壮大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强化前沿技术研究,构筑技术先发优势。高标准运营脑科学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孵化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2024年实现企业总量超60家、估值超80亿元,形成脑科学产业集聚发展态势。

       开拓科研经济新赛道。瞄准电化学储能、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风口,找准细分赛道精准发力。依托大科学装置等创新要素,精准布局技术路线,加快制定产业集群专项政策,靶向引进培育龙头企业,谋划多元应用场景,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强力支撑 高标准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

       以无人机视角俯瞰光明区凤凰城片区,高楼林立,城市天际线不断刷新高度。其中,2023年投用的光明科技金融大厦尤为引人注目。为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营造优质科技金融生态,光明区打造了共42层、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的光明科技金融大厦,集聚国投证券、力合金融、招商致远等金融机构20家。

       做强科技金融示范支撑,光明区与深投控、深业集团、市引导基金发起科学城母基金。光明区还成功招引招商致远、东兴资本等头部基金公司落户,各类科技金融产品达65个,科技金融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在2023光明区科技金融大会上,光明科学城种子基金落地,由深圳市种子基金、光明区引导基金、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力合创投联合设立,将全部投资于企业发起设立或首轮外部融资阶段,围绕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聚焦原始创新、概念验证、小试中试等创新链重要环节,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种子期科技项目,助力光明科学城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

       与此同时,总规模75亿元的3只产业基金落地光明,包括规模50亿元的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规模15亿元的深圳市合成生物产业基金。以及规模10亿元的深圳市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产业基金。

       光明区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必须以科技金融作为强有力支撑。一方面,构建“政府引导基金+科学城母基金+产业基金+种子基金”的基金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光明优势产业和潜力产业。另一方面,营造创投机构、科技银行、融资担保等多元金融生态,鼓励投贷联动、投债联动、投保联动等模式创新,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有力资金支撑。

       2024年,光明区提出高标准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一方面,构建覆盖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市场化运营光明科学城母基金,推动智能传感产业基金等3只产业基金实质化运营,争取超高清视频显示等更多与光明产业高度契合的基金落户,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活水。同时,推动科学城种子基金实质运作。另一方面,加大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加大贷款贴息、融资担保、投资奖励等支持力度,更好服务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


分享到: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