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深圳市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关于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的报告

日期:2023年 02月 03日    信息来源: 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字号:

  202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奋斗目标,集中力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聚焦高质量高颜值发展,务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管理,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城市面貌实现蝶变式发展。现将2022年工作成效和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2022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聚焦重点抓机制,管理治理探索新路径。完成城市管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制定城市管理“1+4+6”年度工作方案,全面启动环卫设施、公园城市、山水连城等3项规划的专项研究,城市管理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制定城管领域29项规则、6项指引、5个清单,强化行业全链条源头管理。建立城管区街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环卫行业“1+6+8”责任体系,增强环卫管理条块联动合力。全面实施不良行为记录、市场准入、“红黑榜”等措施,试点“城市管理一体化”改革,环卫指数测评稳居全市前列。率先实践商圈户外广告“打包审批”,办理时限从15个工作日缩减至6个工作日,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二)全心全意惠民生,“公园融城”绽放新魅力。聚力精品公园建设,明湖城市公园、百花园等8个复合型公园开园迎客,虹桥公园、红花山公园等一批明星公园强势“出圈”。完成“口袋公园”“共建花园”等“亲自然绿洲”18个。试点启动虹桥PPP运营,打造虹桥、明湖等片区文旅+趣玩、公园+产业等消费新场景,推动光明光影艺术季、绘画艺术展等文化活动进公园。启动全域自然教育工作,建设大雁山、大顶岭等自然教育中心3个,开启光明与自然生态的生动对话。

  (三)全力以赴连要素,“山水连城”初显大格局。充分发挥“蓝绿本底”生态优势,初步搭建山水连城“六连叠网”空间架构,加快打通虹桥公园-新城公园-明心园-开明公园-东坑水山水特色廊道,营造连山、贯城、串趣的生态游憩网络。就地取材、创新工法,建成环光明远足径、郊野径59公里,连通大顶岭、茅洲河、光明湖等区域,170余公里绿道贯通全城,积极营造慢行舒适生活体验。

  (四)完善功能补短板,环卫基建取得大进展。高质量推进光明环境园、光明能源生态园两座大型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其中,光明环境园基本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光明能源生态园合法开工建设,成为全国首个零投诉、零信访等“五零”跨市惠益共享设施。153天完成田寮填埋场垃圾清理搬迁,成为全市首个高标准完成整体搬迁的生活垃圾填埋场。高标准提升改造55座公厕,有序推进35座垃圾转运站提升,超额完成民生实事任务。

  (五)齐心协力抓分类,垃圾减量发生大变化。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考核奖惩、执法保障”工作机制,建成1536个集中分类投放点、290个垃圾暂存点。分类观念深入人心,分流分类量由《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前的122吨/日增至678吨/日,增长456%,光明区四类垃圾呈现“三增一减”良好态势。4个社区获评2022年垃圾分类百优社区,13个物业小区获评垃圾分类三星级住宅区。住宅区投放点RFID设备配置率达到100%,投放点视频AI配置率达到99%,远超市级10%目标值。

  (六)统筹兼顾优环境,特色街区擦亮新名片。统筹推进科学城启动区等八大片区活化美化,完成北环大道等道路提升、东长路大外环节点等门户节点项目,塑造城区门户新形象。在保留城中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率先启动新湖街道新陂头村和羌下旧村“三宜”街区样板立项工作,邀请企业家、创客等参与村城共创,举办社区实践工作坊,搭建居民共治平台,打造人文与烟火兼具的特色街区。

  (七)夯实基础强效能,综合执法实现“零”突破。全市率先编制“一套指引、一套案例、一套综合管理工具”的执法指南,率先探索执法巡查整治监管、AI智慧巡检双系统,在市对区市容秩序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满分。出台简易案件快速处理工作指引,简易案件办理数量同比翻了三番。积极落实“四定四查”工作要求,全市首推清单化、场景式、责任制综合巡查机制,推行行政执法与网格巡查紧密衔接的“巡纠治”全链条模式,累计查处“六乱一超”各类违法案件177宗,整治乱摆卖4.3万宗。试点开展“七个一”执法队伍锻造行动,2022年以来,城管系统立案1902宗,队伍依法执法、办案水平大幅提升。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全心提升人居环境品质,奋力打造“宜居净城”。

  1.持续增强固废处理能力加快光明环境园、能源生态园建设,推动垃圾低碳处置。2023年,光明环境园建成运营;2025年,光明能源生态园建成运营。深化厕所革命。推动厕所建设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升级改造35座短板公厕,补齐公厕分布短板,优化公厕服务环境。完成凤祥廊道公园地埋式垃圾转运站建设,打造全区环卫设施新标杆。

  2.做细做实生活垃圾减量分类。逐步完善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监管,实现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8%以上。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智能化改造,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三级网络”体系,完成1个分拣中心、6个中转站建设工作,打造全市垃圾分类处理标杆城区。

  3.全面提升环卫行业监管水平。构建全领域、全链条、全要素环卫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招标范本和不良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环卫服务市场。深入推进玉塘街道“城市管理一体化”运营,打包环卫保洁、垃圾清运、绿化管养等服务需求,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三位一体”新型市容环境治理格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光明”经验。

  (二)全力塑造田园都市新风貌,全域营建“山水连城”。

  1.实施“山水连城”计划。构建“六连叠网”山水连城特色空间体系,打造郊野径80公里以上,形成贯通全城的绿色慢行网络。建成山水连城示范区,打造“三园两河”山水特色廊道,串联大顶岭、科学顶城市看台,谋划推进山水T台、飞虹链水等7大拳头产品,让城市触手可及山水田园。

  2.建设“公园里的光明”。进一步推进全域公园体系建设,建设提升石榴籽公园、科学城智慧公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公园,打造10座口袋公园,推动公园与城市共建共融。整合大型综合公园周边片区资源运营,打造虹桥、明湖片区“公园+生态+体育+产业+潮玩”等“公园+”综合体和“潮玩”名片。开启全域公园人文生态和自然教育探索,推出自然教育、观鸟等特色研学营,争创特色研学全域自然教育示范区。

  3.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加大立体绿化推广力度,完成长圳保障性住房片区学校(暂定名)工程等11个屋顶立体绿化项目施工,打造一批立体绿化精品示范项目,全区新增立体绿化2万平方米以上。挖掘城中村、物业小区公共空间,连通城市公园、绿带,打造睦邻友好生活空间,让光明成为创新人才近悦远来的热土。

  4.严格树木保护管理。编制国土空间绿化规划,创建“苗木银行”,打通城市树木迁移、接收、管养、再移植全流程,持续加强城市树木迁移、砍伐的审批监管,以“护绿”促“增绿”,降本增效实现绿色资源多方共享。科学选择城市绿化树种,抚育城区林荫大道。2023年新种树木8000株以上,保护好城区绿色生态基底。

  (三)聚力营造民生幸福空间,多方共建“烟火漫城”。

  1.统筹城中村综合品质提升。启动城中村综合品质提升,在基础设施和市容环境大变样的基础上,重点完善城中村文体设施综合配套服务功能,统筹协调街区风貌与功能业态,首期重点打造环虹桥公园片区碧眼旧村、环中山大学片区新陂头村、羌下旧村样板街区,建设环境优美、村城融合、各具特色的民生幸福街区。

  2.强化科学畅享空间营造。强化环境聚才,进一步活化长圳人才片区、天安云谷片区等高科技人才聚集区,打造一批廊道公园,提高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重点塑造地铁6号线支线与公常路黄江节点、南光高速光明出口节点等节点群,实现道路功能与绿化景观全面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3.营造“明暗有序”夜景氛围。推进夜景视觉营造,因地制宜开展建筑立面、广告店招、灯光夜景等一体化提升建设,打造有生活、有温度、有人文的夜间光明。高质量办好2023光影艺术季光明分会场活动,丰富市民夜间文化生活,强化道路“暗区”治理,切实保障市民夜间出行安全。打造城市照明智慧化应用场景,2023年底完成一批智慧路灯的建设,全面提升照明智慧化水平。

  (四)聚焦科学精细治理,纵深建设“智治融城”。

  1.加快完善顶层规划。坚持“补规划、跟规划、落规划”工作思路,尽快推动公园城市、“山水连城”、环卫设施等专项规划落地实施,逐步形成以城管“十四五”规划为引领,公园城市、“山水连城”、环卫设施规划为基础,城市夜景、智慧城管专项规划为补充的规划支撑体系,加快建立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规划体系。

  2.强化运行维护监管组织编制城市管理运行维护管养制度、规范、标准,高标准开展光明环境园运营监管,探索“专业驻场+专家核查+环境监测+智慧监管”四位一体末端监管模式。建立城市管理全领域运行维护管养标准体系,完成园林绿化、树木保护、等5项标准指引制定完善。加强城市管理管养维护市场监管,制定出台城市照明、绿化管养等行业合同示范文本,规范企业市场行为。

  3.建设智慧“城管大脑”。探索CIM、AI、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园林绿化、环卫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应用,完善落实光明区智慧城管相关规范、数据和业务系统建设,整合各类数据资源,打造符合深圳标准、具备光明区特色“1+1+1+1+4+N”智慧城管平台体系,实现城市管理问题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采集、实时预警研判,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五)大力强化依法行政,积极构建“良序善城”。

  一是完善执法机制,强化区街执法协调联动,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厘清执法职责边界,健全行政主管部门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助顺畅、权威高效的执法协调联动机制,保障行政执法效能。二是提升执法温度,坚持疏堵结合,完善临时停车泊位等配套措施,在红花山、虹桥公园等片区试点光明“夜经济”生态。三是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模式,创新执法数字化场景应用,试行AI巡查和无人机空中巡查模式。推行城中村电单车智慧化管理示范区,改善城中村市容秩序环境。

  特此报告。

深圳市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2023年2月3日

分享到:
footer